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马达、传递机构以及壳体。传递机构具有:马达驱动轴,其沿着马达轴线延伸,通过马达而旋转;马达驱动齿轮,其固定于马达驱动轴,绕马达轴线旋转;副轴,其沿着副轴线延伸;副轴齿轮,其固定于副轴,与马达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该副轴齿轮绕副轴线旋转;驱动齿轮,其固定于副轴,绕副轴线旋转;齿圈,其与驱动齿轮啮合,绕输出轴线旋转;以及输出轴,其与齿圈连接,绕输出轴线旋转。马达驱动轴是在马达轴线的轴向两侧开口的中空的轴。在马达驱动轴的内部通入有输出轴。副轴线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比马达轴线靠上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单元。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8日提出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185579号。本申请对该申请主张优先权的权益。其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被引用在本申请中。
技术介绍
近年来,搭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驱动装置的开发正在积极地进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中空构造的马达的旋转轴的内部通入输出轴而小型化的驱动装置(马达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87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来说,马达单元配置在车辆的乘务员室的前方或后方。另外,在车辆中,为了提高碰撞时的乘务员的安全性,在乘务员室的前方和后方设置有撞击区域。为了确保车辆的撞击区域,要求使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小型化的马达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马达单元,其通过使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能够充分确保车辆的撞击区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搭载在车辆上而驱动所述车辆。马达单元具有:马达;传递机构,其传递所述马达的动力并从输出轴输出;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马达驱动轴,其沿着马达轴线延伸,通过所述马达而旋转;马达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马达驱动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副轴,其沿着副轴线延伸;副轴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与所述马达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该副轴齿轮绕所述副轴线旋转;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绕所述副轴线旋转;齿圈,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绕输出轴线旋转;以及所述输出轴,其与所述齿圈连接,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所述马达轴线、所述副轴线以及所述输出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所述马达驱动轴是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两侧开口的中空的轴。在所述马达驱动轴的内部通入有所述输出轴。所述副轴线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比所述马达轴线靠上侧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通过使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而能够充分确保车辆的撞击区域的马达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马达单元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马达单元10搭载在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重力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Z方向是下侧(重力方向)。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在简称为上侧的情况下,是指相对于重力方向为上侧。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搭载有马达单元10的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前方,-X方向是车辆后方。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是车辆左方,-Y方向是车辆右方。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0的概念图。图2是马达单元10的立体图。另外,后述的马达轴线J1、副轴线J3、输出轴线J4、旋转轴线J6、第1中心轴线J7c以及第2中心轴线J7e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假想轴线。马达单元10搭载在车辆上,通过使车轮H旋转来驱动车辆。马达单元10例如搭载在电动汽车(EV)上。另外,马达单元10只要搭载在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上即可。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0具有马达1、传递机构(变速车轴)5、收纳马达1和传递机构5的壳体6、油泵96、油冷却器97、驻车锁定机构7、油O、逆变器单元8。(壳体)壳体6例如是铝压铸制的。壳体6通过连结沿着车宽方向排列的多个部件而构成。在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1和传递机构5的收纳空间6S。壳体6在收纳空间6S中保持马达1和传递机构5。收纳空间6S被划分为收纳马达1的马达室6A和收纳传递机构5的齿轮室6B。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62,其在内部设置有马达室6A而收纳马达1;齿轮收纳部63,其在内部设置有齿轮室6B而收纳传递机构5;以及分隔壁部61,其划分出马达室6A和齿轮室6B。分隔壁部61在轴向上位于马达收纳部62与齿轮收纳部63之间。在收纳空间6S内的下部区域中设置有供油O积存的油积存部P。在划分出马达室6A和齿轮室6B的分隔壁部61上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1a。分隔壁开口61a连通马达室6A和齿轮室6B。收纳空间6S内的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1a而在马达室6A与齿轮室6B之间移动。