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30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对表面涂布液体或流体的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次涂覆:利用上胶辊粘附胶液,并沿着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一次涂胶;步骤二,二次涂覆:利用粘附有胶液的上胶辊沿着涂覆有胶液的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二次涂胶,完成对标识板材的上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上胶机来完成标识板材的涂胶,成本太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识板材上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表面涂布液体或流体的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标识板材上胶工艺。
技术介绍
标识,是一种用于对人们进行指引工作牌,广泛应用在公园、小区、建筑物等多种场合。通常标识牌是通过将多层板材胶合在一起,再在板材上涂覆用于标识的图案或文字来形成的。标识牌的生产中,标识板材的胶合是非常重要的工序,而在板材胶合时,需要在板材表面涂覆胶水。传统的标识板材上胶工艺,通常都是通过人工操作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调配胶液,并将胶液均匀的混合;步骤二,利用刷子粘附胶液,并将胶液涂覆在板材的表面。这种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上胶的效率低、胶液在标识板材分布的均匀度也较低,导致胶合的标识板材的质量差。为了克服传统的上胶工艺中的工艺,现目前出现了一种上胶机,利用上胶机完成胶液的涂覆。上胶机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胶液的涂覆,但是上胶机的价格昂贵,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负担较大,并且上胶机的能耗也比较大,会导致整个标识板材生产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标识板材上胶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上胶机来完成标识板材的涂胶,成本太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次涂覆利用上胶辊粘附胶液,并沿着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一次涂胶;步骤二,二次涂覆利用粘附有胶液的上胶辊沿着涂覆有胶液的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二次涂胶,完成对标识板材的上胶。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标识板材表面进行两次涂覆,能够在第一次涂覆时存在未被涂覆的位置时,通过第二次涂覆来补缺,进而提升整个涂胶的效果和均匀度;2、通过上胶辊粘附胶液再通过上胶辊的转动来进行涂覆,涂覆的效果佳,并且速度快,成本也低,也适合批量生产,相比现有技术,能实现低成本、高质、高效的完成对标识板材的上胶。本技术方案,利用转印的原理,将在上胶辊上粘附胶液,再将胶液转印到标识板材上,既简单,成本又低,而且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进一步,在标识板材进行涂胶前,对标识板材表面进行除尘。有益效果:对标识板材表面进行除尘,能够确保标识板材表面的洁净度高,进而能提升胶液的粘附效果,从而使得板材的胶合效果更佳。进一步,使用的上胶辊包括辊体和多块涂胶块,多块涂胶块拼接成包裹在辊体外的圆柱形;辊体内设有空腔,辊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胶管;涂胶块内设有腔体,辊体上设有多根将空腔与腔体连通的导胶管,涂胶块的外侧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涂胶孔。有益效果:通过进胶管向辊体内的空腔内导入胶液,胶液通过导胶管进入涂胶块内,并通过涂胶孔溢出,利用上胶辊的转动,将溢出的胶液涂覆在标识板材上;无需单独对板材进行胶液的粘附,能进一步提升上胶的效率。进一步,涂胶块均包括靠近辊体的安装块和远离辊体涂胶层,涂胶层为柔性层,涂胶孔设置在涂胶层上,安装块与涂胶层之间设有形变层;安装块上固定有移动杆,辊体的外周均匀布置有与涂胶块等量的移动孔,移动杆滑动连接在移动孔内;还包括多个分别对每个移动杆进行限制的限位件。有益效果:通过对涂胶块的结构进行设置,能够使得涂胶块沿着辊体的径向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涂胶面的表面出现缺口,适应不同的涂胶需求。在涂胶块朝向辊体的中心方向移动时,通过形变层的设置,能够实现下移时挤压形变层,进而完成涂胶块的顺利移动。并且还设置限位件对涂胶块进行固定,避免涂胶块在涂覆胶液时发生移动,影响胶液涂覆的效果。进一步,限位件均包括两个与移动孔连通的限位孔,移动孔与限位孔垂直,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移动孔之间设有弹簧;移动杆上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定位槽;涂胶层的内侧上固定有绷紧块,绷紧块上固定第一磁块,辊体的外侧设有与第一磁块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块,绷紧块上还固定有可插入导胶管内的密封塞。