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包括:轮组一,包括机架一、冷却辊、动力辊,所述机架一包括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三、横梁杆,所述横梁杆水平设置在立柱一与立柱三之间,所述立柱二竖直设置在横梁杆之间,所述冷却辊包括冷却辊一与冷却辊二,所述冷却辊一设置在立柱一侧面,所述冷却辊二设置在立柱二侧面,所述动力辊设置在立柱三之间;轮组二,包括机架二、辊轴一、辊轴二,所述辊轴一与辊轴二互相平行设置在机架二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1、设置两个冷却辊,可以大幅提高TPU膜接触冷却辊的时间,提升冷却效率;2、在轮组一之前设置轮组二,可以提高TPU膜的张紧力,使TPU膜紧密贴合冷却辊,提升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
本技术属于薄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
技术介绍
TPU膜需要足够的冷却熟成来避免出现薄膜发黏的问题,原始吹膜机台没有设计附带的降温系统,是以水冷空调或电冷空调对生产环境进行降温,TPU膜虽然暴露在较低温的环境中,但因停留时间短暂,对TPU膜的冷却效果非常有限,往往以限制生产速度、不超出限速来增加TPU膜接触较冷空气的时间,但如此增加冷却降温时间,会对产能造成较大的限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使TPU有较长接触冷却时间的冷却引取轮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使TPU有较长接触冷却时间的冷却引取轮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包括:轮组一,包括机架一、冷却辊、动力辊,所述机架一包括立柱一、立柱二、立柱三、横梁杆,所述横梁杆水平设置在立柱一与立柱三之间,所述立柱二竖直设置在横梁杆之间,所述冷却辊包括冷却辊一与冷却辊二,所述冷却辊一设置在立柱一侧面,所述冷却辊二设置在立柱二侧面,所述动力辊设置在立柱三之间;轮组二,包括机架二、辊轴一、辊轴二,所述辊轴一与辊轴二互相平行设置在机架二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辊两端设有固定轴承,所述冷却辊通过固定轴承设置在机架一上。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辊的轴心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两端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连接水管。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辊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立柱三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轮组二设置的水平面位于轮组一设置的水平面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1、设置两个冷却辊,可以大幅提高TPU膜接触冷却辊的时间,提升冷却效率;2、在轮组一之前设置轮组二,可以提高TPU膜的张紧力,使TPU膜紧密贴合冷却辊,提升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冷却引取轮机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冷却辊示意图;图3为轮组二引取TPU膜示意图;图4为轮组一引取TPU膜示意图参加图1至图4,其中:100、轮组一;110、机架一;111、立柱一;112、立柱二;113、立柱三;114、横梁杆;120、冷却辊;121、冷却辊一;122、冷却辊二;123、固定轴承;124、中空管;125、旋转接头;126、水管;200、轮组二;210、机架二;220、辊轴一;230、辊轴二;300、TPU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一:本冷却引取轮机构包括:轮组一100,包括机架一110、冷却辊120、动力辊130,所述机架一110包括立柱一111、立柱二112、立柱三113、横梁杆114,所述横梁杆114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与立柱三113之间,所述立柱二112竖直设置在横梁杆114之间,所述冷却辊120包括冷却辊一121与冷却辊二122,所述冷却辊一121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侧面,所述冷却辊二122水平设置在立柱二112侧面,所述动力辊130设置在立柱三113之间;轮组二200,包括机架二210、辊轴一220、辊轴二230,所述辊轴一220与辊轴二230互相平行设置在机架二210上部。所述冷却辊120两端设有固定轴承123,所述冷却辊120通过固定轴承123固定在机架一110上。