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46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第一隔热结构,设置在底座上;保温罩,位于底座和第一隔热结构围成的空间内;加热装置,设置在保温罩内;锅体,锅体的底部位于保温罩内;第二隔热结构,第二隔热结构连接在锅体的外侧并遮挡部分锅体的侧壁;第二隔热结构通过第一隔热结构支撑锅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用户容易被烫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烹饪器具由于具有加工食物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具有底座、保温罩和加热装置,保温罩设置在底座内,加热装置设置在保温罩内。容器设置在保温罩的内部,容器的部分结构露出底座。当烹饪器具进行加热时,容器的温度升高。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容易被烫伤。同时当烹饪器具加热结束后,用户取出容器,此时,容器的温度依旧较高,用户在触碰到容器时,同样容易被烫伤。并且,底座内的加热装置的温度在容器取走后依旧较高,热量会通过底座的开口处散发,这样用户也容易被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用户容易被烫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第一隔热结构,设置在底座上;保温罩,位于底座和第一隔热结构围成的空间内;加热装置,设置在保温罩内;锅体,锅体的底部位于保温罩内;第二隔热结构,第二隔热结构连接在锅体的外侧并遮挡部分锅体的侧壁;第二隔热结构通过第一隔热结构支撑锅体。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隔热结构,锅体上设置有第二隔热结构,第二隔热结构遮挡部分锅体的侧壁,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支撑配合。通过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的配合,以实现对锅体的支撑。第一隔热结构能够阻隔底座内加热装置散发的热量,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底座的开口处散发出来。第二隔热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用户直接触碰到锅体,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烫伤用户。当烹饪器具结束加热时,用户取出锅体后,由于第二隔热结构未遮挡锅体的全部侧壁,因此锅体的底部的侧壁是外露状态的,通过外露的侧壁能够使得锅体快速地进行降温,这样便于用户进行后续的使用。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用户容易被烫伤的问题。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于锅体和第二隔热结构之间,以连接第二隔热结构和锅体。上述的连接件能够有效地连接第二隔热结构和锅体,进而使得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至锅体上。进一步地,第二隔热结构包括第一隔热件和位于第一隔热件下方的第二隔热件,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连接,第一隔热件或者第二隔热件通过连接件与锅体连接。上述的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设置使得第二隔热结构的安装更加方便。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结构包括隔热环,隔热环的部分结构凸出于底座。上述的隔热环的设置能够阻隔底座内部散发的热量,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底座的开口处散发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烫伤用户,进而使得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更加安全。进一步地,隔热环上设置有支撑面,支撑面与第二隔热结构的底面抵接配合。上述的支撑面与第二隔热结构的底面抵接配合,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的配合将锅体包围在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内,进而实现对锅体的隔热。另一方面,通过支撑面能够有效地对第二隔热结构进行支撑,进而实现对锅体支撑,使得锅体的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结构的外表面和第二隔热结构的外表面平齐设置,或者,第一隔热结构的外表面凸出于第二隔热结构的外表面设置。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二隔热结构和第一隔热结构的装配更加稳定,并且使得锅体能够更加容易地安装到底座上。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结构的高度小于第二隔热结构的高度,和/或,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的材质均为塑胶。上述的第一隔热结构的高度小于第二隔热结构的高度便于锅体的安装,同时使得底座和锅体的外观更加美观,并且,第二隔热结构包围锅体的面积较大,能够避免用户误操作时被烫伤。塑胶材质的隔热效果好,加工容易。进一步地,第二隔热结构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位于第二隔热结构的顶部。上述的把手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拿取锅体时更加容易。并且由于把手是位于第二隔热件的顶部,使得用户在拿取锅体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倾斜。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之间设置有减震件。上述的减震件能够有效第缓冲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之间的冲击力。通过减震件的作用,使得第一隔热结构和第二隔热结构之间的接触由硬接触转化为软接触,能够有效地减小锅体安装时产生的震动,进而能够对锅体、第一隔热结构以及第二隔热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锅体、第一隔热结构以及第二隔热结构因震动而导致磨损严重,影响用户使用。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显示装置,第一隔热结构位于加热装置和显示装置之间。上述的第一隔热结构有效地将显示装置与加热装置分隔开,防止底座内的温度过高将热量传递至显示装置上,导致显示装置损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第二隔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锅体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了图3的锅体和第二隔热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锅体和第二隔热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8的底座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底座;20、第一隔热结构;21、隔热环;211、支撑面;30、保温罩;40、加热装置;50、锅体;60、第二隔热结构;61、第一隔热件;62、第二隔热件;63、把手;70、连接件;80、减震件;90、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n第一隔热结构(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n保温罩(30),位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第一隔热结构(20)围成的空间内;/n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30)内;/n锅体(50),所述锅体(50)的底部位于所述保温罩(30)内;/n第二隔热结构(60),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连接在所述锅体(50)的外侧并遮挡部分所述锅体(50)的侧壁;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通过所述第一隔热结构(20)支撑所述锅体(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第一隔热结构(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
保温罩(30),位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第一隔热结构(20)围成的空间内;
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30)内;
锅体(50),所述锅体(50)的底部位于所述保温罩(30)内;
第二隔热结构(60),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连接在所述锅体(50)的外侧并遮挡部分所述锅体(50)的侧壁;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通过所述第一隔热结构(20)支撑所述锅体(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件(70),所述连接件(70)设置于所述锅体(50)和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和所述锅体(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结构(60)包括第一隔热件(61)和位于所述第一隔热件(61)下方的第二隔热件(62),所述第一隔热件(61)和所述第二隔热件(62)连接,所述第一隔热件(61)或者所述第二隔热件(62)通过所述连接件(70)与所述锅体(5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20)包括隔热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兵陈鑫张懿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