有益效果:涂胶块朝辊体内侧方向移动时,逐渐滑入移动孔内,并且使得定位槽逐渐与限位孔对齐,当定位槽与限位孔对齐后,限位块滑入定位槽内,进而对移动杆进行限位,避免在使用时,涂胶块滑出的情况出现。涂胶块向辊体内侧移动后,涂胶层被折叠,因此使得涂胶层上设有绷紧块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向内侧移动,并且通过第二磁块吸引第一磁块,能够实现对绷紧块的固定,避免涂胶层松弛后,发生不规则移动,与板材接触而出现涂胶的情况;从而能降低涂胶失误的概率。绷紧块上设置有密封塞,在涂胶块朝辊体内侧方向移动时,绷紧块带动密封塞移动,进而逐渐插入导胶管内,能够实现对导胶管的封闭,此时,便不再有胶液导入该涂胶块内。进一步,涂胶层的外侧上设有若干绒毛。有益效果:在涂胶层上设置绒毛,能够使得涂胶的效果更佳。进一步,空腔内还沿轴向滑动连接有增压板,空腔包括位于增压板一侧的储胶腔和另一侧的增压腔,进胶管与储胶腔连通;还包括与增压腔连通的热气管。有益效果:通过热气管向增压腔内导入热气,通过控制热气的量,能够实现增压板发生移动,进而挤压储胶腔内的胶液,使得胶液通过导胶管进入涂胶块内,进而完成涂胶。进一步,辊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增压腔连通的加热通道。有益效果:设置加热通道,能够将热气导入加热通道内,并沿着加热通道流动,实现对胶液的加热,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胶液凝固的情况的概率。进一步,加热通道呈螺旋状设置。有益效果:加热通道螺旋设置,能够使得热气在辊体内的流动路径较长,进而能提升热气的使用率。进一步,还包括沿辊体轴向滑动连接在空腔内的限位板,限位板与增压板之间设有连接杆,限位板和增压板分别位于加热通道与空腔的连通处的两侧;连接杆的长度大于加热通道与空腔的连通处距辊体连通有热气管一端的距离长度。有益效果:通过对增压板的位置设置,能够使得热气通道与空腔的连通处始终位于增压腔内,进而能避免胶液进入加热通道内。同时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当通入热气时,会推动限位板滑动,进而在限位板滑过加热通道与空腔的连通处,气体才会进入加热通道内,从而能使储胶腔保持一定的压强,便于将胶液导入涂胶块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上胶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辊体1、空腔11、加热通道12、防脱孔13、限位孔14、限位块141、进胶管15、热气管16、导胶管17、涂胶块2、安装块21、涂胶层22、涂胶孔221、形变层23、绷紧块24、密封塞25、移动杆3、定位槽31、防脱块32、第三磁块321、第二磁块4、增压板5、连接杆51、限位板6、密封框7、安装柱8。实施例:标识板材上胶工艺,使用上胶辊完成胶液的涂覆,上胶辊包括辊体1和包裹在辊体1外的多块涂胶块2,涂胶块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选择8块。涂胶块2均呈弧形,且8块涂胶块2依次拼接成包裹在辊体1外的圆柱形。涂胶块2均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一次涂覆/n利用上胶辊粘附胶液,并沿着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一次涂胶;/n步骤二,二次涂覆/n利用粘附有胶液的上胶辊沿着涂覆有胶液的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二次涂胶,完成对标识板材的上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一次涂覆
利用上胶辊粘附胶液,并沿着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一次涂胶;
步骤二,二次涂覆
利用粘附有胶液的上胶辊沿着涂覆有胶液的标识板材表面滚动,完成对标识板材的第二次涂胶,完成对标识板材的上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标识板材进行涂胶前,对标识板材表面进行除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上胶辊包括辊体和多块涂胶块,多块涂胶块拼接成包裹在辊体外的圆柱形;辊体内设有空腔,辊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胶管;涂胶块内设有腔体,辊体上设有多根将空腔与腔体连通的导胶管,涂胶块的外侧均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涂胶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识板材上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涂胶块均包括靠近辊体的安装块和远离辊体涂胶层,涂胶层为柔性层,涂胶孔设置在涂胶层上,安装块与涂胶层之间设有形变层;安装块上固定有移动杆,辊体的外周均匀布置有与涂胶块等量的移动孔,移动杆滑动连接在移动孔内;还包括多个分别对每个移动杆进行限制的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识板材上胶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懿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平安标牌制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