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92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与复位机构,装置本体内部开设有空腔,复位机构设置与空腔下端的表面,复位机构上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两端均设有连接块,空腔的内表面的上端位置设有上模,安装槽内设有下模,下模底端设有复位杆,复位杆侧端开设有凹槽,在模具进行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下模被压下,从而带动复位杆向下进行运动,这时压缩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进行运动,伸缩弹簧带动连接杆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压缩弹簧恢复原来状态,复位杆向上运动,使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小了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力,避免其产生碰伤可能,减小了模具的维护与使用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
技术介绍
模型是一种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现有的模型一般通过注塑模具进行制造,注塑模具一般包括构成模具型腔的上模和下模,注塑时两模具合拢,原料通过入料孔进入模具型腔内,然后两模座分开,将成型后的产品由型腔内取出,该结构设计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在模具合模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容易碰伤、撞坏上模或下模,不但大大增加了模具的维护及使用成本,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复位机构的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与空腔下端的表面,所述复位机构上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均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的连接块一端与安装槽的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表面的上端位置设有上模,且上模与空腔的内表面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下模,且下模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下模底端设有复位杆,且复位杆的一端与下模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机构的表面相贴近,所述复位杆侧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位于复位杆偏下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有连接板、第一伸缩杆,压缩弹簧、活动杆、底板与挡板,所述底板安装在空腔内表面的下端位置,所述挡板为两块并分别固定连接再底板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在一侧挡板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杆贯穿设有第一伸缩杆的挡板表面,且活动杆的一端插设在复位杆上的凹槽内,所述连接板与第一伸缩杆和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有两个,且两个压缩弹簧以活动杆为中心轴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和连接板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挡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挡板侧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挡板表面开设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槽,两边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的滑块之间设有滑杆,且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连接套筒,所述滑杆通过连接套筒与复位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端设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一端与底板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外表面套设并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与下模下对应,所述上模上端设有浇筑口,所述上模与安装槽的槽口大小相对。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设置复位机构与复位杆,在模具进行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下模被压下,从而带动复位杆向下进行运动,这时压缩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进行运动,伸缩弹簧带动连接杆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压缩弹簧恢复原来状态,复位杆向上运动,使冲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大大减小了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力,避免其产生碰伤与撞坏的可能,大大的减小了模具的维护与使用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的复位机构的正视图。图例说明:1、装置本体;2、上模;3、安装槽;4、复位机构;41、连接板;42、第一伸缩杆;43、压缩弹簧;44、活动杆;45、底板;46、挡板;47、固定板;5、复位杆;51、凹槽;6、下模;7、连接块;8、连接套筒;9、滑块;10、滑杆;11、第二伸缩杆;12、伸缩弹簧;13、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4,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包括装置本体1与复位机构4,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复位机构4设置与空腔下端的表面,复位机构4上方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两端均设有连接块7,两个的连接块7一端与安装槽3的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空腔的内表面的上端位置设有上模2,且上模2与空腔的内表面上端位置固定连接,安装槽3内设有下模6,且下模6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内,下模6底端设有复位杆5,且复位杆5的一端与下模6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机构4的表面相贴近,复位杆5侧端开设有凹槽51,且凹槽51位于复位杆5偏下位置,上模2与下模6下对应,上模2上端设有浇筑口,上模2与安装槽3的槽口大小相对,通过在装置本体1内开设空腔,在空腔内部甚至复位机构4与复位杆5,在模具进行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下模被压下,从而带动复位杆5向下进行运动。复位机构4包括有连接板41、第一伸缩杆42,压缩弹簧43、活动杆44、底板45与挡板46,底板45安装在空腔内表面的下端位置,挡板46为两块并分别固定连接再底板45表面的两端,第一伸缩杆42固定连接在一侧挡板46的外表面,活动杆44贯穿设有第一伸缩杆42的挡板46表面,且活动杆44的一端插设在复位杆5上的凹槽51内,连接板41与第一伸缩杆42和活动杆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43设有两个,且两个压缩弹簧43以活动杆44为中心轴相互对称设置,两个压缩弹簧43两端分别与挡板46和连接板41表面固定连接,这时压缩弹簧43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44进行运动,伸缩弹簧12带动连接杆向右运动,冲压完成后,压缩弹簧43恢复原来状态。两个挡板46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固定板47,且固定板47与挡板46侧端固定连接,两个的挡板46表面开设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滑槽13,两边的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的滑块9之间设有滑杆10,且滑杆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9表面固定连接,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连接套筒8,滑杆10通过连接套筒8与复位杆5固定连接,将复位杆5通过连接套筒8与滑杆10连接,在进行运动的同时,滑杆10与复位杆5之间配合运动。底板45上端设有第二伸缩杆11,且第二伸缩杆11一端与底板45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杆10下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11外表面套设并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2。压缩弹簧43在被压缩时,带动活动杆44进行运动,这时,第二伸缩杆11与伸缩弹簧12带动连接杆向右运动,进行冲压。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包括装置本体(1)与复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复位机构(4)设置与空腔下端的表面,所述复位机构(4)上方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两端均设有连接块(7),两个所述的连接块(7)一端与安装槽(3)的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表面的上端位置设有上模(2),且上模(2)与空腔的内表面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下模(6),且下模(6)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内,所述下模(6)底端设有复位杆(5),且复位杆(5)的一端与下模(6)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机构(4)的表面相贴近,所述复位杆(5)侧端开设有凹槽(51),且凹槽(51)位于复位杆(5)偏下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包括装置本体(1)与复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复位机构(4)设置与空腔下端的表面,所述复位机构(4)上方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两端均设有连接块(7),两个所述的连接块(7)一端与安装槽(3)的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腔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表面的上端位置设有上模(2),且上模(2)与空腔的内表面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下模(6),且下模(6)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内,所述下模(6)底端设有复位杆(5),且复位杆(5)的一端与下模(6)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机构(4)的表面相贴近,所述复位杆(5)侧端开设有凹槽(51),且凹槽(51)位于复位杆(5)偏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底面手工复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4)包括有连接板(41)、第一伸缩杆(42),压缩弹簧(43)、活动杆(44)、底板(45)与挡板(46),所述底板(45)安装在空腔内表面的下端位置,所述挡板(46)为两块并分别固定连接再底板(45)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伸缩杆(42)固定连接在一侧挡板(46)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杆(44)贯穿设有第一伸缩杆(42)的挡板(46)表面,且活动杆(44)的一端插设在复位杆(5)上的凹槽(51)内,所述连接板(41)与第一伸缩杆(42)和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定美义齿制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