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73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包括支承杆和提升架,所述支承杆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上端穿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在提升架上,以通过液压千斤顶沿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带动提升架整体爬升,所述支承杆上设有用于限制液压千斤顶移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支承杆上并位于液压千斤顶上升方向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保证滑模提升过程中多个液压千斤顶间的行程保持一致,有效控制了操作平台的整体水平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滑模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滑模是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竖向结构施工的先进模板工艺,例如筒仓施工时。滑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的一种模板。当结构工程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而脱模后,模板不落地,依靠机械设备和支撑物将模板和滑模装置向上滑升一层,定位紧固,反复循环施工。滑模施工系统包括开字形或门字型的提升架、操作平台和墙体内外模板,现浇竖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首先要在提升架上搭建墙体模板,然后操作平台和提升架搭建起来形成整体,在滑升过程中,将整个提升架和操作平台沿结构向上滑动,滑动后采用立架支撑,这样无需拆模支模,混凝土就能保持连续浇筑、施工方便。滑模施工过程中,会沿建筑结构间隔设有多个提升架,每个提升架处均会设置一根支承杆,支承杆下端就插设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每个支承杆上都会设置一个可升降的千斤顶,每个千斤顶与提升架固定,然后多个千斤顶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这样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千斤顶在支承杆上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提升架和操作平台整体沿混凝土结构向上爬升和滑动;但是滑模向上爬升时,多个千斤顶在支承杆上自由爬升,当多个千斤顶的升降行程不一致时,非常容易造成操作平台的整体水平度发生倾斜,最终导致墙体的倾斜,严重影响墙体的垂直度和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能保证滑模提升过程中多个液压千斤顶间的行程保持一致,有效控制了操作平台的整体水平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包括支承杆和提升架,所述支承杆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其上端穿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在提升架上,以通过液压千斤顶沿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带动提升架整体爬升,所述支承杆上设有用于限制液压千斤顶移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支承杆上并位于液压千斤顶上升方向的上方。本方案中,液压千斤顶为穿心式千斤顶,通过在每个支承杆上液压千斤顶的上升方向设置了限位环,将限位环与支承杆固定后,限制了液压千斤顶的每次滑升距离,这样可以设定液压千斤顶的每次滑升固定值,通常情况下,一次爬升的距离为30cm。液压千斤顶带动提升架每次滑升后,重新在支承杆上测量标注,并将限位环移动到此处固定。因此即使多个液压千斤顶滑升速度不一致时,但是多个液压千斤顶的行程在限位环的作用下能得到控制,这样也能保证整个操作平台的水平度,有效防止浇筑墙体的轴线发生偏移,保证墙体的垂直度。作为优化,所述限位环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连接而成,左抱箍和右抱箍均呈半圆环状,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其相邻近的一端铰接配合,另一端向外弯折分别形成一安装耳;所述左抱箍的安装耳上固定有螺帽,所述右抱箍的安装耳上穿设有与螺帽配合的螺栓,所述右抱箍上的螺栓穿设通过左抱箍的螺帽并与其螺纹配合。这样,通过将限位环采用抱箍的形式,结构简单,固定和拆卸简单,施工方便,固定牢度强。作为优化,所述右抱箍上螺栓的头部上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与螺栓的头部间通过一沿螺栓径向方向设置的铰轴铰接配合;所述手柄朝向右抱箍方向的侧面上凸设有一凸起,所述右抱箍的侧面上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当所述限位环紧固在支承杆上时,所述手柄上的铰轴处于竖直状态。这样,通过在螺栓的头部上设置一手柄,便于旋转螺栓使限位环拧紧固定在支承杆上,操作更加方便。由于支承杆采用的是固定尺寸的管件,通常情况下,支承杆一般采用的是钢管,钢管的直径为φ48。