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05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包括内边板、横管、连接杆、缓冲块支架、安装支架和气囊座,所述内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边板的前端分别与横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内边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支架固定安装在横管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内边板的侧面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安装支架与内边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使气囊在状态改变时处于稳定状态的目的,避免了气囊外侧出现磨损破裂现象,而且对于气囊的承载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加强了整体减震内框的机械强度,降低了减震内框活动时的力矩直接作用,从而保证了减震座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
技术介绍
减震座椅是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或放气,实现气囊内压力对座椅面形成向上的支撑力,达到与座椅面上的承载力平衡,可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当乘座人员根据自身的体重及喜好,将气囊内部的压力调节好后,在行驶过程中,因路况的变化,乘座人员对座椅上表面的压力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乘座人员对座椅上表面的压力加大或减小时,座椅高度降低或增高,气囊压缩或扩张,能够加大或减小对座椅面向上的支撑力,起到减震的作用。而在减震座椅的工作之中,需要配合气囊的状态进行使用,而气囊安装在内框架上,由于内框架自身的同步活动状态,容易导致气囊状态处于不稳定的受力状态,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气囊外侧出现磨损破裂现象,而且目前的减震内框自身强度较低,无法满足气囊的长时间充盈状态的疲劳值需求,从而致使减震座椅的舒适性较低,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达到了使气囊在状态改变时处于稳定状态的目的,避免了气囊外侧出现磨损破裂现象,而且对于气囊的承载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加强了整体减震内框的机械强度,降低了减震内框活动时的力矩直接作用,从而保证了减震座椅的舒适性。(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包括内边板、横管、连接杆、缓冲块支架、安装支架和气囊座,所述内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边板的前端分别与横管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内边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支架固定安装在横管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内边板的侧面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安装支架与内边板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座通过安装支架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两个内边板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气囊座上开设有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气囊座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槽相对应的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分别位于连接板顶部的前后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活动板顶部右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上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轨道槽,所述限位块滑动安装在轨道槽的内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两个内边板配合横管和连接杆组装形成减震内框总成,同时内边板的菱形形状能够提高自身的机械性能,使得减震内框自身的承载力均匀化,以此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同时气囊座配合安装支架进行可拆卸连接,能够使气囊部分稳定安装在减震内框上,因此达到了使气囊在状态改变时处于稳定状态的目的,避免了气囊外侧出现磨损破裂现象,而且对于气囊的承载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加强了整体减震内框的机械强度,降低了减震内框活动时的力矩直接作用,从而保证了减震座椅的舒适性。2、本技术通过将气囊安装在活动板上,伴随紧固螺栓的松紧状态,能够使限位块在轨道槽内部的位置进行限定改变,紧固螺栓处于松弛状态时,限位块的底部与轨道槽分离,同时活动板依靠滑块与滑轨之间的滑动作用进行位移,以此改变气囊自身的所处位置,能够便于对气囊的位置进行调节改变,使得气囊安装时的精准定位更加快速便捷,保证气囊所处位置功能性,相反紧固螺栓紧固时则对活动板形成限位,避免气囊的位置出现偏移,从而保证气囊安装位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震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边板;2、横管;3、连接杆;4、缓冲块支架;5、装配槽;6、安装支架;7、气囊座;8、定位孔;9、定位槽;10、连接板;11、滑轨;12、滑块;13、活动板;14、气囊;15、紧固螺栓;16、限位块;17、轨道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包括内边板1、横管2、连接杆3、缓冲块支架4、安装支架6和气囊座7,内边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边板1的前端分别与横管2的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内边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缓冲块支架4固定安装在横管2顶部的中间位置,内边板1的侧面上开设有装配槽5,安装支架6与内边板1固定连接,气囊座7通过安装支架6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两个内边板1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上,气囊座7上开设有定位孔8,通过采用两个内边板1配合横管2和连接杆3组装形成减震内框总成,同时内边板1的菱形形状能够提高自身的机械性能,使得减震内框自身的承载力均匀化,以此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同时气囊座7配合安装支架6进行可拆卸连接,能够使气囊部分稳定安装在减震内框上,因此达到了使气囊在状态改变时处于稳定状态的目的,避免了气囊外侧出现磨损破裂现象,而且对于气囊的承载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加强了整体减震内框的机械强度,降低了减震内框活动时的力矩直接作用,从而保证了减震座椅的舒适性。气囊座7上开设有定位槽9,气囊座7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槽9相对应的限位槽,连接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11,滑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11分别位于连接板10顶部的前后位置上,滑轨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块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动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14,活动板13顶部右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栓15,紧固螺栓15上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16,连接板10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轨道槽17,限位块16滑动安装在轨道槽17的内部,通过将气囊14安装在活动板13上,伴随紧固螺栓15的松紧状态,能够使限位块16在轨道槽17内部的位置进行限定改变,紧固螺栓处于松弛状态时,限位块16的底部与轨道槽17分离,同时活动板13依靠滑块12与滑轨11之间的滑动作用进行位移,以此改变气囊14自身的所处位置,能够便于对气囊14的位置进行调节改变,使得气囊14安装时的精准定位更加快速便捷,保证气囊14所处位置功能性,相反紧固螺栓15紧固时则对活动板13形成限位,避免气囊14的位置出现偏移,从而保证气囊14安装位置的稳定性。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两个内边板1配合横管2和连接杆3组装形成减震内框总成,同时内边板1的菱形形状能够提高自身的机械性能,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包括内边板(1)、横管(2)、连接杆(3)、缓冲块支架(4)、安装支架(6)和气囊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边板(1)的前端分别与横管(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内边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支架(4)固定安装在横管(2)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内边板(1)的侧面上开设有装配槽(5),所述安装支架(6)与内边板(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座(7)通过安装支架(6)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两个内边板(1)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气囊座(7)上开设有定位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包括内边板(1)、横管(2)、连接杆(3)、缓冲块支架(4)、安装支架(6)和气囊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边板(1)的前端分别与横管(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内边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支架(4)固定安装在横管(2)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内边板(1)的侧面上开设有装配槽(5),所述安装支架(6)与内边板(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座(7)通过安装支架(6)可拆卸固定安装在两个内边板(1)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气囊座(7)上开设有定位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减震内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座(7)上开设有定位槽(9),所述气囊座(7)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槽(9)相对应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逸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阳万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