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27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包括支护组件、侧导水组件和顶导水组件,支护组件包括有固定底板、连接矩槽、连接矩块、固定螺栓、支护螺筒、支护子杆、支护侧板、支护弧板、安装板、卡槽、定位螺栓、调节螺孔和调节螺杆侧导水组件包括有侧半圆槽、侧导水管、侧气密弹性环、侧压力阀、侧连接螺口、侧连接管、侧软管、一号弹性固定套、一号排水管和一号连接阀口,顶导水组件包括有顶半圆槽、顶导水管、顶气密弹性环、顶压力阀、顶连接螺口、顶连接管、顶软管、二号弹性固定套、二号排水管和二号连接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巷道是在地表与矿体之间钻凿出的各种通路,用来运矿、通风、排水、行人以及为冶金设备采出矿石新开凿的各种必要准备通路,巷道使用时需要进行支护。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煤矿巷道支护经历了木支护、砌碹支护、型钢支护到锚杆支护的漫长过程。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锚杆支护是经济、有效的支护技术,与棚式支架支护相比,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在现有巷道的支护手段中,未考虑承压水对巷道支护的影响,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水对巷道围岩及支护体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水分子侵入,不仅可改变岩石的物态,削弱颗粒间粘结力;同时还能使巷道围岩中的膨胀岩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如硬石膏、无水硭硝和钙芒硝),使岩石的含水量随时间的持续而增高。软弱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微结构特征,对它与水的特殊关系有决定作用,使岩石的再崩解及膨胀现象时有发生,软弱岩层遇水后通常有两种破坏方式:一是软化、碎裂,体积增加不明显;二是体积发生膨胀,导致软化、松散、崩解。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方法及支护装置,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包括支护组件、侧导水组件和顶导水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有固定底板、连接矩槽、连接矩块、固定螺栓、支护螺筒、支护子杆、支护侧板、支护弧板、安装板、卡槽、定位螺栓、调节螺孔和调节螺杆,所述固定底板靠近巷道边缘设置,所述连接矩槽开设在固定底板侧面一端,所述连接矩块固定在固定底板侧面另一端,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连接矩块和连接矩槽,所述支护螺筒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顶端中心,所述支护子杆螺纹连接在支护螺筒内,所述支护侧板固定在支护螺筒侧面,所述支护弧板设置在支护子杆顶端之间,所述安装板转动设置在支护子杆顶端,所述卡槽设置在支护弧板底端中心两侧,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卡槽内,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安装板和卡槽,所述调节螺孔对称开设在支护弧板两侧面中心,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调节螺孔内,所述侧导水组件包括有侧半圆槽、侧导水管、侧气密弹性环、侧压力阀、侧连接螺口、侧连接管、侧软管、一号弹性固定套、一号排水管和一号连接阀口,所述侧半圆槽设置在支护侧板底端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侧导水管固定在侧半圆槽内且端部伸入外部的导水孔内,所述侧气密弹性环固定在侧导水管侧壁上,所述侧压力阀设置在侧导水管上,所述侧连接螺口设置在侧导水管另一端,所述侧连接管螺纹连接在侧连接螺口内,所述侧软管固定在侧连接管端部,所述一号弹性固定套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顶端中心一侧,所述一号排水管穿过一号弹性固定套设置,所述一号连接阀口设置在一号排水管上,所述顶导水组件包括有顶半圆槽、顶导水管、顶气密弹性环、顶压力阀、顶连接螺口、顶连接管、顶软管、二号弹性固定套、二号排水管和二号连接阀口,所述顶半圆槽设置在支护弧板侧面,所述顶导水管固定在顶半圆槽内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顶气密弹性环固定在顶导水管侧壁上,所述顶压力阀设置在顶导水管上,所述顶连接螺口设置在顶导水管另一端,所述顶连接管螺纹连接在顶连接螺口内,所述顶软管固定在顶连接管端部,所述二号弹性固定套固定在固定底板顶端中心另一侧,所述二号排水管穿过二号弹性固定套设置,所述二号连接阀口设置在二号排水管上,所述顶软管绑扎在二号连接阀口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矩槽贯穿固定底板顶端设置,所述连接矩块顶端和固定底板顶端平齐且配合连接矩槽设置,所述支护子杆的长度大于支护螺筒的长度,所述支护侧板中心和支护螺筒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定位螺栓为双头螺栓且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调节螺孔圆周对称设置在支护弧板两相对侧面且不连通设置,所述调节螺杆的长度大于调节螺孔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底端中心等间距设置有入地尖头。