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53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所述面料从内到外依次为吸湿层(1)、过渡层(2)、蒸发层(3),每层面料分别进行织造,相邻两层面料之间由纺丝线相连;所述吸湿层(1)的结构为平纹结构,所述过渡层(2)的结构为斜纹结构,所述蒸发层(3)的结构为缎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耐磨、耐汗、透湿性良好,此外还可具有美观的外形,解决了现有市场上功能性服装单一无差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功能与修饰的双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
本技术涉及混纺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服装的装饰性,进而更加看重服装面料的舒适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吸湿排汗的面料更是被人们所需求,然而现下市场上销售的服装面料多为合成纤维制得,如涤纶。而普通的涤纶长丝其为圆形截面,吸湿性差,透气性差,因此大大降低了服装的舒适性。为使得涤纶长丝能得以继续应用,对其改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单一的合成纤维制得的面料手感不够柔软自然,因此多种合成纤维混纺面料则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面料吸湿性和透气性差等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所述面料从内到外依次为吸湿层、过渡层、蒸发层,每层面料分别进行织造,相邻两层面料之间由纺丝线相连;所述吸湿层的结构为平纹结构,所述过渡层的结构为斜纹结构,所述蒸发层的结构为缎纹结构。所述每层面料为氨纶/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混合织物。所述氨纶/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混合织物中氨纶和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的混合比例为1:9。所述平纹结构经纬密为56~58*37~39S,克重为39~44g/m2。所述斜纹结构经纬密为142~144*82~88S,克重为87~101g/m2。所述缎纹结构经纬密为160~165*102~105S,克重为80~96g/m2。本技术在半自动织机上制作而成,充分展示了纤维材料的亲和力和柔韧性、遮盖性等。本技术三层不同结构面料有利于面料吸湿排汗功能的实现,吸湿层最靠近皮肤表层,由其吸收皮肤表面水分,从而将改性涤纶面至于亲肤一侧。此外,由于平纹交织点多,质地坚牢,表面平整,较为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将其作为皮肤接触层,可将表面汗液传到过渡层。过渡层是通过纤维的微孔及织物之间的孔洞达到水分向蒸发层的传输,但经纬纱之间的空隙又不能过于疏松,否则会导致逆向传输,使得皮肤接触表面不适感增加。斜纹经纬纱交织的次数比平纹少,经纬纱之间的孔隙较小,纱线可以排列的较密,织物比较致密厚实。此外在经纬纱粗细、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其耐磨性、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因此选其做过渡层,避免与皮肤摩擦,承担吸收吸湿层水分,过渡到蒸发层结构的功能。蒸发层需要靠周围温度将织物中水分排出,因此其相比前两层质薄,又因其处于最外层,从而对其外观有所要求。由于缎纹光泽度悬垂感好,手感柔软有仿真丝效果,但透气及吸水性差,有利于靠外界温度蒸发其表面水分,从而将其作表面蒸发层,此外其表面美观,更受人们喜爱,因此选择缎纹结构作为蒸发层。有益效果本技术耐磨、耐汗、透湿性良好,此外还可具有美观的外形,解决了现有市场上功能性服装单一无差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功能与修饰的双重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吸湿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渡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蒸发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面料从内到外依次为吸湿层1、过渡层2、蒸发层3,每层面料分别进行织造,相邻两层面料之间由纺丝线相连;吸湿层1的结构为平纹结构,过渡层2的结构为斜纹结构,蒸发层3的结构为缎纹结构。每层面料为氨纶/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混合织物,分别由氨纶和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以1:9的比例混合所织得。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其中,阳离子改性为:在纺丝过程中加入极性基SO3Na的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可以改善涤纶的吸湿性能。平纹结构经纬密为58*39S,克重为44g/m2。斜纹结构经纬密为144*88S,克重为101g/m2。缎纹结构经纬密为165*105S,克重为80g/m2。根据《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蒸发法(GB/T12704.2-2009)》,本专利技术织物透湿率数值达8.72×103g/(m2·24h)。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从内到外依次为吸湿层(1)、过渡层(2)、蒸发层(3),每层面料分别进行织造,相邻两层面料之间由纺丝线相连;所述吸湿层(1)的结构为平纹结构,所述过渡层(2)的结构为斜纹结构,所述蒸发层(3)的结构为缎纹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从内到外依次为吸湿层(1)、过渡层(2)、蒸发层(3),每层面料分别进行织造,相邻两层面料之间由纺丝线相连;所述吸湿层(1)的结构为平纹结构,所述过渡层(2)的结构为斜纹结构,所述蒸发层(3)的结构为缎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面料为氨纶/阳离子改性的再生涤纶混合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捷朱琳蔡再生张硕靳凯丽葛凤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景萱服装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