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及汽车玻璃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78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及汽车玻璃升降器。其包括绕丝轮外壳、安装在绕丝轮外壳中部的绕丝轮、安装在绕丝轮外壳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弹性体、以及与绕丝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绕丝轮外壳又包括安装板、定位轴、以及轮盒;轮盒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中部,定位轴固定连接在轮盒底部的中心,绕丝轮安装在定位轴上,且轮盒盖合在绕丝轮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轮盒盖合在绕线轮外侧,起保护绕线轮的作用,能有效消除汽车车门玻璃在升降过程中因绕丝轮走线槽内进入灰尘或杂物等导致的升降器运行异响或异常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及汽车玻璃升降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及汽车玻璃升降器。
技术介绍
汽车玻璃升降器是汽车车门系统内的重要部件,该升降器的功能是通过直流电机驱动绕丝轮旋转,进而带动滑块在导轨上做上、下运动,而滑块与玻璃托架螺栓连接,从而带动玻璃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玻璃升降、车窗密封及自锁防盗等重要功能。目前,现有的汽车玻璃升降器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操纵机构(摇臂或电动控制系统)、传动机构(齿轮、齿板或齿条,齿轮软轴啮合机构)、玻璃升降机构(升降臂、运动托架)、以及玻璃支承机构(玻璃托架)。其中,该玻璃升降机构又包括绕丝轮外壳,而现有的绕丝轮外壳一般为半密封结构,密封性相对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灰尘或杂物等进入绕丝轮走线槽内,致使该升降器在上、下运行过程中产生异响,造成升降器异常或者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该能有效消除汽车车门玻璃在升降过程中因绕丝轮走线槽内进入灰尘或杂物等导致的升降器运行异响或异常问题,从而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包括绕丝轮外壳、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中部的绕丝轮、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弹性体、以及与所述绕丝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绕丝轮外壳又包括安装板、定位轴、以及轮盒;所述轮盒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定位轴固定连接在轮盒底部的中心,所述绕丝轮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且所述轮盒盖合在所述绕丝轮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绕丝轮外壳还包括输入管以及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以及输出管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且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相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处均安装有弹性体。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弹簧内部设有弹簧芯。进一步的,所述轮盒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定位轴以及轮盒一体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绕丝轮外壳。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定位轴、轮盒、输入管、以及输出管一体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绕丝轮外壳。进一步的,所述绕丝轮外壳由PA66+GF30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绕丝轮外壳的支脚处均安装有用于对外连接的注塑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1)组装时,需将绕丝轮安装在该绕丝轮外壳的定位轴处,而后通过安装板将该绕丝轮外壳机构固定安装在相应的装置上。需要说明的,该绕丝轮上对应的设置相应的绕丝轮走线槽,使用时,可将钢丝绳等对应的缠绕在绕丝轮走线槽处,并将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出绕丝轮外壳输入端与输出端即可。将轮盒盖合在绕线轮外侧,起保护绕线轮的作用,能有效消除汽车车门玻璃在升降过程中因绕丝轮走线槽内进入灰尘或杂物等导致的升降器运行异响或异常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技术形成所述绕丝轮外壳。该绕丝轮外壳通过一体式注塑成型制造,无需人工组装,节约生产成本;且一体式密封性好,可有效避免灰尘以及其它杂物等的进入,降低由灰尘以及其它杂物进入导致升降器运行产生异响或异常的风险,进一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3)绕丝轮外壳由PA66+GF30材料注塑制成,代替原有的两个五金件(原绕丝轮外壳与安装板),生产成本相对降低,且整体重量降低,符合汽车行业零部件轻量化实施方案。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该所述汽车玻璃升降器包括操纵机构、传动机构、玻璃升降机构、以及玻璃支承机构;其中,所述玻璃升降机构包括上述的绕丝轮外壳机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绕丝轮外壳以及注塑螺母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绕丝轮外壳以及注塑螺母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绕丝轮外壳1、安装板101、定位轴102、轮盒103、输入管104、输出管105、注塑螺母106;绕丝轮2;弹性体3。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其包括绕丝轮外壳1、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1中部的绕丝轮2、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1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弹性体3、以及与所述绕丝轮2连接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绕丝轮外壳1又包括安装板101、定位轴102、以及轮盒103。所述轮盒103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01的中部,所述定位轴102固定连接在轮盒103底部的中心,且定位轴102的轴线方向与安装板101垂直设置。所述绕丝轮2安装在所述定位轴102上,且所述轮盒103盖合在所述绕丝轮2的外侧。具体的,该轮盒103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对应的盖合在该绕丝轮2上,起遮盖、避免灰尘以及其它杂物等的进入。本技术中对安装板101的外形形状、尺寸等均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即可。还可以在安装板101上设置若干加强筋,如图2所示,可有效增强安装板101的强度。组装时,需将绕丝轮2安装在该绕丝轮外壳1的定位轴102处,而后通过安装板101将该绕丝轮外壳机构固定安装在相应的装置上。需要说明的,该绕丝轮2上对应的设置相应的绕丝轮走线槽,使用时,可将钢丝绳等对应的缠绕在绕丝轮走线槽处,并将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出绕丝轮外壳1输入端与输出端即可。将轮盒103盖合在绕线轮2外侧,起保护绕线轮2的作用,能有效消除汽车车门玻璃在升降过程中因绕丝轮走线槽内进入灰尘或杂物等导致的升降器运行异响或异常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该绕丝轮外壳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该绕丝轮外壳机构的简易工作过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该绕线轮2旋转,该绕线轮2上缠绕有对应的钢丝绳,并由钢丝绳带动滑块在导轨上做上、下运动,而滑块与玻璃托架螺栓连接,从而带动玻璃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玻璃升降、车窗密封及自锁防盗等重要功能。进一步的,所述绕丝轮外壳1还包括输入管104以及输出管105,所述输入管104以及输出管105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且所述输入管104与所述输出管105相对设置。具体的,该输入管104的轴线与输出管105的轴线大致在同一轴线方向上,如图1所示;即输入管104的轴线与输出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丝轮外壳、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中部的绕丝轮、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弹性体、以及与所述绕丝轮连接的驱动电机;/n其中,所述绕丝轮外壳又包括安装板、定位轴、以及轮盒;/n所述轮盒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定位轴固定连接在轮盒底部的中心;所述绕丝轮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且所述轮盒盖合在所述绕丝轮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丝轮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丝轮外壳、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中部的绕丝轮、安装在所述绕丝轮外壳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弹性体、以及与所述绕丝轮连接的驱动电机;
其中,所述绕丝轮外壳又包括安装板、定位轴、以及轮盒;
所述轮盒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定位轴固定连接在轮盒底部的中心;所述绕丝轮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且所述轮盒盖合在所述绕丝轮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丝轮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轮外壳还包括输入管以及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以及输出管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且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丝轮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处均安装有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丝轮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弹簧内部设有弹簧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高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特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