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梯形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94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梯形枕,包括枕体和设于枕体两侧的固定带,枕体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脚后跟垫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枕体另一端端面设有垫体;垫体包括多块沿枕体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相邻的垫片之间、靠近枕体的垫片与枕体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下肢长度进行个性化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能够对拆卸的垫片进行消毒,避免因为靠近会阴部,容易引起的泌尿系及伤口感染,同时能够抬高患者脚后跟,防止足跟部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梯形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梯形枕。
技术介绍
髋关节置换又称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丶可靠的治疗手段。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要求病人双下肢摆放外展中立位,禁止其大幅度摆动,以免新植入的髋关节假体脱位,常用的下肢体位固定方法主要有软枕、三角枕、传统式梯形枕,软枕和三角枕位置厚度难以掌握,容易滑落,护理不当容易导致髋关节假体脱位,且在术后护理中不易掌握其功能体位,增加患者的痛苦;梯形枕固定性好,但不能根据患者的下肢长度进行个性化调节,患者的舒适度较差,而且也不具有抬高患者脚后跟功能,患者长期卧床容易造成足跟部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梯形枕,可以根据患者的下肢长度进行个性化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抬高患者脚后跟,防止足跟部压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梯形枕,包括枕体和设于枕体两侧的固定带,枕体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脚后跟垫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枕体另一端端面设有垫体;垫体包括多块沿枕体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相邻的垫片之间、靠近枕体的垫片与枕体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作为优选的,相邻的垫片之间、靠近枕体的垫片与枕体之间均通过暗扣可拆卸连接,使用方便、快捷,且固定效果好。作为优选的,脚后跟垫侧面边缘与枕体远离垫体的一端端面边缘转动连接,使得脚后跟垫能够通过转动贴合在枕体侧面或端面,并通过设置在枕体端面和侧面的魔术贴固定,使用方便,节省空间。作为优选的,固定带上设有日字扣,方便固定不同大小的下肢。作为优选的,垫体形状为梯形,且两侧的侧面与枕体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作为优选的,枕体和垫片均由记忆海绵制成,可以缓解固定下肢的压力,且枕体和垫片表面均包裹有纯棉布套,能够提高与下肢皮肤的亲和力。作为优选的,枕体靠近垫体的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腘窝的腘窝垫,腘窝垫为三角形状,由高密度海绵制成,且上边缘设有与人体腘窝生理曲线相适应的圆角,可以个性化的按照病人的舒适度进行拆装使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梯形枕,通过在枕体靠近患者的一端端面设置垫体,垫体包括多块沿枕体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且相邻的垫片之间、靠近枕体的垫片与枕体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对拆卸的垫片进行消毒,避免因为靠近会阴部,容易引起的泌尿系及伤口感染;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脚后跟垫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能够抬高患者脚后跟,防止足跟部压疮。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梯形枕,通过设置脚后跟垫侧面边缘与枕体远离垫体的一端端面边缘转动连接,使得脚后跟垫可以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枕体侧面以抬高患者脚后跟,或者不使用时,通过魔术贴固定贴合在枕体端面,使用方便,节省空间。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梯形枕,通过设置用于支撑腘窝的腘窝垫,腘窝垫为三角形状,由高密度海绵制成,且上边缘设有与人体腘窝生理曲线相适应的圆角,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不使用时的爆炸示意图。附图中,1、枕体;2、垫体;21、垫片;3、固定带;31、日字扣;4、脚后跟垫;41、魔术贴;42、通槽;5、暗扣;6、腘窝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梯形枕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梯形枕,包括枕体1和设置在枕体1两侧的固定带3,枕体1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4;脚后跟垫4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42;枕体1另一端端面设有垫体2;垫体2包括多块沿枕体1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21,相邻的垫片21之间、靠近枕体1的垫片21与枕体1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1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21,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进一步的,相邻的垫片21之间、靠近枕体1的垫片21与枕体1之间均通过暗扣5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每个可拆卸连接的相对面的四角处均缝制有暗扣5相互卡接配合的子扣和母扣,使得可以通过拔插动作来拆装垫片21,使用方便、快捷,且固定效果好。进一步的,可以设置脚后跟垫4侧面边缘与枕体1远离垫体2的一端端面边缘转动连接,使得脚后跟垫4可以通过枕体侧面上的魔术贴41固定在枕体1侧面以抬高患者脚后跟,或者不使用时,通过枕体端面上的魔术贴41固定贴合在枕体1远离垫体的一端端面,使用方便,节省空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固定不同大小的下肢,可以在固定带3上设有日字扣31,日字扣31与其中一根固定带3固定连接,进行固定时,另一根固定带3从日字扣31的其中一个开口穿进,再从另一个开口中穿出,然后拉紧穿出的固定带3以适应患者下肢大小,在拉紧的同时也增大了固定带3与日字扣31的摩擦力,从而固定患者下肢。进一步的,可以设置垫体2形状为梯形,且两侧的侧面与枕体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垫体2两侧的侧面能够贴合患者的下肢内侧,提高患者舒适度。进一步的,可以设置枕体1和垫片21均由记忆海绵制成,具有慢回弹特性,蓬松感强,舒适柔软,可以完美贴合患者下肢曲线,缓解固定下肢的压力,且枕体1和垫片21表面均包裹有纯棉布套,能够提高与下肢皮肤的亲和力。进一步的,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腘窝长时间处于单一体位,可以在枕体1靠近垫体2的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腘窝的腘窝垫6,腘窝垫6为三角形状,由高密度海绵制成,且上边缘设有与人体腘窝生理曲线相适应的圆角,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腘窝垫6侧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41的勾面,枕体1的侧面和远离垫体2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41的毛面,需要使用腘窝垫6时,通过魔术贴41粘接在枕体1侧壁上,不使用时通过魔术贴41粘接在枕体1的端面上,可以个性化的按照病人的舒适度进行拆装使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将患者双脚分开,分别紧贴枕1体两侧侧面,然后抬高患者脚后跟放在通槽42内,再拆装枕体1靠近患者一端端面上的垫片21,以适应患者下肢长度;最后通过固定带3对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梯形枕,包括枕体(1)和设于枕体(1)两侧的固定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4);所述脚后跟垫(4)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42);所述枕体(1)另一端端面设有垫体(2);所述垫体(2)包括多块沿枕体(1)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21),相邻的垫片(21)之间、靠近枕体(1)的垫片(21)与枕体(1)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1)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21),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梯形枕,包括枕体(1)和设于枕体(1)两侧的固定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一端两侧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脚后跟垫(4);所述脚后跟垫(4)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脚后跟的通槽(42);所述枕体(1)另一端端面设有垫体(2);所述垫体(2)包括多块沿枕体(1)长度方向层叠的垫片(21),相邻的垫片(21)之间、靠近枕体(1)的垫片(21)与枕体(1)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在枕体(1)上安装不同数量的垫片(21),以适应患者的下肢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梯形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垫片(21)之间、靠近枕体(1)的垫片(21)与枕体(1)之间均通过暗扣(5)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梯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后跟垫(4)侧面边缘与枕体(1)远离患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鸿云陆美娇班洁勤罗苏王昌艳黄美慧许颖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