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置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703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置系统及车辆,所述悬置系统安装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用于将动力总成固定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悬置系统包括分布于所述动力总成两侧的多个吊挂固定机构,所述吊挂固定机构包括悬置组件、固定于所述纵梁内侧表面上的纵梁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动力总成上的总成支架,所述总成支架通过所述悬置组件吊挂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悬置系统安装在左右纵梁之间,即安装在车架内侧,并设计一种吊挂式的吊挂固定机构,以通过该吊挂固定机构将总成支架吊挂固定在纵梁内侧,使得悬置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对动力总成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置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置
,特别涉及一种悬置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递增,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各大主机厂的主要研究方向。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差异,对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纯电动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大多由传动燃油车平台衍生而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形式主要为:纵梁支架固定在左、右纵梁的外侧,而悬置布置在动力总成的竖直中心面的下方,由悬置托举着动力总成,纵梁支架需要从纵梁的外侧绕经纵梁下方再延伸到动力总成下方去连接悬置,导致悬置系统体积大、笨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置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悬置系统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一种悬置系统,安装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用于将动力总成固定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悬置系统包括分布于所述动力总成两侧的多个吊挂固定机构,所述吊挂固定机构包括悬置组件、固定于所述纵梁内侧表面上的纵梁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动力总成上的总成支架,所述总成支架通过所述悬置组件吊挂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悬置组件包括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衬套、成型于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衬套内壁之间的橡胶主簧、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套顶部的连接支架,所述内管两端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所述总成支架吊挂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内管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内管和所述纵梁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衬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悬置垫片,所述悬置垫片与所述衬套的端面贴合,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悬置垫片。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所述总成支架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定位孔,所述总成支架的顶部抵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每个所述定位柱插入一个所述定位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总成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动力总成上的支撑部、以及由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纵梁支架延伸出的吊挂部,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吊挂部上,所述吊挂部抵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进一步地,至少一所述定位柱为螺柱。进一步地,所述吊挂固定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挂固定机构对称分布在所述动力总成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总成包括驱动电机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箱,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变速箱的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吊挂固定机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一左一右布置的两个纵梁、设置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动力总成,还包括上述的悬置系统,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悬置系统固定于所述纵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悬置系统安装在左右纵梁之间,即安装在车架内侧,并设计一种吊挂式的吊挂固定机构,以通过该吊挂固定机构将总成支架吊挂固定在纵梁内侧,使得悬置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对动力总成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悬置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悬置系统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一吊挂固定机构的装配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另一吊挂固定机构的装配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悬置组件的装配分解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悬置系统,安装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101上且位于两个纵梁101之间,用于将动力总成20固定于纵梁101上,悬置系统包括分布于动力总成20两侧的多个吊挂固定机构10,吊挂固定机构10包括悬置组件2、固定于纵梁101内侧表面上的纵梁支架1、以及固定于动力总成20上的总成支架5,总成支架5通过悬置组件2吊挂固定于纵梁支架1上。其中,动力总成20包括驱动电机202、及与驱动电机202连接的变速箱203和空调压缩机201,在本实施例当中,吊挂固定机构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吊挂固定机构10以驱动电机202的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在动力总成20的两侧,且驱动电机202和变速箱203的两侧均设置一个吊挂固定机构10。通过将吊挂固定机构10对称设置,使得对称设置的两个吊挂固定机构10的部件之间完全通用,有利于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具体地,悬置组件2包括内管125、套设于内管125外的衬套123、成型于内管125外壁与衬套123内壁之间的橡胶主簧124、以及设置于衬套123顶部的连接支架12,内管125两端固定于纵梁支架1上,总成支架5吊挂固定在连接支架12上。其中,内管125通过一螺栓126固定于纵梁支架1上,螺栓126穿过内管125和纵梁支架1,并通过螺母锁紧。此外,衬套12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悬置垫片13,悬置垫片13与衬套123的端面贴合,内管125穿过悬置垫片13。为了便于组装总成支架5和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定位柱121,总成支架5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定位孔51,定位孔51和定位柱121的数量一一对应,总成支架5的顶部抵接于连接支架12的顶部,每个定位柱121插入一个定位孔51中。通过采用定位孔51和定位柱121配合的定位结构,使得总成支架5和连接支架12之间可以快速对位,从而便于组装总成支架5和连接支架12。具体地,总成支架5包括固定于动力总成20上的支撑部501、以及由支撑部501朝向纵梁支架1延伸出的吊挂部502,定位孔51设置在吊挂部502上,吊挂部502抵接于连接支架12的顶部。在具体实施时,连接支架12可与衬套123一体成型或焊接与衬套123上,支撑部501可螺接固定于动力总成20上,纵梁支架1也可螺接固定于纵梁101上。在具体实施时,至少一定位柱121为螺柱,使得定位柱121不仅具有定位作用还可以起到螺接固定总成支架5和连接支架12的作用。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当中的其中一种吊挂固定机构(对应为图1中左前方位置的吊挂固定机构)的装配分解图,图4中的连接支架12上的定位柱12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用于将动力总成固定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悬置系统包括分布于所述动力总成两侧的多个吊挂固定机构,所述吊挂固定机构包括悬置组件、固定于所述纵梁内侧表面上的纵梁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动力总成上的总成支架,所述总成支架通过所述悬置组件吊挂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于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用于将动力总成固定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悬置系统包括分布于所述动力总成两侧的多个吊挂固定机构,所述吊挂固定机构包括悬置组件、固定于所述纵梁内侧表面上的纵梁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动力总成上的总成支架,所述总成支架通过所述悬置组件吊挂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组件包括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衬套、成型于所述内管外壁与所述衬套内壁之间的橡胶主簧、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套顶部的连接支架,所述内管两端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所述总成支架吊挂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纵梁支架上,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内管和所述纵梁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悬置垫片,所述悬置垫片与所述衬套的端面贴合,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悬置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陈国进李水勇郑芳吴亮廖星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