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廷龙专利>正文

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39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属于金属铸造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上料设备、辊磨设备和刮料设备,所述辊磨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刮料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处于辊磨设备中,所述上料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的左侧,所述辊磨设备包括辊磨台、辊磨套筒、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辊磨轮和第二辊磨轮,当所述辊磨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辊磨轮和第二辊磨轮在所述辊磨台上进行圆周运动,对放置在辊磨台上的片状金属铸造件进行辊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铸造件辊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件加工
,尤其涉及金属铸造件辊磨机。
技术介绍
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如通过铸造可以加工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船舶螺旋桨以及精致的艺术品等。有些难以切削的零件,如燃汽轮机的镍基合金零件不用铸造方法无法成形,通过铸造解决了零件加工上的很多难题,给设备和零件加工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在铸造过程中,从模具中取出零件后,零件表面通常比较粗糙,一般需要通过人工打磨进行处理,人工打磨效率低,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用抛光机对零件进行抛光,但通过抛光机在面对片状金属铸造件时抛光难度较大,无法合理利用到抛光机内空间资源,还容易损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金属铸造件辊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用抛光机对零件进行抛光,但通过抛光机在面对片状金属铸造件时抛光难度较大,无法合理利用到抛光机内空间资源,还容易损伤设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上料设备、辊磨设备和刮料设备,所述辊磨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刮料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处于辊磨设备中,所述上料设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的左侧;所述上料设备包括上料支架、上料滑块、电磁铁、齿条、传动齿轮、连接块和存料管,所述上料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左侧,所述上料滑块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前侧,且所述上料滑块与所述上料支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上料滑块的前侧,且所述连接块贯穿所述上料滑块并与上料滑块旋转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后端,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的后侧中部,且所述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前端,所述存料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前侧,所述存料管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存料管右侧设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支架右侧还设有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的主轴贯穿所述上料支架并与所述上料滑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辊磨设备包括辊磨台、辊磨套筒、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辊磨轮和第二辊磨轮,所述辊磨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所述辊磨台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辊磨台为圆形,所述辊磨套筒设置在所述辊磨台的圆心处,且所述辊磨套筒贯穿所述辊磨台且所述辊磨套筒与所述辊磨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置在所述辊磨套筒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置在所述辊磨套筒的后侧,且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与所述辊磨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左侧,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左侧,且所述第一辊磨轮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右侧,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右侧,且所述第二辊磨轮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辊磨设备还包括辊磨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辊磨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辊磨电机的主轴上,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辊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辊磨套筒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刮料设备包括刮料套筒、刮料杆和刮板,所述刮料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前侧,且所述刮料套筒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刮料杆设置在所述刮料套筒内部,且所述刮料杆贯穿所述刮料套筒,所述刮料杆与所述刮料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刮板设置在所述刮料杆的底部,且所述刮板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刮料设备还包括刮料连杆、刮料柱、刮料件、固定杆和刮料气缸,所述刮料柱与所述辊磨台同轴设置,且所述刮料柱贯穿所述辊磨套筒,所述刮料柱与所述辊磨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刮料件设置在所述刮料柱的顶部,且所述刮料件与所述刮料柱固定连接,所述刮料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刮料杆的顶部铰接,所述刮料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刮料件铰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顶部,且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所述刮料件铰接,所述刮料气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且所述刮料气缸的主轴与所述刮料柱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辊磨电机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连接带动所述辊磨套筒旋转,当所述辊磨套筒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辊磨轮和第二辊磨轮在所述辊磨台上进行圆周运动,对放置在辊磨台上的片状金属铸造件进行辊磨作业。