优选的,所述支护弧板和支护侧板包括有硬质内层、气腔和弹性外层,所述卡槽设置在硬质内层两端,所述硬质内层内壁上开设有和外界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端部设置有气密单向阀。优选的,所述侧气密弹性环靠近支护侧板的侧面底端设置有侧单向气密阀口,所述一号弹性固定套上设置有一号开口,所述一号连接阀口穿过一号开口,所述侧软管绑扎在一号连接阀口上。优选的,所述一号弹性固定套排布的间距等于支护螺筒排布的间距,所述一号开口面向支护侧板设置。优选的,所述顶气密弹性环靠近支护弧板的侧面顶端设置有顶单向气密阀口,所述二号弹性固定套上设置有二号开口,所述二号连接阀口穿过二号开口,所述顶软管绑扎在二号连接阀口上。优选的,所述二号弹性固定套排布的间距等于支护螺筒排布的间距,所述二号开口远离支护侧板设置。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的支护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支护组件安装:利用入地尖头将两组固定底板固定在巷道内部两侧,利用连接矩槽和连接矩块的插接配合,将多组固定底板相连,通过固定螺栓和连接矩槽以及连接矩块的螺纹配合,将多组固定底板进行固定,接着将支护弧板安装在支护子杆顶端,利用安装板和卡槽的插接配合,将二者连接,通过定位螺栓和安装板以及卡槽的螺纹配合,将支护弧板固定在支护子杆顶端,然后根据巷道的高度,转动两侧的支护子杆,调整支护弧板的高度,使得支护弧板与巷道顶端吻合,进行巷道支护,最后转动调节螺杆,使其从一组支护弧板侧面的调节螺孔进入另一组的支护弧板侧面的调节螺孔内,将多组支护弧板相连;S2,注气形变吻合:利用气密单向阀向支护弧板和支护侧板的气腔内注入空气,使得气腔内部压强增大,使得支护弧板和支护侧板的弹性外层变形,可以根据巷道表面的崎岖深度进行自适应吻合,提高对巷道侧面以及顶端的支护效果;S3,侧导水组件连接:先将一号排水管穿过一号弹性固定套将其安装在固定底板顶端,接着将侧连接管螺纹安装在侧连接螺口上,将侧软管绑扎固定在一号连接阀口上,实现侧导水管和一号排水管的相连,在侧导水管进入外部的导水孔内时,利用侧单向进气阀口向侧气密弹性环进行加压注气,防止渗漏,使用时利用侧压力阀进行检测;S4,顶导水组件连接,先将二号排水管穿过二号弹性固定套将其安装在固定底板顶端,接着将顶连接管螺纹安装在顶连接螺口上,将顶软管绑扎固定在二号连接阀口上,实现顶导水管和二号排水管的相连,在顶导水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组件、侧导水组件和顶导水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有固定底板(1)、连接矩槽(2)、连接矩块(3)、固定螺栓(4)、支护螺筒(5)、支护子杆(6)、支护侧板(7)、支护弧板(8)、安装板(9)、卡槽(10)、定位螺栓(11)、调节螺孔(12)和调节螺杆(13),所述固定底板(1)靠近巷道边缘设置,所述连接矩槽(2)开设在固定底板(1)侧面一端,所述连接矩块(3)固定在固定底板(1)侧面另一端,所述固定螺栓(4)螺纹连接连接矩块(3)和连接矩槽(2),所述支护螺筒(5)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所述支护子杆(6)螺纹连接在支护螺筒(5)内,所述支护侧板(7)固定在支护螺筒(5)侧面,所述支护弧板(8)设置在支护子杆(6)顶端之间,所述安装板(9)转动设置在支护子杆(6)顶端,所述卡槽(10)设置在支护弧板(8)底端中心两侧,所述安装板(9)安装在卡槽(10)内,所述定位螺栓(11)螺纹连接安装板(9)和卡槽(10),所述调节螺孔(12)对称开设在支护弧板(8)两侧面中心,所述调节螺杆(13)螺纹连接在调节螺孔(12)内,所述侧导水组件包括有侧半圆槽(20)、侧导水管(21)、侧气密弹性环(22)、侧压力阀(23)、侧连接螺口(24)、侧连接管(25)、侧软管(26)、一号弹性固定套(27)、一号排水管(28)和一号连接阀口(29),所述侧半圆槽(20)设置在支护侧板(7)底端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侧导水管(21)固定在侧半圆槽(20)内且端部伸入外部的导水孔内,所述侧气密弹性环(22)固定在侧导水管(21)侧壁上,所述侧压力阀(23)设置在侧导水管(21)上,所述侧连接螺口(24)设置在侧导水管(21)另一端,所述侧连接管(25)螺纹连接在侧连接螺口(24)内,所述侧软管(26)固定在侧连接管(25)端部,所述一号弹性固定套(27)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一侧,所述一号排水管(28)穿过一号弹性固定套(27)设置,所述一号连接阀口(29)设置在一号排水管(28)上,所述顶导水