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16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其步骤为:(1)在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坑边留土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施工第一道支撑及其上部的传力梁及牛腿,架设型钢支撑;(2)开挖坑边留土,施工剩余第一道支撑至基坑边,开挖至基底后,施工底板结构;(3)在基坑回筑阶段,地下结构回筑至第一道支撑底,设置B1板换撑,将第一道支撑上牛腿位置的型钢支撑转换到B1板的梁板柱节点位置上,拆除第一道支撑,保留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4)型钢穿外墙处焊接止水片,施工剩余地下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再拆除型钢传力体系。该方法不会影响基坑的开挖与结构的回筑,对基坑边有需要保护的敏感建构筑物可以很好控制其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中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基坑施工中,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落低情况下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的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基坑工程中,对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不深的基坑,往往围护桩悬臂即可满足围护桩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和变形要求。对于一些开挖较深的基坑,往往需要再设置内支撑或外拉式锚索。混凝土内支撑在基坑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较深的基坑中,通过将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整体下移,可以减小支撑与基底之间的跨度,进而可以优化围护桩的受力与变形,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支撑的受力抗压性能,甚至可以减少混凝土支撑设置的道数,有效降低基坑围护的造价。但是对基坑边局部存在环境敏感的建构筑物,第一道支撑的落低会增加围护结构顶部的位移。为此,需要提出针对第一道支撑落低情况下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一种支护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一种支护方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坑边留土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施工第一道支撑及其上部的混凝土传力梁及牛腿,架设型钢支撑形成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S2:开挖坑边留土,施工剩余第一道支撑至基坑边,继续向下开挖至基底后,浇筑垫层,施工底板结构;S3:在基坑回筑阶段,地下结构回筑至第一道支撑底,设置B1板换撑,将第一道支撑上牛腿位置的型钢支撑转换到B1板的梁板柱节点位置上,拆除第一道支撑,保留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S4:型钢穿外墙处焊接止水片,施工剩余地下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再拆除型钢传力体系。步骤S1中针对环境敏感的区域在落低的第一道支撑边跨梁上方另外设置一道混凝土传力梁,通过型钢将基坑顶部撑到第一道支撑上。步骤S2、S3、S4中型钢支撑与混凝土传力梁组成的传力体系作为独立的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撑体系,无论在基坑开挖阶段还是在地下结构回筑阶段都不影响施工,在地下室回筑阶段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受力转换就可以一直保留到地下室回填完成后再予以拆除,对控制基坑顶部的位移和对基坑周边敏感建构筑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对基坑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第一道支撑边跨梁上方设置混凝土传力梁,通过型钢将围护桩顶部受力更好地传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上,减小了围护桩顶部的变形,进而保护了周边敏感的建构筑物。2、通过在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边跨梁上方单独设置混凝土传力梁,可以单独协调因型钢斜向传力引起的扭矩,而不影响下部整个第一道支撑的受力安全。3、抬高的混凝土传力梁,使得斜向型钢支撑的角度减小,更有利于水平力的传递,同时留土区域型钢的开槽架设也更为方便。4、由混凝土传力梁、型钢等构成的控制围护桩顶部位移的支护体系,在基坑施工全过程中相对独立,无论在基坑开挖还是结构回筑阶段都不影响施工,在地下结构回筑阶段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换撑即可保留至基坑回填结束,对控制基坑顶部的位移起到很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方法的步骤S1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方法的步骤S2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方法的步骤S3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方法的步骤S4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坑边留土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施工第一道支撑1及其上部的混凝土传力梁2及牛腿3,架设型钢支撑4形成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S2:开挖坑边留土,施工剩余第一道支撑1至基坑边,继续向下开挖至基底后,浇筑垫层,施工底板结构。S3:在基坑回筑阶段,地下结构5回筑至第一道支撑1底,设置B1板换撑6,将第一道支撑1上牛腿位置的型钢支撑转换到B1板的梁板柱节点7位置上,拆除第一道支撑1,保留第一道支撑1部型钢传力体系。S4:型钢穿外墙处焊接止水片8,施工剩余地下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再拆除型钢传力体系。S1中针对环境敏感的区域在落低的第一道支撑1边跨梁上方另外设置一道混凝土传力梁2,通过型钢将基坑顶部撑到第一道支撑1上。若斜向型钢支撑4直接作用在第一道支撑1边跨梁上,第一道支撑1边跨梁的受力较为复杂,水平及竖向均受力,边跨梁在受扭后影响第一道水平支撑1的整体安全性。通过在敏感区域第一道边跨梁上方单独设置混凝土传力梁2,让其单独承受扭矩,对第一道支撑1整体影响较小。另外抬高的混凝土传力梁2,使得斜向型钢支撑4的斜向角度减小,更有利于水平力的传递,同时留土区域型钢的开槽架设也更为方便。S2、S3、S4中斜向的型钢支撑4与混凝土传力梁2组成的传力体系作为独立的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撑体系无论在基坑开挖阶段还是在地下结构回筑阶段都不影响施工,在地下室回筑阶段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受力转换就可以一直保留到地下室回填完成后再予以拆除,对控制基坑顶部的位移和对基坑周边敏感建构筑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坑边留土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施工第一道支撑及其上部的混凝土传力梁及牛腿,架设型钢支撑形成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nS2:开挖坑边留土,施工剩余第一道支撑至基坑边,继续向下开挖至基底后,浇筑垫层,施工底板结构;/nS3:在基坑回筑阶段,地下结构回筑至第一道支撑底,设置B1板换撑,将第一道支撑上牛腿位置的型钢支撑转换到B1板的梁板柱节点位置上,拆除第一道支撑,保留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nS4:型钢穿外墙处焊接止水片,施工剩余地下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再拆除型钢传力体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敏感区域控制基坑顶部位移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坑边留土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施工第一道支撑及其上部的混凝土传力梁及牛腿,架设型钢支撑形成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
S2:开挖坑边留土,施工剩余第一道支撑至基坑边,继续向下开挖至基底后,浇筑垫层,施工底板结构;
S3:在基坑回筑阶段,地下结构回筑至第一道支撑底,设置B1板换撑,将第一道支撑上牛腿位置的型钢支撑转换到B1板的梁板柱节点位置上,拆除第一道支撑,保留第一道支撑上部型钢传力体系;
S4:型钢穿外墙处焊接止水片,施工剩余地下结构,在基坑回填后再拆除型钢传力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川李伟强张哲彬王理想李耀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