其二,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刮料气缸工作时,可带动所述刮料柱在辊磨套筒中向上滑动,此时以刮料件为轴带动所述刮料杆在所述刮料套筒中上移,使刮板不与辊磨台接触,可防止刮板影响辊磨工序的进行。其三,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上料气缸工作时,可带动所述上料滑块在上料支架上滑动,当所述上料滑块向左侧滑动时,所述电磁铁的输出端朝向存料管的出料口,当电磁铁吸附片状金属铸造件后,通过所述上料滑块向右滑动,当所述上料滑块滑动至上料支架中部时,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随着上料滑块的继续运动通过所述齿条和传动齿轮带动所述连接块和电磁铁翻转度,将断路器上料至右侧的辊磨设备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辊磨设备和刮料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辊磨设备和刮料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设备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料设备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工作台1、上料设备2、辊磨设备3、刮料设备4、辊磨台31、辊磨套筒32、第一连接套筒33、第二连接套筒34、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36、第一辊磨轮37、第二辊磨轮38、辊磨电机39、第一锥齿轮310、第二锥齿轮311、刮料套筒41、刮料杆42、刮板43、刮料连杆44、刮料柱45、刮料件46、固定杆47、刮料气缸48、球头49、上料支架21、上料滑块22、电磁铁23、齿条24、传动齿轮25、连接块26、存料管27、上料气缸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上料设备(2)、辊磨设备(3)和刮料设备(4),所述辊磨设备(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刮料设备(4)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处于辊磨设备(3)中,所述上料设备(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3)的左侧;/n所述上料设备(2)包括上料支架(21)、上料滑块(22)、电磁铁(23)、齿条(24)、传动齿轮(25)、连接块(26)和存料管(27),所述上料支架(2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3)左侧,所述上料滑块(22)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21)前侧,且所述上料滑块(22)与所述上料支架(2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6)设置在所述上料滑块(22)的前侧,且所述连接块(26)贯穿所述上料滑块(22)并与上料滑块(22)旋转连接,所述传动齿轮(25)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6)的后端,所述齿条(24)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21)的后侧中部,且所述齿条(24)与传动齿轮(25)啮合,所述电磁铁(23)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6)的前端,所述存料管(27)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顶部前侧,所述存料管(27)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存料管(27)右侧设有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上料设备(2)、辊磨设备(3)和刮料设备(4),所述辊磨设备(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刮料设备(4)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处于辊磨设备(3)中,所述上料设备(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3)的左侧;
所述上料设备(2)包括上料支架(21)、上料滑块(22)、电磁铁(23)、齿条(24)、传动齿轮(25)、连接块(26)和存料管(27),所述上料支架(2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顶部且处于所述辊磨设备(3)左侧,所述上料滑块(22)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21)前侧,且所述上料滑块(22)与所述上料支架(2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6)设置在所述上料滑块(22)的前侧,且所述连接块(26)贯穿所述上料滑块(22)并与上料滑块(22)旋转连接,所述传动齿轮(25)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6)的后端,所述齿条(24)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21)的后侧中部,且所述齿条(24)与传动齿轮(25)啮合,所述电磁铁(23)设置在所述连接块(26)的前端,所述存料管(27)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顶部前侧,所述存料管(27)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存料管(27)右侧设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支架(21)右侧还设有上料气缸(28),所述上料气缸(28)的主轴贯穿所述上料支架(21)并与所述上料滑块(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铸造件辊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磨设备(3)包括辊磨台(31)、辊磨套筒(32)、第一连接套筒(33)、第二连接套筒(34)、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36)、第一辊磨轮(37)和第二辊磨轮(38),所述辊磨台(3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所述辊磨台(31)与所述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辊磨台(31)为圆形,所述辊磨套筒(32)设置在所述辊磨台(31)的圆心处,且所述辊磨套筒(32)贯穿所述辊磨台(31)且所述辊磨套筒(32)与所述辊磨台(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3)设置在所述辊磨套筒(32)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套筒(34)设置在所述辊磨套筒(32)的后侧,且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3)和第二连接套筒(34)均与所述辊磨套筒(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3)的左侧,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廷龙
申请(专利权)人:孙廷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