在收纳空间6S中设置有供油O循环的油路90。油O在油路90中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单元10的各部提供。关于油路90,在后面详细说明。(油)油O积存在壳体的内部。另外,油O在设置于壳体6的油路90中循环。油O用于润滑传递机构5,并且用于冷却马达1。油O积存在收纳空间6S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中。为了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油O优选使用与粘度低的自动变速箱用润滑油(ATF: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同等的油。马达1的一部分浸于积存在油积存部P的油O中。更具体地说,马达1的定子32的一部分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由此,油O冷却定子32。另外,传递机构5的一部分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更具体地说,传递机构5的齿圈51的一部分浸于油积存部P的油O中。积存在油积存部P中的油O因齿圈51的动作而被扬起,扩散到齿轮室6B内。扩散到齿轮室6B的油O被提供给齿轮室6B内的传递机构5的各齿轮从而使油O遍布齿轮的齿面。提供给传递机构5而用于润滑的油O滴落并被回收到油积存部P中。(油路)油路90设置于壳体6。油路90跨越收纳空间6S的马达室6A和齿轮室6B而构成。油路90是从油积存部P将油O向马达1提供并再次引导至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指在收纳空间6S中循环的油O的路径。因此,“油路”是如下的概念:不仅包含产生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的油的稳定流动的“流路”,也包含供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油积存部P)和供油滴落的路径。在油路90上设置有油泵96和油冷却器97。在油路90中,油O按照油积存部P、油泵96、油冷却器97、马达1的顺序循环,并返回到油积存部P中。油泵96设置在油路90的路径中,对油O进行压送。油泵96是通过电进行驱动的电动泵。油泵96固定于壳体6的齿轮收纳部63。如图2所示,油泵96设置于壳体6并收纳在油泵收纳孔69中。油泵收纳孔69沿轴向延伸。油泵收纳孔69向车宽方向左侧(+Y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单元,其搭载在车辆上而驱动所述车辆,其中,/n该马达单元具有:/n马达;/n传递机构,其传递所述马达的动力并从输出轴输出;以及/n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传递机构,/n所述传递机构具有:/n马达驱动轴,其沿着马达轴线延伸,通过所述马达而旋转;/n马达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马达驱动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n副轴,其沿着副轴线延伸;/n副轴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与所述马达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该副轴齿轮绕所述副轴线旋转;/n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绕所述副轴线旋转;/n齿圈,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绕输出轴线旋转;以及/n所述输出轴,其与所述齿圈连接,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n所述马达轴线、所述副轴线以及所述输出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n所述马达驱动轴是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两侧开口的中空的轴,/n在所述马达驱动轴的内部通入有所述输出轴,/n所述副轴线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比所述马达轴线靠上侧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55791.一种马达单元,其搭载在车辆上而驱动所述车辆,其中,
该马达单元具有:
马达;
传递机构,其传递所述马达的动力并从输出轴输出;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传递机构,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
马达驱动轴,其沿着马达轴线延伸,通过所述马达而旋转;
马达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马达驱动轴,绕所述马达轴线旋转;
副轴,其沿着副轴线延伸;
副轴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与所述马达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该副轴齿轮绕所述副轴线旋转;
驱动齿轮,其固定于所述副轴,绕所述副轴线旋转;
齿圈,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绕输出轴线旋转;以及
所述输出轴,其与所述齿圈连接,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所述马达轴线、所述副轴线以及所述输出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
所述马达驱动轴是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两侧开口的中空的轴,
在所述马达驱动轴的内部通入有所述输出轴,
所述副轴线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比所述马达轴线靠上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副轴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比所述马达轴线靠上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从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观察时,将假想地连结所述马达轴线和所述副轴线的线段设为第1线段,
所述第1线段沿相对于重力方向为45°以内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该马达单元具有积存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油积存部中的油,
齿圈的一部分浸于油积存部的油中,
所述副轴线位于比所述马达轴线靠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该马达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田阳平,福永庆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