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和饮水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49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饮水机,该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液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加热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以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相接触。本方案的加热装置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可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干烧现象,提升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和饮水机
本技术涉及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饮水机。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供水设备(如饮水机、热水器等)都会配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来实现热水供应。目前,市面上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即时加热的需求,并且加热装置容易出现干烧现象,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和饮水机,该加热装置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可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干烧现象,提升安全性能。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液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加热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以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相接触。上述的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外部供水系统供应的冷水自进水口进入液流通道内,水流沿着液流通道输送的过程中被加热件加热,最终从出水口处输出热水。由于水流在输送过程中途径加热件便可被加热,加热效率更高,能够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使得水流下进上出,在通水状态下,可确保液流通道内部充满水,不会发生干烧现象;并且在壳体外侧设置有温控器,壳体上对应设有接触部,温控器通过接触部与加热件的表面相接触,以确保温控器能够准确检测加热件的工作温度,当温控器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温控器能够及时将加热装置的电路断开,避免出现干烧现象。本方案的加热装置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可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干烧现象,提升安全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所述接触部,所述温控器安装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的凹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所述壳本体呈竖向延伸且两端敞口的筒状,所述进水端盖与所述壳本体的下端口通过第一接头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端盖与所述壳本体的上端口通过第二接头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进水端盖,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出水端盖,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壳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端盖设有插入至所述液流通道内的感温探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靠近所述壳本体的两端布置,所述第一接头远离所述进水端盖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抵接,所述第二接头远离所述出水端盖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套设于所述壳本体外周面的环形片,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内孔周缘分别设有与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贴合的连接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接线端穿出于所述进水端盖,所述加热件的外围套设有密封垫,所述进水端盖与所述加热件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垫密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盖的外端面设有压片,所述密封垫的外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夹紧于所述进水端盖和所述压片之间,所述压片设有供所述加热件穿过的穿孔,所述加热件的接线端的外周面套设有第三定位件,所述压片远离所述进水端盖的一面与所述第三定位件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外侧设有支撑座。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饮水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上述的饮水机采用了上述加热装置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01、进水口;102、出水口;11、壳本体;111、接触部;12、进水端盖;13、出水端盖;14、第一接头;15、第二接头;16、第一定位件;161、连接片;17、第二定位件;18、压片;19、第三定位件;20、加热件;30、温控器;40、感温探头;50、密封圈;60、密封垫;70、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件20和温控器30。壳体设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进水口101位于出水口102的下方。请结合图3及图4,加热件20间隔设置于壳体内,加热件20与壳体之间形成有将进水口101与出水口102连通的液流通道,壳体对应加热件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接触部111,接触部111与加热件20相接触。温控器30设于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其中一接触部111相接触。上述的加热装置在工作时,外部供水系统供应的冷水自进水口101进入液流通道内,水流沿着液流通道输送的过程中被加热件20加热,最终从出水口102处输出热水。由于水流在输送过程中途径加热件20便可被加热,加热效率更高,能够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进水口101位于出水口102的下方,使得水流下进上出,在通水状态下,可确保液流通道内部充满水,不会发生干烧现象;并且在壳体外侧设置有温控器30,壳体上对应设有接触部111,温控器30通过接触部111与加热件20的表面相接触,以确保温控器30能够准确检测加热件20的工作温度,当温控器30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温控器30能够及时将加热装置的电路断开,避免出现干烧现象。本方案的加热装置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可满足即时加热需求,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干烧现象,提升安全性能。具体地,温控器30又称温度控制器,其可以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或者电子元件在不同温度下,工作状态的不同来给电路提供温度数据,以供电路采集温度数据。关于温控器30的具体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接触部111,温控器30安装于其中一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n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液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加热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以及/n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液流通道,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加热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加热件相接触;以及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所述接触部,所述温控器安装于其中一所述接触部的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所述壳本体呈竖向延伸且两端敞口的筒状,所述进水端盖与所述壳本体的下端口通过第一接头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端盖与所述壳本体的上端口通过第二接头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进水端盖,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出水端盖,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壳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盖设有插入至所述液流通道内的感温探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跃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佳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