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采用连续管携带电磁波强力加热系统,利用电磁波加热系统加热混相空气和水,注入煤层可以起到加热煤层,实现地下点火,建立燃烧的作用,注入油层则可直接起到油层点火、建立强大的油层氧化裂解温度场的作用,使异常低温油藏、低渗油藏、超稠油油藏等达到氧化裂解的条件,促使油层发生持续的氧化裂解反应,既起到了油层点火的作用,又可以持续驱动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和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深层煤和难采难动用的石油资源,由于技术原因,80%都滞留在地下,无法利用。特别是开采过的剩余稠油、无法开采的超稠油、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和异常低温油藏,这部分资源储量巨大,平均采收率低。如果能将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将给国家石油供应、氢能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电磁波加热系统安装在连续管的前端,由连续管将电磁波加热系统沿着隔热注气管柱输送至地下1300-1600米深度的部位,电磁波加热系统由井下电缆供电;S2、将蒸汽和空气混合利用空气压缩机制得混相空气,通过连续管加压注入电磁波加热系统中;S3、电磁波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注入的混相空气在电磁波加热系统中迅速被加热至300-500摄氏度;加热后的混相空气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热传导效应使近井地带温度快速上升;S4、油层或煤层经过预热后,建立可燃烧或氧化裂解温度场,随着经过加热的混相空气的持续注入,油层或煤层的有机物质开始氧化裂解,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油层或煤层的温度,实现油层或煤层的稳定裂解或燃烧,实现点火和/或稳定氧化裂解驱油。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包括有三层套管,分别为外层套管、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均设有加热通道;所述内层套管内部中空,其上端为气体进口,下端为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相通;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下端封闭,上端为加热通道出口,所述加热通道出口与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相通;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上端封闭,下端具有气体注入口;混相空气从内层套管的气体进口进入,在依次经过内层套管内部、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过程中经电磁波加热,从气体注入口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的总长度为80-100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连续管携带电磁波强力加热系统,利用电磁波加热系统加热混相空气和水,注入煤层可以起到加热煤层,实现地下点火,建立燃烧的作用,注入油层则可直接起到油层点火、建立强大的油层氧化裂解温度场的作用,使异常低温油藏、低渗油藏、超稠油油藏等达到氧化裂解的条件,促使油层发生持续的氧化裂解反应,既起到了油层点火的作用,又可以持续驱动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系统的三层套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电磁波加热系统1安装在连续管2的前端,由连续管2将电磁波加热系统1沿着隔热注气管柱3输送至地下1300-1600米深度的部位,电磁波加热系统1由井下电缆4供电;S2、将蒸汽和空气混合利用空气压缩机12制得混相空气11,通过连续管2加压注入电磁波加热系统1中;S3、电磁波加热系统1开始加热,注入的混相空气11在电磁波加热系统1中迅速被加热至300-500摄氏度;加热后的混相空气11沿着隔热注气管柱3从射孔井段13进入油层或煤层14,热传导效应使近井地带温度快速上升;S4、油层或煤层14经过预热后,建立可燃烧或氧化裂解温度场,随着经过加热的混相空气11的持续注入,油层或煤层14的有机物质开始氧化裂解,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油层或煤层的温度,实现油层或煤层的稳定裂解或燃烧,实现点火和/或稳定氧化裂解驱油(当是煤层时,可以实现煤层点火;当是油层时,既可以实现油层点火,又可以同时实现驱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包括有三层套管,分别为外层套管9、中层套管7和内层套管5;所述外层套管9和中层套管7之间、中层套管7和内层套管5之间分别设有加热通道10、8;所述内层套管5的内部6中空,其上端为气体进口,下端为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中层套管7和内层套管5之间的加热通道8相通;中层套管7和内层套管5之间的加热通道8的下端封闭,上端为加热通道出口,所述加热通道出口与所述外层套管9和中层套管7之间的加热通道10相通;所述外层套管9和中层套管7之间的加热通道10的上端封闭,下端具有气体注入口;混相空气11从内层套管5的气体进口进入,在依次经过内层套管5的内部6、中层套管7和内层套管5之间的加热通道8、外层套管9和中层套管7之间的加热通道10的过程中经电磁波加热,从气体注入口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大大延长混相气体在电磁波加热系统内的时间,使得加热时间更长、更均匀,从而可以强力加热混相气体至300-500℃。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1的总长度可以为80-100米。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电磁波加热系统安装在连续管的前端,由连续管将电磁波加热系统沿着隔热注气管柱输送至地下1300-1600米深度的部位,电磁波加热系统由井下电缆供电;/nS2、将蒸汽和空气混合利用空气压缩机制得混相空气,通过连续管加压注入电磁波加热系统中;/nS3、电磁波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注入的混相空气在电磁波加热系统中迅速被加热至300-500摄氏度;加热后的混相空气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热传导效应使近井地带温度快速上升;/nS4、油层或煤层经过预热后,建立可燃烧或氧化裂解温度场,随着经过加热的混相空气的持续注入,油层或煤层的有机物质开始氧化裂解,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油层或煤层的温度,实现油层或煤层的稳定裂解或燃烧,实现点火和/或稳定氧化裂解驱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电磁波加热系统安装在连续管的前端,由连续管将电磁波加热系统沿着隔热注气管柱输送至地下1300-1600米深度的部位,电磁波加热系统由井下电缆供电;
S2、将蒸汽和空气混合利用空气压缩机制得混相空气,通过连续管加压注入电磁波加热系统中;
S3、电磁波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注入的混相空气在电磁波加热系统中迅速被加热至300-500摄氏度;加热后的混相空气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热传导效应使近井地带温度快速上升;
S4、油层或煤层经过预热后,建立可燃烧或氧化裂解温度场,随着经过加热的混相空气的持续注入,油层或煤层的有机物质开始氧化裂解,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油层或煤层的温度,实现油层或煤层的稳定裂解或燃烧,实现点火和/或稳定氧化裂解驱油。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云,
申请(专利权)人:栾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