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熔焊小孔形貌及孔内外等离子体同步观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熔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深熔焊接小孔形貌及孔内外等离子体全方位同步直接观测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焊接方法,深熔焊接(包括激光、电子束等)具有焊接速度快、焊缝深宽比大、热影响区和焊接变形小等优点,在钢铁、核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工业等军工、民用重大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交通运载工具的轻量化(薄壁构件及铝、镁合金等轻质材料的焊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小孔形貌观测技术现状深熔焊接(包括激光、电子束等)的本质特征就是存在小孔(keyhole),即当高功率密度的聚焦激光或电子束照射工件材料,工件材料吸收激光或电子束的能量而产生熔化、气化,继而在气化膨胀压力的作用下,将熔融材料排开产生小孔。小孔的形成彻底改变了激光或电子束等与材料之间的能量耦合方式。小孔形成之前,激光或电子束的能量只能被工件表面吸收,再通过热传导向工件内部传输,此时的焊接模式为传导焊接;小孔形成以后,激光或电子束能进入小孔内部,其能量直接被工件内部吸收,从而实现深熔焊接。因此,小孔的形成和维持是激光或电子束等深熔焊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小孔形状的确定也成为了研究深熔焊接(包括激光、电子束等)过程能量耦合机制(即小孔效应)和深熔焊接机理的关键。但是,在金属材料的深熔焊接过程中,小孔被包裹于不透明的金属材料之中,难以直接观测。为此,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在寻找观测小孔的途径,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日本的A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熔焊小孔形貌及孔内外等离子体同步观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复合试件(23)、计算机(5)、CNC工作台(6)、复合试件夹具(7)、L形光管(18)、镀膜镜片(22)、以及设置在复合试件下方的至少一个图像拍摄部件和至少一个光谱信号检测部件;所述复合试件包括在上的金属试件(231)和在下的石英玻璃试件(232),且整个复合试件的顶面即金属试件的顶面为平面,金属试件的底面与石英玻璃试件的顶面均为光滑的结合面,所述金属试件和石英玻璃试件的结合面与复合试件的顶面之间呈n度夹角,且0°<n<90°;所述复合试件夹具(7)包括用于与CNC工作台(6)连接的支架(76)和用于夹持和支撑固定复合试件的复合试件支夹部件;所述L形光管(18)包括呈L形固定连接设置的两根金属圆管以及在其外折角处因斜面切割而形成的镂空孔,所述两根金属圆管分别为竖直的入射管和水平的反射管;所述镀膜镜片(22)设置在所述L形光管(18)的镂空孔位置,且所述镀膜镜片(22)将入射光分为一束透射光和一束反射光,所述透射光用于为所述图像拍摄部件或光谱信号检测部件提供光源,所述反射光用于为图像拍摄部件和光谱信号检测部件中的另一个提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熔焊小孔形貌及孔内外等离子体同步观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复合试件(23)、计算机(5)、CNC工作台(6)、复合试件夹具(7)、L形光管(18)、镀膜镜片(22)、以及设置在复合试件下方的至少一个图像拍摄部件和至少一个光谱信号检测部件;所述复合试件包括在上的金属试件(231)和在下的石英玻璃试件(232),且整个复合试件的顶面即金属试件的顶面为平面,金属试件的底面与石英玻璃试件的顶面均为光滑的结合面,所述金属试件和石英玻璃试件的结合面与复合试件的顶面之间呈n度夹角,且0°<n<90°;所述复合试件夹具(7)包括用于与CNC工作台(6)连接的支架(76)和用于夹持和支撑固定复合试件的复合试件支夹部件;所述L形光管(18)包括呈L形固定连接设置的两根金属圆管以及在其外折角处因斜面切割而形成的镂空孔,所述两根金属圆管分别为竖直的入射管和水平的反射管;所述镀膜镜片(22)设置在所述L形光管(18)的镂空孔位置,且所述镀膜镜片(22)将入射光分为一束透射光和一束反射光,所述透射光用于为所述图像拍摄部件或光谱信号检测部件提供光源,所述反射光用于为图像拍摄部件和光谱信号检测部件中的另一个提供光源,所述镀膜镜片分出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用于使得图像拍摄部件在观测深熔焊接小孔形貌的同时所述光谱信号检测部件能实时检测深熔焊接小孔内的等离子体;所述图像拍摄部件从L形光管(18)的光线出口处依次包括凸透镜、滤光片和摄像机;所述光谱信号检测部件从L形光管(18)的光线出口处依次包括凸透镜、光纤固定板和光谱仪;所述计算机(5)与图像拍摄部件中的摄像机以及与光谱信号检测部件中的光谱仪连接,所述计算机(5)还能用于与所述CNC工作台(6)连接;
所述深熔焊小孔形貌及孔内外等离子体同步直接观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与复合试件顶部同等高度处的且用于观测小孔外等离子体情况的至少一个图像拍摄部件和至少一个光谱信号检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光管(18)中的切割斜面呈45°,使得所述镀膜镜片(22)与L形光管(18)的两根金属圆管之间均呈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复合试件下方的图像拍摄部件和光谱信号检测部件中,所述图像拍摄部件的凸透镜和滤光片均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入射管的正下方或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反射管的出口处,所述光谱信号检测部件的凸透镜和光纤固定板同样均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入射管的正下方或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反射管的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装置包括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反射管的出口处的凸透镜一(20)、滤光片一(19)和摄像机一(12),所述观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L形光管(18)的入射管的正下方的凸透镜二(21)、光纤固定板二(13)和光谱仪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湘中,郝中甲,陈挥扬,于晓飞,刘祖国,张隽漪,李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