所述动力辊130一端连接有电机131,所述电机131设置在立柱三113外侧。具体的,TPU膜300在吹制完成后,由本冷却引取轮机构进行引取,TPU膜300先进入轮组二200,从辊轴一220下方斜向上引取至辊轴一220上方,再斜向下引取至辊轴二230下方,TPU膜300在轮组二200中呈S型走向,TPU膜300从辊轴二230下方斜向上引取至轮组一100,从冷却辊一121下方斜向上引取至冷却辊一121上方,再斜向下引取至冷却辊二122下方,再从冷却辊二122下方斜向上引取至动力辊130,从动力辊130引取至下一步骤,TPU膜300在轮组一100中呈M型走向。TPU膜300在进入轮组二200后,接触辊轴一220与辊轴二230,进行初步冷却,并且由于热胀冷缩的效果,提升了TPU膜300的张紧力,使TPU膜300绷紧,不会下垂而脱离辊轴表面,也不会因为松弛从轮组二引取至轮组一时跑偏而损坏TPU膜300。TPU膜300从轮组二200引取至轮组一100后,TPU膜300接触冷却辊一121,进行正式的冷却,TPU膜300在直接接触冷却辊120时可以造成瞬间的强效冷却,加强冷却熟成的效果,并且TPU膜300在冷却辊一121与冷却辊二122之间呈S型走向,可以增大TPU膜300与冷却辊一121、冷却辊二122的接触面积,提升冷却效果。TPU膜300引取的动力来自动力辊130,将动力辊130设置在冷却辊120步骤后方,可以使动力辊130接触的TPU膜300为完成冷却熟成的TPU膜300,使在对TPU膜300施力时,TPU膜300不会拉伸变形破裂。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冷却辊120的轴心为中空管124,所述中空管124两端设有旋转接头125,所述旋转接头125连接水管126。具体的,冷却辊120通过水冷的方式来对辊面进行冷却,冷却水由水管126从一端旋转接头125流入中空管124,经由中空管124再从另一端的旋转接头125流出,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使冷却辊120从进水一端至出水一端温度保持平均,使TPU膜300不会出现冷却不均的情况。旋转接头125可以使水管在冷却辊转动120时也能平稳地向中空管124内输送冷却水。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轮组二200设置的水平面位于轮组一100设置的水平面下方。具体的,这样设置轮组一100与轮组二200的相对位置,可以使TPU膜300从轮组二200引取至轮组一100时,是以斜向上的行进方向接触冷却辊一121的,使TPU膜300与冷却辊一121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TPU膜300斜向上引取时,可以利用重力增加TPU膜300在冷却辊一121上的压力,从而增加摩擦力,避免TPU膜300在接触冷却辊一121时发生跑偏、起皱的情况,降低报废率。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组一(100),包括机架一(110)、冷却辊(120)、动力辊(130),所述机架一(110)包括立柱一(111)、立柱二(112)、立柱三(113)、横梁杆(114),所述横梁杆(114)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与立柱三(113)之间,所述立柱二(112)竖直设置在横梁杆(114)之间,所述冷却辊(120)包括冷却辊一(121)与冷却辊二(122),所述冷却辊一(121)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侧面,所述冷却辊二(122)水平设置在立柱二(112)侧面,所述动力辊(130)设置在立柱三(113)之间;/n轮组二(200),包括机架二(210)、辊轴一(220)、辊轴二(230),所述辊轴一(220)与辊轴二(230)互相平行设置在机架二(210)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引取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组一(100),包括机架一(110)、冷却辊(120)、动力辊(130),所述机架一(110)包括立柱一(111)、立柱二(112)、立柱三(113)、横梁杆(114),所述横梁杆(114)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与立柱三(113)之间,所述立柱二(112)竖直设置在横梁杆(114)之间,所述冷却辊(120)包括冷却辊一(121)与冷却辊二(122),所述冷却辊一(121)水平设置在立柱一(111)侧面,所述冷却辊二(122)水平设置在立柱二(112)侧面,所述动力辊(130)设置在立柱三(113)之间;
轮组二(200),包括机架二(210)、辊轴一(220)、辊轴二(230),所述辊轴一(220)与辊轴二(230)互相平行设置在机架二(210)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南雄高分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