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油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71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所述导热油恒温装置包括:恒温油箱,所述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供油管道,所述供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回油管道,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阀门;和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设有第四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实现温度监测、调节导热油流量、保持导热油恒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避免设备损坏的导热油恒温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油恒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树脂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是常用的化工合成设备,在物料合成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对反应釜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样以判断物料是否符合要求。现有技术中,通过导热油加热的方式为反应釜中的产品进行加热。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不同产品的加热需求不同,对于高温产品而言,要求快速升温以提高加热效率,而对于低温产品而言,要求升温缓慢并温度可控,即需要控制导热油温度,避免升温过快影响产品质量或者造成设备损坏,而目前采用导热油加热的方式无法实现温度监测,也没办法使导热油的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实现温度监测、调节导热油流量、保持导热油恒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避免设备损坏的导热油恒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导热油恒温装置,用于生产低温树脂,所述导热油恒温装置包括:恒温油箱,所述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供油管道,所述供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回油管道,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阀门;和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设有第四阀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油箱还设有压力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传感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油箱的外壁设有保温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反应釜各设有多个,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反应釜为一一对应连接关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恒温油箱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恒温油箱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口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设有油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具有导热油盘管,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回油口设于所述导热油盘管,所述导热油盘管沿所述反应釜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油口临近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所述回油口临近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靠近底部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恒温油箱的底部设有排污阀。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恒温油箱、供油管道、回油管道和反应釜,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供油管道与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回油管道与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阀门;反应釜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进油口与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第三管道设有第三阀门,回油口与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第四管道设有第四阀门,由于采用了在反应釜和供油管道、反应釜和回油管道之间增加恒温油箱以及在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手段,恒温油箱对导热油起到保温作用,使导热油的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传感器对恒温油箱的温度进行实施监控,以保证进入反应釜的导热油温度符合要求,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导热油加热的方式无法实现温度监测,也没办法使导热油的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温度监测、调节导热油流量、保持导热油恒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避免设备损坏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导热油恒温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导热油恒温装置100;恒温油箱10;温度传感器11;压力表12;排污阀13;供油管道20;回油管道30;反应釜40;第一管道50;第一阀门51;第二管道60;第二阀门61;第三管道70;第三阀门71;油泵72;第四管道80;第四阀门8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100,该导热油恒温装置100用于生产低温树脂,通过导热油的方式对反应釜10内部的产品进行加热。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导热油恒温装置100用于生产低温树脂,如图1所示,导热油恒温装置100包括恒温油箱10、供油管道2020、回油管道和反应釜40,其中,恒温油箱10设有温度传感器11;供油管道2020与恒温油箱10之间通过第一管道50连通,第一管道50设有第一阀门51;回油管道与恒温油箱10之间通过第二管道60连通,第二管道60设有第二阀门61;反应釜40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进油口与恒温油箱10之间通过第三管道70连通,第三管道70设有第三阀门71,回油口与恒温油箱10之间通过第四管道80连通,第四管道80设有第四阀门81。可以理解地,恒温油箱10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在生产之前,根据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用于生产低温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恒温装置包括:/n恒温油箱,所述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n供油管道,所述供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n回油管道,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阀门;和/n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设有第四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油恒温装置,用于生产低温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恒温装置包括:
恒温油箱,所述恒温油箱设有温度传感器;
供油管道,所述供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
回油管道,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阀门;和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恒温油箱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管道设有第四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油箱还设有压力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油箱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晨宝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