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44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过滤装置,污水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絮凝腔、爆气腔,过滤腔内填充有麦饭石,污水处理箱顶板左侧连通有污水进管,过滤腔的底板右侧固定有滤水网;絮凝腔内设有搅拌装置,絮凝腔侧壁下端连通有絮凝腔出水管,絮凝腔出水管与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该过滤装置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爆气腔上端连通,爆气腔内设有爆气机构,爆气腔侧壁底端连通有爆气腔出水管,爆气腔出水管下端连接有一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依次将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絮凝处理、爆气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得到去除,整体处理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申请号为CN201720864492.8的国内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罐,污水处理罐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污水处理罐底部设置有沉渣机构,污水处理罐内安装有曝气机构,污水处理罐顶部安装有浮渣收集机构。该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装置通过串联方式对污水进行各环节的处理时效率较低的问题。但是气整体处理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依次将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絮凝处理、曝气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得到去除,整体处理效果好,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过滤装置,所述污水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絮凝腔、曝气腔,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麦饭石,所述过滤腔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顶板左侧连通有污水进管,所述过滤腔的底板右侧固定有滤水网;所述絮凝腔左侧上端连通有絮凝剂进料管,所述絮凝腔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絮凝腔侧壁下端连通有絮凝腔出水管,所述絮凝腔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一,所述絮凝腔出水管与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该过滤装置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曝气腔上端连通,所述曝气腔内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曝气腔侧壁底端连通有曝气腔出水管,所述曝气腔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二,所述曝气腔出水管下端连接有一过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搅拌叶片,所述絮凝腔内设有横向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一端与絮凝腔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絮凝腔侧壁并与絮凝腔侧壁密封转动连接,位于絮凝腔内的搅拌杆上安装有多片搅拌叶片,所述絮凝腔外侧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外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蛇形弯管、喷气喷头,所述曝气腔内下方设有蛇形弯管,所述蛇形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贯穿曝气腔侧壁并与曝气腔侧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蛇形弯管上安装有多个喷气喷头,位于曝气腔外的蛇形弯管与鼓风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板设有进水口,过滤箱内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顶板右侧安装有过滤箱操作箱门,所述过滤箱的底板上连通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顶板上安装有过滤腔操作箱门。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污水处理箱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下端四角处安装有带刹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先通过过滤腔3中的麦饭石进行过滤吸附,过滤吸附后的污水导入絮凝腔中进行絮凝处理,絮凝处理后将污水导入至过滤装置中,过滤出絮凝沉淀,然后将污水导入曝气腔进行曝气处理,曝气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曝气腔出水管导入至过滤装置,将沉淀物过滤出。