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37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是可行走的车型的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驱动所述车体行进的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灭火的强力风机,所述强力风机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风灭火机器人通过全地形车结构的机器人,携带强力风机进入各类火场,然后通过自行或遥控指挥,通过强风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喷射灭火剂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及狭小环境,减少人员的直接参与,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灾害,每年发生的各种城市、森林火灾都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许多火灾现场因地势狭窄或火情复杂等原因,都不适合人员进入,因而给灭火工作造成延误,强行进入则会给消防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如何利用机器人来减少灭火工作的危险程度,及时高效地灭火是本领域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全地形的强风灭火机器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是可行走的车型的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驱动所述车体行进的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灭火的强力风机,所述强力风机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优选的,所述车体上两侧各设置两副独立工作的履带,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履带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包括前轮、中轮、后轮及履带板,所述中轮设置在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连线的下方,从而使得所述中轮和前轮之间的履带板形成一个仰角。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机器人行走的车轮。优选的,所述车体顶部设置一第一支架,一个所述强力风机出风口朝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一可水平旋转的转盘上,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马达;所述转盘上枢轴设置有推杆和连杆,所述推杆的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尾部,所述连杆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中部。优选的,所述车体前设置一第二支架,一个所述强力风机枢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br>优选的,所述强力风机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优选的,所述车体中设置有若干个存储灭火剂的罐体,所述强力风机的出风口出设置有灭火剂喷射管,所述灭火剂喷射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罐体。优选的,所述灭火剂可以为水、泡沫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优选的,所述强力风机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纺锤型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风机马达,所述风机马达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一组叶片。本技术的强风灭火机器人通过全地形车结构的机器人,携带强力风机进入各类火场,然后通过自行或遥控指挥,通过强风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喷射灭火剂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本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及狭小环境,减少人员的直接参与,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强风灭火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强风灭火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强力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车体上履带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履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是可行走的车型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车体10,以及驱动车体10行进的行走装置,并设置有摄像头(未图示)、无线通讯模块(未图示)、甚至警灯(未图示)等常见结构,以随时传递图像信息及方便操作人员远程遥控。行走装置为车轮(采用防火轮胎或金属车轮等)或履带,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采用全地形的履带结构:车体10上两侧各设置两副独立工作的履带12,车体10内设置有驱动履带12工作的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机构通常为液压马达、电机等常规动力源,驱动机构分别驱动4副履带转动,从而适应各种地形、跨越障碍物和沟壑等,并可灵活转向,从而满足各种复杂情况的需要。其中,履带包括前轮30、中轮32、后轮34及履带板36,中轮32设置在前轮30和后轮34之间连线的下方,从而使得中轮32和前轮30之间的履带板36形成一个仰角,此仰角有助于提高该履带的攀爬、通过能力。还可以设置防护板37以保护履带。车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灭火的强力风机14,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强力风机14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纺锤型的筒体16,一端为进风口18一端为出风口20,出风口20具有一定的锥度,形成渐缩的结构,从而提高出风口20处的风速。筒体16内设置有若干个风机马达22,每个风机马达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组叶片24,多组叶片24形成涡轮结构,以提高风速。当然,这里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风机,只要达到足够的风速和风量即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强力风机14出风口20朝前地设置在第一支架38上,第一支架38设置在车体10的顶部。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车体10前设置一第二支架26,强力风机14枢轴设置在第二支架26上,并通过一液压缸驱动强力风机14绕其枢轴点旋转,不用时可以竖直放置,以减小机器人的整体体积;使用前将其翻转至水平,以对机器人前方的着火点进行扑灭。进一步地,第二支架26设置在一可水平旋转的转盘40上,车体10内设置有驱动转盘40旋转的马达(未图示)。转盘40上设置有一推杆52和连杆50,推杆52的一头枢轴设置在强力风机14的尾部,另一头枢轴设置在转盘40上,强力风机14的中部和转盘40通过连杆50相连。通过转盘40可以实现强力风机14水平转动;推杆52的伸缩,可以调整强力风机14的仰角,从而扩大灭火范围。当然,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8也可以设置在一类似的结构上,以扩大灭火范围。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车体10的顶部设置第一支架38,前部同时设置第二支架26,强力风机14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支架38或第二支架26上。这种结构,使得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强力风机14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灭火需求。进一步地,车体10中设置有若干个存储灭火剂的罐体(未图示),灭火剂可以为水、泡沫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强力风机14的出风口20出设置有灭火剂喷射管28,灭火剂喷射管28通过管道连通罐体。在灭火时,通过灭火剂喷射管28喷射出灭火剂,从而提高灭火的效率。以上未图示的部件,因其结构、设置的位置均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需求能够做出的常规设计,是其必备技能,其不公开也不会造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不完整,因而未详细图示。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是可行走的车型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驱动所述车体行进的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灭火的强力风机,所述强力风机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车体顶部设置一第一支架,一个所述强力风机出风口朝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一可水平旋转的转盘上,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马达;所述转盘上枢轴设置有推杆和连杆,所述推杆的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尾部,所述连杆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是可行走的车型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驱动所述车体行进的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灭火的强力风机,所述强力风机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车体顶部设置一第一支架,一个所述强力风机出风口朝前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一可水平旋转的转盘上,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马达;所述转盘上枢轴设置有推杆和连杆,所述推杆的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尾部,所述连杆枢轴设置在所述强力风机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两侧各设置两副独立工作的履带,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履带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履带包括前轮、中轮、后轮及履带板,所述中轮设置在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连线的下方,从而使得所述中轮和前轮之间的履带板形成一个仰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风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峰李东兴赵锋孙勇李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鼎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