组件包括有顶半圆槽(30)、顶导水管(31)、顶气密弹性环(32)、顶压力阀(33)、顶连接螺口(34)、顶连接管(35)、顶软管(36)、二号弹性固定套(37)、二号排水管(38)和二号连接阀口(39),所述顶半圆槽(30)设置在支护弧板(8)侧面,所述顶导水管(31)固定在顶半圆槽(30)内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顶气密弹性环(32)固定在顶导水管(31)侧壁上,所述顶压力阀(33)设置在顶导水管(31)上,所述顶连接螺口(34)设置在顶导水管(31)另一端,所述顶连接管(35)螺纹连接在顶连接螺口(34)内,所述顶软管(36)固定在顶连接管(35)端部,所述二号弹性固定套(37)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另一侧,所述二号排水管(38)穿过二号弹性固定套(37)设置,所述二号连接阀口(39)设置在二号排水管(38)上,所述顶软管(36)绑扎在二号连接阀口(3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组件、侧导水组件和顶导水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有固定底板(1)、连接矩槽(2)、连接矩块(3)、固定螺栓(4)、支护螺筒(5)、支护子杆(6)、支护侧板(7)、支护弧板(8)、安装板(9)、卡槽(10)、定位螺栓(11)、调节螺孔(12)和调节螺杆(13),所述固定底板(1)靠近巷道边缘设置,所述连接矩槽(2)开设在固定底板(1)侧面一端,所述连接矩块(3)固定在固定底板(1)侧面另一端,所述固定螺栓(4)螺纹连接连接矩块(3)和连接矩槽(2),所述支护螺筒(5)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所述支护子杆(6)螺纹连接在支护螺筒(5)内,所述支护侧板(7)固定在支护螺筒(5)侧面,所述支护弧板(8)设置在支护子杆(6)顶端之间,所述安装板(9)转动设置在支护子杆(6)顶端,所述卡槽(10)设置在支护弧板(8)底端中心两侧,所述安装板(9)安装在卡槽(10)内,所述定位螺栓(11)螺纹连接安装板(9)和卡槽(10),所述调节螺孔(12)对称开设在支护弧板(8)两侧面中心,所述调节螺杆(13)螺纹连接在调节螺孔(12)内,所述侧导水组件包括有侧半圆槽(20)、侧导水管(21)、侧气密弹性环(22)、侧压力阀(23)、侧连接螺口(24)、侧连接管(25)、侧软管(26)、一号弹性固定套(27)、一号排水管(28)和一号连接阀口(29),所述侧半圆槽(20)设置在支护侧板(7)底端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侧导水管(21)固定在侧半圆槽(20)内且端部伸入外部的导水孔内,所述侧气密弹性环(22)固定在侧导水管(21)侧壁上,所述侧压力阀(23)设置在侧导水管(21)上,所述侧连接螺口(24)设置在侧导水管(21)另一端,所述侧连接管(25)螺纹连接在侧连接螺口(24)内,所述侧软管(26)固定在侧连接管(25)端部,所述一号弹性固定套(27)等间距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一侧,所述一号排水管(28)穿过一号弹性固定套(27)设置,所述一号连接阀口(29)设置在一号排水管(28)上,所述顶导水组件包括有顶半圆槽(30)、顶导水管(31)、顶气密弹性环(32)、顶压力阀(33)、顶连接螺口(34)、顶连接管(35)、顶软管(36)、二号弹性固定套(37)、二号排水管(38)和二号连接阀口(39),所述顶半圆槽(30)设置在支护弧板(8)侧面,所述顶导水管(31)固定在顶半圆槽(30)内且配合外部的导水孔排布,所述顶气密弹性环(32)固定在顶导水管(31)侧壁上,所述顶压力阀(33)设置在顶导水管(31)上,所述顶连接螺口(34)设置在顶导水管(31)另一端,所述顶连接管(35)螺纹连接在顶连接螺口(34)内,所述顶软管(36)固定在顶连接管(35)端部,所述二号弹性固定套(37)固定在固定底板(1)顶端中心另一侧,所述二号排水管(38)穿过二号弹性固定套(37)设置,所述二号连接阀口(39)设置在二号排水管(38)上,所述顶软管(36)绑扎在二号连接阀口(3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矩槽(2)贯穿固定底板(1)顶端设置,所述连接矩块(3)顶端和固定底板(1)顶端平齐且配合连接矩槽(2)设置,所述支护子杆(6)的长度大于支护螺筒(5)的长度,所述支护侧板(7)中心和支护螺筒(5)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栓(11)为双头螺栓且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调节螺孔(12)圆周对称设置在支护弧板(8)两相对侧面且不连通设置,所述调节螺杆(13)的长度大于调节螺孔(1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导解承压水技术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底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远郑庆学刘义生王秉栋刘树弟胡长岭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