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背板和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665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3
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具有布置成X形状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位于肩带的后部上的背板,其中第一肩带在背板处与第二肩带交叉。背板包括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其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的一对下部引导狭槽和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其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的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和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和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束带背板和带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2018年10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2/745,03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身体束带的束带背板和带装置。
技术介绍
如本领域已知,现有多种安全装置和配置,其可以通过用户穿戴或附接到用户,以确保穿戴者在某些情况下的安全性。这些机构以许多形式出现,包括但不局限于束带和安全带。全身束带广泛地用于在危险情况下提升和降低人员,并在人员坠落阻滞系统中用作主要部件。这些束带也可用于作业定位、行程限制、梯子爬升、救援回收和疏散。虽然这些束带主要用于工业环境,尤其是从高处坠落的可能性和危险性都很多且很大的建筑行业,但全身束带可用于各种其他应用,其中必须确保身体的完全悬挂和支承,不仅是预期的,还是出乎意料的。虽然全身束带构造有许多变化,但所有束带通常都包括多个细长带,这些带组合在一起以围绕用户身体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或方面中,全身束带可以具有通常位于用户背部或胸部中心部分的附接点(D环),以及围绕用户身体的预定部分排布的多个带,以在坠落情况下保持或悬挂用户。虽然本领域存在各种全身束带,但本领域仍然需要改进的束带。拉长带以通常造成用户不适的角度自然卷曲,并且在调整带中存在困难。本领域还继续需要改进拉长带的管理以防止卷曲。
技术实现思路
总体上,提供一种改进的身体束带,其具有束带背板和改进的带装置。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给,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可具有布置成X构型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以及位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后部的背板,其中第一肩带在背板处于第二肩带交叉。背板可包括一对下部引导狭槽,每个下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以及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每个上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可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并且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可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彼此以锐角布置,并且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彼此以钝角布置。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也可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可比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长,并且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可比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长。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以0°和30°之间的角度布置,并且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以0°和30°之间的角度布置。上部引导狭槽和下部引导狭槽可被构造成以防止织带材料聚束的方式弯曲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背板可具有芯体和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在相反方向上从芯体延伸的一对分支。每个分支可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以40°和65°之间的角度延伸。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背板还可包括从背板的主体伸出的至少一对突片,每个突片具有连接到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自由端,并且其中突片可彼此间隔开,以在其之间限定凹部。至少一个突片可具有位于第二端处的突出部,并且其中突出部可间隔开并大致平行或者相对于背板的主体以锐角布置。至少一对突片也可相对于背板的主体偏移。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一种用于排布身体束带的一对肩带的背板可包括:主体,包括芯体和相对于主体的纵向轴线在相反方向上从芯体延伸的一对分支;延伸穿过芯体的一对下部引导狭槽,每个下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以及延伸穿过所述一对分支的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每个上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可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并且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在一些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可相对于彼此以锐角布置,并且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可相对于彼此以钝角布置。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并且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可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可比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长,并且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可比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长。上部引导狭槽和下部引导狭槽可被构造成以防止织带材料聚束的方式弯曲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进一步非限定实施方式或方面在下面列举的条款中提出。条款1:一种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包括:布置成X型构型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以及位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后部上的背板,其中第一肩带在背板处与第二肩带交叉,背板包括:一对下部引导狭槽,每个下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以及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每个上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以及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锐角布置,并且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钝角布置。条款3: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条款4:根据条款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条款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包括:/n布置成X型构型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以及/n位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后部上的背板,其中第一肩带在背板处与第二肩带交叉,背板包括:/n一对下部引导狭槽,每个下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以及/n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每个上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n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以及/n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2 US 62/745,0341.一种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包括:
布置成X型构型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以及
位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后部上的背板,其中第一肩带在背板处与第二肩带交叉,背板包括:
一对下部引导狭槽,每个下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以及
一对上部引导狭槽,每个上部引导狭槽具有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连续并相对于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以一角度布置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
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一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一肩带的织带材料,以及
其中所述一对上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和所述一对下部引导狭槽中的第二个被构造成排布穿过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锐角布置,并且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钝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和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彼此以80°和120°之间的角度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比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二下部引导狭槽侧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上部引导狭槽侧比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二上部引导狭槽侧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下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以0°和30°之间的角度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每个上部引导狭槽的第一下部引导狭槽侧相对于背板的纵向轴线以0°和30°之间的角度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上部引导狭槽和下部引导狭槽被构造成以防止织带材料聚束的方式弯曲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的织带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身体束带,其中,背板具有芯体和相对于背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D·莫纳亨M·A·哈勒
申请(专利权)人:MSA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