本技术装置可依次将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絮凝处理、曝气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得到去除,整体处理效果好,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处理箱;2、过滤装置;201、过滤箱;202、过滤网;203、过滤箱操作箱门;3、过滤腔;4、絮凝腔;5、曝气腔;6、麦饭石;7、污水进管;8、滤水网;9、絮凝剂进料管;10、拌装置;1001、搅拌杆;1002、搅拌叶片;11、絮凝腔出水管;12、阀门一;13、曝气机构;1301、蛇形弯管;1302、喷气喷头;14、曝气腔出水管;15、阀门二;16、电机;17、鼓风机;18、过滤腔操作箱门;19、支撑架;20、带刹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1、过滤装置2,污水处理箱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3、絮凝腔4、曝气腔5。过滤腔3内填充有麦饭石6,过滤腔3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1顶板左侧连通有污水进管7,过滤腔3的底板右侧固定有滤水网8;过滤腔3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1顶板上安装有过滤腔操作箱门18。打开过滤腔操作箱门18,方便麦饭石6的更换。絮凝腔4左侧上端连通有絮凝剂进料管9,絮凝剂进料管9上安装有阀门,顶端固定有进料漏斗。絮凝腔4内设有搅拌装置10。搅拌装置10包括搅拌杆1001、搅拌叶片1002,絮凝腔4内设有横向设置的搅拌杆1001,搅拌杆1001一端与絮凝腔4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絮凝腔4侧壁并与絮凝腔4侧壁密封转动连接,位于絮凝腔4内的搅拌杆1001上安装有多片搅拌叶片1002,絮凝腔4外侧壁上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杆1001外端连接。絮凝腔4侧壁下端连通有絮凝腔出水管11,絮凝腔出水管11上安装有阀门一12,絮凝腔出水管11与一过滤装置2的进水端连接,该过滤装置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曝气腔5上端连通,曝气腔5内设有曝气机构13,曝气腔5侧壁底端连通有曝气腔出水管14,曝气腔出水管14上安装有阀门二15,曝气腔出水管14下端连接有一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箱201,过滤箱201的顶板设有进水口,过滤箱201内固定有过滤网202,过滤箱201的顶板右侧安装有过滤箱操作箱门203,过滤箱201的底板上连通有出水口。打开过滤箱操作箱门203,可方便将各种过滤物质清楚。曝气机构13包括蛇形弯管1301、喷气喷头1302,曝气腔5内下方设有蛇形弯管1301,蛇形弯管1301一端封闭,另一端贯穿曝气腔5侧壁并与曝气腔5侧壁密封固定连接,蛇形弯管1301上安装有多个喷气喷头1302,位于曝气腔5外的蛇形弯管1301与鼓风机17连接。污水处理箱1安装于支撑架19上,支撑架19下端四角处安装有带刹滚轮20。同构设置支撑架19和带刹滚轮20,可方便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移动。本技术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污水进管7导入待处理污水,污水先通过过滤腔3中的麦饭石6进行过滤吸附,过滤吸附后的污水通过滤水网8导入絮凝腔4中,然后从絮凝剂进料管9中加入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箱(1)、过滤装置(2),所述污水处理箱(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3)、絮凝腔(4)、曝气腔(5),所述过滤腔(3)内填充有麦饭石(6),所述过滤腔(3)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1)顶板左侧连通有污水进管(7),所述过滤腔(3)的底板右侧固定有滤水网(8);所述絮凝腔(4)左侧上端连通有絮凝剂进料管(9),所述絮凝腔(4)内设有搅拌装置(10),所述絮凝腔(4)侧壁下端连通有絮凝腔出水管(11),所述絮凝腔出水管(11)上安装有阀门一(12),所述絮凝腔出水管(11)与一过滤装置(2)的进水端连接,该过滤装置(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曝气腔(5)上端连通,所述曝气腔(5)内设有曝气机构(13),所述曝气腔(5)侧壁底端连通有曝气腔出水管(14),所述曝气腔出水管(14)上安装有阀门二(15),所述曝气腔出水管(14)下端连接有一过滤装置(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箱(1)、过滤装置(2),所述污水处理箱(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腔(3)、絮凝腔(4)、曝气腔(5),所述过滤腔(3)内填充有麦饭石(6),所述过滤腔(3)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箱(1)顶板左侧连通有污水进管(7),所述过滤腔(3)的底板右侧固定有滤水网(8);所述絮凝腔(4)左侧上端连通有絮凝剂进料管(9),所述絮凝腔(4)内设有搅拌装置(10),所述絮凝腔(4)侧壁下端连通有絮凝腔出水管(11),所述絮凝腔出水管(11)上安装有阀门一(12),所述絮凝腔出水管(11)与一过滤装置(2)的进水端连接,该过滤装置(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曝气腔(5)上端连通,所述曝气腔(5)内设有曝气机构(13),所述曝气腔(5)侧壁底端连通有曝气腔出水管(14),所述曝气腔出水管(14)上安装有阀门二(15),所述曝气腔出水管(14)下端连接有一过滤装置(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0)包括搅拌杆(1001)、搅拌叶片(1002),所述絮凝腔(4)内设有横向设置的搅拌杆(1001),所述搅拌杆(1001)一端与絮凝腔(4)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絮凝腔(4)侧壁并与絮凝腔(4)侧壁密封转动连接,位于絮凝腔(4)内的搅拌杆(1001)上安装有多片搅拌叶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政钰庒雨适苏伟李景新施春雨胡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