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拾物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2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拾物拐杖,包括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架;所述立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机械抓手,所述机械抓手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有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通过牵拉丝与所述机械抓手连接;所述牵引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控制所述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拾物拐杖,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抓手在立杆上升降移动,使用者在拾取物品以后不用抬起拐杖,避免因失去支撑了摔倒。另外,在机械臂上枢接夹片,夹片可以贴近底面拾取体积更小的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拾物拐杖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拾物拐杖。
技术介绍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腰部问题,走路不稳需要拐杖进行辅助,同时有的老年人手部握力不足、手颤抖、手指无法完全弯曲等健康问题影响抓取物品,此时想要抓取的物品极易掉落在地上。现有的拾物拐杖没有做到递送物品这一过程,需要抬起拐杖才能取到物品,此时老年人容易失去拐杖的辅助可能会出现站立不稳导致的摔倒状况出现。针对老年人的拐杖,一般在立杆的底端设置支脚脚,可以增加拐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拐杖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拾物拐杖的夹取机构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支脚架的限制,无法下降到接触地面,因此无法检拾较小的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拾物拐杖。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拾物拐杖,包括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架;所述立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机械抓手,所述机械抓手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有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通过牵拉丝与所述机械抓手连接;所述牵引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控制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优选地,所述单片机设置有计时程序。上述拐杖立杆顶部设置手柄,使用者手握住手柄。当物品掉落时,使用者将机械抓手对准物品,按压控制按钮,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抓手闭合抓取物品。另外,控制器内写入有计时程序,当按下控制按钮以后开始计时20s。20s之后牵引电机开始工作将机械抓手沿滑槽提升到立杆的顶端,然后再次按压控制按钮,机械抓手打开释放物品,然后计时20s后牵引电机工作将机械抓手送回立杆的底端。优选地,所述机械抓手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嵌入所述滑槽;所述连接块设置有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连接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杆枢接,另一端枢接于连接块上。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杆设置夹片,所述夹片与所述第四连杆枢接。机械抓手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啮合的齿轮,齿轮上固定连接有机械臂。当其中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时,两个机械臂相互靠近或分离,从而实现抓取或释放物品的动作。机械臂是由第端连接杆组成,分别为直接与齿轮焊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定与第一连接杆枢接,第二连接杆可以绕枢接点旋转;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枢接,即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枢接于一点。第三连接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枢接,另一端与连接块枢接。第三连接杆与连接枢连接,为整个机械臂提供了支点,便于机械臂的夹紧或分离。第四连接杆上设置有夹片,加片与第四连接杆是枢接的,如此设置夹片就可以绕枢接点旋转。由于支脚架有一定的高度,机械抓手无法贴近底面进行拾物。而旋转片可以选择到垂直方向,旋转片就可以贴近底面,从而捡拾体积较小的物品。优选地,所述手柄设置有防滑纹。优选地,所述滑槽为T形槽。优选地,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电源盒和控制器安装盒。优选地,所述立杆的长度为865~880mm;所述支脚架的高度为20~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拾物拐杖,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抓手在立杆上升降移动,使用者在拾取物品以后不用抬起拐杖,避免因失去支撑了摔倒。另外,在机械臂上枢接夹片,夹片可以贴近底面拾取体积更小的物品。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可拾物拐杖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可拾物拐杖立杆截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可拾物拐杖机械抓手升降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可拾物盖章机械抓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杆,11-滑槽,12-电源盒,13-控制器安装盒,2-手柄,21-防滑纹,3-支脚架,4-机械抓手,41-连接块,42-齿轮,43-机械臂,431-第一连接杆,432-第二连接杆,433-第三连接杆,434-第四连接杆,435-夹片,6-牵引电机,7-牵拉丝,8-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可拾物拐杖,包括立杆1,所述立杆1的顶端设置有手柄2,所述立杆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架3;所述立杆1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设置有机械抓手4,所述机械抓手4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滑槽11的顶端设置有牵引电机6,所述牵引电机6通过牵拉丝7与所述机械抓手4连接;牵引电机6设置在滑槽11的顶端。所述牵引电机6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8,所述控制按钮8控制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Arduinonano单片机。单片机设置有计时程序。所述机械抓手4包括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嵌入所述滑槽11;所述连接块41设置有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42,所述齿轮42连接设置有机械臂43;所述机械臂包括与所述齿轮4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431,所述第一连杆431一端与所述齿轮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32枢接;所述第二连杆43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31枢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433和第四连杆434枢接;所述第三连杆433一端与第二连杆枢接,另一端枢接于连接块41上。所述第四连杆434设置夹片435,所述夹片435与所述第四连杆434枢接。所述手柄2设置有防滑纹21。所述滑槽11为T形槽。所述立杆1上设置有电源盒12和控制器安装盒13。电源盒12内设置有电池,电池为控制器提供电源。所述立杆1的长度为865~880mm;所述支脚架的高度为20~30mm。拐杖全场为910.71mm,支脚架的宽度为282.33mm,立杆半径为20mm,手柄长度为217.06mm。使用时,使用者将机械抓手对准需要捡拾的物品。通过按钮手柄上的控制按钮,机械抓手闭合对物品进行抓取。机械抓手进行工作时,单片机内的计时程序也开始计时,计时程序设定时间为20s。计时20s之后,单片机控制牵引电机运转带动机械抓手移向立杆的顶端。使用者再次按压控制按钮,机械抓手释放夹取的物品。计时20s之后,机械抓手再次回到立杆的底端为下次捡拾做准备。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拾物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1),所述立杆(1)的顶端设置有手柄(2),所述立杆(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架(3);所述立杆(1)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设置有机械抓手(4),所述机械抓手(4)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滑槽(11)的顶端设置有牵引电机(6),所述牵引电机(6)通过牵拉丝(7)与所述机械抓手(4)连接;所述牵引电机(6)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8),所述控制按钮(8)控制所述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拾物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1),所述立杆(1)的顶端设置有手柄(2),所述立杆(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架(3);所述立杆(1)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滑动设置有机械抓手(4),所述机械抓手(4)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滑槽(11)的顶端设置有牵引电机(6),所述牵引电机(6)通过牵拉丝(7)与所述机械抓手(4)连接;所述牵引电机(6)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8),所述控制按钮(8)控制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拾物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拾物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设置有计时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拾物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抓手(4)包括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嵌入所述滑槽(11);所述连接块(41)设置有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两个相啮合的齿轮(42),所述齿轮(42)连接设置有机械臂(43);所述机械臂包括与所述齿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丹钟德浩林宇翔刘宇宸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