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21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该车身包括车体、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第一监测组件设置在车体的一侧,第二监测组件设置在车体的另一侧,第二监测组件和第一监测组件被配置为获取车体周围的图像,且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侧,通过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对车体不同方向上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提醒用户加以关注,并针对异常情况做出反应,保证用户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
本技术属于代步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代步车作为出门代步的常用工具,其适用范围涉及到老人群体、病人群体和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现有技术中,对于周围路况完全依靠用户本身,但对于老人群体、病人群体和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来说,要兼顾各个方向上的路况难度大,不及时对路况做出相对应的操作改变代步车的运行状态容易造成事故,不能保证用户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不能兼顾各个方向上的路况导致安全不能得以保证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包括:车体;第一监测组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一侧;第二监测组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图像,且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二监测组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侧,通过第一监测组件对车体的一侧进行监测,获取车体的一侧的图像,通过第二监测组件对车体的另一侧进行监测,获取车体的另一侧的图像。通过第一监测组件和第二监测组件对车体不同方向上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提醒用户加以关注,并针对异常情况做出反应,保证用户的安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还包括左前轮挡泥板和左后轮挡泥板;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一监测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侧的图像;第二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左前轮挡泥板上,所述第二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前方向的图像;第三监测件,所述第三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左后轮挡泥板上,所述第三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后方向的图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所述左前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左后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部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均为凹槽,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与所述凹槽限位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的监测范围覆盖所述车体的左前方向至左后方向的图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还包括右前轮挡泥板和右后轮挡泥板;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包括:第四监测件,所述第四监测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四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右侧的图像;第五监测件,所述第五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右前轮挡泥板上,所述第五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右前方向的图像;第六监测件,所述第六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右后轮挡泥板上,所述第六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右后方向的图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的右侧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四安装部内;所述右前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五安装部,所述第五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五安装部内;所述右后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六安装部,所述第六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六安装部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和所述第六安装部均为凹槽,所述第四监测件、所述第五监测件和所述第六监测件与所述凹槽限位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监测件、所述第五监测件和所述第六监测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四监测件、所述第五监测件和所述第六监测件的监测范围覆盖所述车体的右前方向至右后方向的图像。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被配置为供用户乘坐;车身,所述车身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车身;左前轮和左后轮,所述左前轮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左前方向上,所述左后轮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左后方向上;右前轮和右后轮,所述右前轮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右前方向上,所述右后轮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右后方向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代步车与上述车身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代步车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代步车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侧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B-B处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车身;11、车体;12、左前轮挡泥板;13、左后轮挡泥板;14、右前轮挡泥板;15、右后轮挡泥板;111、第一安装部;112、第四安装部;121、第二安装部;131、第三安装部;141、第五安装部;151、第六安装部;2、第一监测组件;21、第一监测件;22、第二监测件;23、第三监测件;211、第一监测范围;221、第二监测范围;231、第三监测范围;3、第二监测组件;31、第四监测件;32、第五监测件;33、第六监测件;311、第四监测范围;321、第五监测范围;331、第六监测范围;4、左前轮;5、左后轮;6、右前轮;7、右后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第一监测组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一侧;/n第二监测组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图像,且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二监测组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第一监测组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一侧;
第二监测组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图像,且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和所述第二监测组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左前轮挡泥板和左后轮挡泥板;
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
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一监测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侧的图像;
第二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左前轮挡泥板上,所述第二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前方向的图像;
第三监测件,所述第三监测件设置在所述左后轮挡泥板上,所述第三监测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车体的左后方向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内;
所述左前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
所述左后轮挡泥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均为凹槽,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与所述凹槽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的监测范围不重合,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监测件、所述第二监测件和所述第三监测件的监测范围覆盖所述车体的左前方向至左后方向的图像。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范伟吴鑫尚海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