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31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营养管固定装置,包括包括中空的放置块,所述放置块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放置块转动连接,所述放置块左右侧均设置有束缚环,所述束缚环外侧均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啮合槽,所述束缚环的内侧一端均与所述放置块固定连接,所述束缚环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放置块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营养管用胶带固定时,患者皮肤出汗、鼻面部分泌油脂都会导致胶布的粘性下降,致使管道有从鼻腔中滑出的风险,对患者造成不可弥补损害及不可挽回的损失,需要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增加护士工作量,部分患者对长期使用胶布会产生过敏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营养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营养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经鼻置胃管、营养管的患者来说,防止管道从鼻腔脱落是一个非常基础又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患者鼻胃管、营养管的固定主要是通过胶布固定鼻翼部分,再用另一胶布贴于面颊部做二次固定,最后再用一白色棉质长绳在鼻胃管、营养管鼻部出口处打一结,绳子的延长部分绕至脑后,在耳后再打一结固定;由于患者皮肤出汗、鼻面部分泌油脂都会导致胶布的粘性下降,致使管道有从鼻腔中滑出的风险,对患者造成不可弥补损害及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需要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增加护士工作量,部分患者对长期使用胶布会产生过敏现象;所以急需营养管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营养管固定装置,有效解决了营养管用胶带固定时,患者皮肤出汗、鼻面部分泌油脂都会导致胶布的粘性下降,致使管道有从鼻腔中滑出的风险,对患者造成不可弥补损害及不可挽回的损失,需要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增加护士工作量,部分患者对长期使用胶布会产生过敏现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营养管固定装置,包括中空的放置块,所述放置块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放置块转动连接,所述放置块左右侧均设置有束缚环,所述束缚环外侧均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啮合槽,所述束缚环的内侧一端均与所述放置块固定连接,所述束缚环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放置块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块右侧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右侧设置有贴带,所述贴带前后侧均铰接有绑带,所述转动把手的转动构成所述螺杆分别与两所述束缚环啮合连接的结构。优选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与所述放置块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中部开有长槽,所述第一伸缩杆右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长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侧螺纹连接有锁紧块。优选的,所述贴带下侧开有半圆槽,所述贴带开有多个大小相同的散气孔,所述贴带内径设置有双层棉性垫布。优选的,所述绑带是棉性材质。优选的,两所述束缚环放置方向相反。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螺杆与所述束缚环进行转动啮合连接,从而使所述束缚环的直径进行收缩,起到固定营养管的作用,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并且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防止因营养管固定不牢靠,出现脱落,减少患者多次插营养造成的痛苦,不需要频繁更换胶布,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2.当贴带移动合适的距离后,通过锁紧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杆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位置,从而固定所述贴带移动后的位置。3.所述半圆槽方便患者进行插管中,不阻碍嘴巴处的呼吸;所述双层棉性垫布使所述贴带与患者面部接触时,患者更为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营养管固定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营养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营养管固定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营养管固定装置的放置块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营养管固定装置的螺杆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营养管固定装置,包括中空的放置块7,所述放置块7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9,所述转动把手9与所述放置块7转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左右侧均设置有束缚环1,所述束缚环1外侧均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啮合槽2,所述束缚环1的内侧一端均与所述放置块7固定连接,所述束缚环1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放置块7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右侧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右侧设置有贴带4,所述贴带4前后侧均铰接有绑带3,所述转动把手9的转动构成所述螺杆8分别与两所述束缚环1啮合连接的结构。首先将营养管5放置在所述束缚环1内,转动所述转动把手9,所述转动把手9带动所述螺杆8转动,所述螺杆8与所述束缚环1进行转动啮合连接,从而使所述束缚环1的直径进行收缩,起到固定营养管5的作用,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并且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防止因营养管5固定不牢靠,出现脱落,减少患者多次插营养造成的痛苦。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与所述放置块7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杆10,所述第一伸缩杆10中部开有长槽,所述第一伸缩杆10右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2,所述第二伸缩杆12与所述长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0上侧螺纹连接有锁紧块11。通过移动所述第二伸缩杆12,调节所述第二伸缩杆12在所述第一伸缩杆10的位置,进而调节所述贴带4的位置,当贴带4移动合适的距离后,通过锁紧块11进行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杆12在所述第一伸缩杆10的位置,从而固定所述贴带4移动后的位置。所述贴带4下侧开有半圆槽13,所述贴带4开有多个大小相同的散气孔14,所述贴带4内径设置有双层棉性垫布。所述半圆槽13方便患者进行插管中,不阻碍嘴巴处的呼吸;所述双层棉性垫布使所述贴带4与患者面部接触时,患者更为舒适。所述绑带3是棉性材质。棉性材质的绑带3透气性好,防止与患者皮肤接触时间过长,因密闭空间,产生褥疮的风险。两所述束缚环1放置方向相反。本技术在是使用时,首先患者将营养管5放置在所述束缚环1内,在进行患者营养管5的插管,插管完毕后,调节伸缩结构的位置,进行所述贴带4的固定,然后调节所述束缚环1,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9,所述螺杆8带动所述束缚环1进行锁紧,进行营养管5的固定。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束缚环1、啮合槽2、绑带3、贴带4、营养管5、放置块7、螺杆8、转动把手9、第一伸缩杆10、锁紧块11、第二伸缩杆12、半圆槽13、散气孔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营养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放置块(7),所述放置块(7)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9),所述转动把手(9)与所述放置块(7)转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左右侧均设置有束缚环(1),所述束缚环(1)外侧均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啮合槽(2),所述束缚环(1)的内侧一端均与所述放置块(7)固定连接,所述束缚环(1)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放置块(7)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右侧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右侧设置有贴带(4),所述贴带(4)前后侧均铰接有绑带(3),所述转动把手(9)的转动构成所述螺杆(8)分别与两所述束缚环(1)啮合连接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营养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放置块(7),所述放置块(7)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8),所述螺杆(8)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9),所述转动把手(9)与所述放置块(7)转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左右侧均设置有束缚环(1),所述束缚环(1)外侧均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啮合槽(2),所述束缚环(1)的内侧一端均与所述放置块(7)固定连接,所述束缚环(1)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放置块(7)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块(7)右侧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右侧设置有贴带(4),所述贴带(4)前后侧均铰接有绑带(3),所述转动把手(9)的转动构成所述螺杆(8)分别与两所述束缚环(1)啮合连接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管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亚清徐苗王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