正向旋转手柄,带动螺栓使限位环缩紧后,限位环锁紧固定在支承杆上,此时手柄上的铰轴处于竖直状态,然后将手柄向右抱箍方向靠拢并相贴,手柄上的凸起刚好嵌设在右抱箍上的凹槽位置处。凹槽对凸起进行限位,凸起不能上下移动,从而对手柄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螺栓就不能发生旋转,自然也不能反转。当限位环受到液压千斤顶的推进力时,通过凹槽和凸起的配合,保证了抱箍固定在支承杆上的紧固性,从而保证了多个液压千斤顶的行程一致性。当需要对限位环再次调整位置时,将手柄向外旋转,凸起脱离凹槽后,再反向旋转手柄,从而带动螺栓反向旋转,限位环变松与支承杆能相对滑动,将限位环滑动至相应位置处后,正向旋转手柄使限位环与支承杆紧固,然后再将手柄向右抱箍方向靠拢并相贴,凸起嵌设至凹槽中便可,限位环与支承杆再次处于紧固状态。作为优化,所述手柄上内置有磁块,所述手柄朝向右抱箍的侧面具有与所述右抱箍侧面相配的弧度,以便于手柄能与右抱箍相贴合。这样,由于右抱箍为金属材质,在磁块的磁性作用下,当手柄能与右抱箍完全贴合并贴紧,使凸起与凹槽结合得到保证,防止手柄移位,避免螺栓反转。作为优化,所述螺栓靠近螺帽一端的端部具有扩大部,以防止螺栓与螺帽脱离。这样,螺栓靠近螺帽一端的端部具有扩大部,可以防止螺栓与螺帽脱离,这样每次限位环锁紧固定在支承杆上时,手柄上的铰轴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通过在支承杆上液压千斤顶的上升方向设置了限位环,将限位环与支承杆固定后,限制了液压千斤顶的每次滑升距离,液压千斤顶带动提升架每次滑升后,重新在支承杆上测量标注,并将限位环移动到此处固定。因此即使多个液压千斤顶滑升速度不一致时,但是多个液压千斤顶的行程能得到控制,这样也能保证整个平台的水平度,有效防止浇筑墙体的轴线发生偏移,保证墙体的垂直度。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模施工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承杆1、提升架2、液压千斤顶3、混凝土结构4、限位环5、左抱箍6、右抱箍7、螺栓8、螺帽9、手柄10、凸起11、扩大部12、操作平台13。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承杆1和提升架2,所述支承杆1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中,上端穿设有液压千斤顶3,所述液压千斤顶3固定在提升架2上,以通过液压千斤顶3沿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带动提升架2整体爬升,所述支承杆上设有用于限制液压千斤顶3移动的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固定在支承杆1上并位于液压千斤顶3上升方向的上方。本方案中,液压千斤顶3为穿心式千斤顶,通过在每个支承杆1上液压千斤顶3的上升方向设置限位环5,将限位环5与支承杆1固定后,限制了液压千斤顶3的每次滑升距离,这样可以设定液压千斤顶3的每次滑升固定值,通常情况下,一次爬升的距离为30cm。液压千斤顶3带动提升架2每次滑升后,重新在支承杆1上测量标注,并将限位环5移动到此处固定。因此即使多个液压千斤顶3滑升速度不一致时,但是多个液压千斤顶3的行程能在限位环的作用下得到控制,这样也能保证了整个操作平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包括支承杆和提升架,所述支承杆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其上端穿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在提升架上,以通过液压千斤顶沿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带动提升架整体爬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上设有用于限制液压千斤顶移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支承杆上并位于液压千斤顶上升方向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包括支承杆和提升架,所述支承杆竖向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其上端穿设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在提升架上,以通过液压千斤顶沿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带动提升架整体爬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上设有用于限制液压千斤顶移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支承杆上并位于液压千斤顶上升方向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滑模提升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连接而成,左抱箍和右抱箍均呈半圆环状,所述左抱箍和右抱箍相邻近的一端铰接配合,另一端向外弯折分别形成一安装耳;所述左抱箍的安装耳上固定有螺帽,所述右抱箍的安装耳上穿设有与螺帽配合的螺栓,所述右抱箍上的螺栓穿设通过左抱箍的螺帽并与其螺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理谭新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