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91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本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主要包括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其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70%,河沙8‑15%,复合肥0.05‑0.25%,有机化合物5‑10%,海绵15‑25%;所述复合肥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4‑6%,并且其可以满足沉水植物培育成直接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模块种苗,即沉水植物育苗期间无需另行追加任何养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使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实现模块化和均衡营养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
,涉及一种种苗种植基质,特别是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沉水植物是河湖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主角,但由于沉水植物所处的生态位特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最高,也是最易受水体生境条件影响的水生植物,在水环境受到污染后,最先受到影响并逐渐消亡的往往是沉水植物。因此,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恢复沉水植物是最难实施的工程,成为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从近年我国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来看,在条件允许改变水利、水文状况前提下,采用“水位调控法”居多,在条件不允许改变水利、水文现状的情况下,则采用传统的“叉子种植法”和“抛掷法”等。从工程实施的效果来看,现有种植方法均存在作业效率低下,成活率极低的问题,且极易受作业人员的工作方法等人为因素影响。同时,沉水植物又极易在入水前的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受损,难以较大规模的实施。因此,市场急需优化沉水植物的种苗培育方法,以配合建立一套更为科学、有效,能满足较大规模实施的沉水植物种植技术体系并形成产业化,而本专利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沉水植物种苗的模块化器皿培育,因为用途特殊,所需条件远高于常规培育。在其培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目标用途营造一种既能满足植物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又能达到用途要求的专用性基质;同时根据其不同生育期所需的养分要求施加肥料。常规情况下,沉水植物种苗的培育初期施加的肥料,随着植物的生长而不断消耗,为了维持其更好的生长,需要多次追施肥料,在此前提下,不但会增加工作量,而且会加大操作难度和技术风险,而如果一次性施入过多的肥料,则将会因生产前期养分过高而造成伤苗,后期则因养分不足从而影响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衍,特别是很难达到健壮均衡的种苗要求。因此,如何保证器皿培沉水植物种苗的目标达成,是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实现模块化和均衡营养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主要包括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其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70%,河沙8-15%,复合肥0.05-0.25%,有机化合物5-10%,海绵15-25%;所述复合肥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4-6%,并且其可以满足沉水植物培育成直接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模块种苗,即沉水植物育苗期间无需另行追加任何养分。优选地,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河沙9.95%,复合肥0.05%,有机化合物5%,海绵25%,其中,复合肥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1.20%和4%。优选地,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5%,河沙9.35%,复合肥0.15%,有机化合物5.5%,海绵20%,其中,复合肥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4%、0.13%、1.00%和5%。优选地,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70%,河沙8.75%,复合肥0.25%,有机化合物6%,海绵15%,其中,复合肥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6%、0.10%、0.80%和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粘土晒干、粉碎;S2:将指定含量的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混入粉碎后的粘土之中,用搅拌机混匀使之成为混合基质,之后加水至可栽植沉水植物程度(含水量约为90%),测试其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并调整其含量;S3:取用抛栽器皿,将片状海绵铺设于器皿底部,混合基质铺设于海绵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沉水植物形成模块化要求的生长期大多在120-180天之间(视育苗期的气温而异),一般情况下沉水植物的种苗培育时需要在种植前施入一定数量的基肥,生长期间再追施2-4次氮、磷、钾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具体因所用沉水植物品种、原有土壤基础肥力、种植前的基肥施用量等情况而异,以保证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长;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沉水植物种苗器皿培专用基质,不仅能最终形成模块并可直接抛栽自然下沉至河湖底部,且可育成直接用于河湖生态修复所需的种苗,即沉水植物育苗期间无需另行追加任何养分,从而减少了沉水植物培育过程中的工作量和技术风险;同时,因其单元模块可整体抛栽,相当于直接从育苗场移至河湖(类似于陆地的草坪铺栽),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且基本无需常规种苗种植后的恢复期,可大大缩短生态修复周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所需组合条件为:一个专用于沉水植物种苗培育的浅水平底塘,一种适宜盛放沉水植物种苗培育专用基质的抛栽器皿——塑料蓄盘,在此前提下确定制作专用基质所需的材料,包括专用于植物培育的海绵,适宜的粘土、河沙、复合肥和有机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制作沉水植物种苗器皿培的专用基质。将非粮田的低洼地采用“沉水植物种苗模块化培育的水塘防侧渗”技术,建设一个规模为约5000㎡,水深约50cm的平底塘供沉水植物种苗器皿培专用;委托加工专用于“沉水植物种苗模块化培育的养成器皿——塑料蓄盘”。在此前提下制作沉水植物种苗器皿培的专用基质。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主要包括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其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70%,河沙8-15%,复合肥0.05-0.25%,有机化合物5-10%,海绵15-25%;还包括沉水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4-6%,并且其可以满足沉水植物培育成直接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模块种苗,即沉水植物育苗期间无需另行追加任何养分。该组基质中的生存环境和养分供给均能保证器皿培沉水植物种苗育苗期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需求,在用于河湖生态修复时的托盘抛栽前提下,可维持其模块整体自然下沉平铺于河湖底部,确保沉水植物的无损伤种植并快速繁衍,有利于加快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沉水植物群落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粘土为熟土,河沙为市售品,复合肥为市售品,有机化合物为市售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高于30%的泥碳土、营养土等,海绵为市售植物无土栽培专用海绵,其中的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为15:15:15。具体来说,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5%,河沙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其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70%,河沙8-15%,复合肥0.05-0.25%,有机化合物5-10%,海绵15-25%;所述复合肥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4-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其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70%,河沙8-15%,复合肥0.05-0.25%,有机化合物5-10%,海绵15-25%;所述复合肥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0.1-0.16%、0.80-1.20%和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0%,河沙9.95%,复合肥0.05%,有机化合物5%,海绵25%,其中,复合肥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12%、0.16%、1.20%和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河沙、复合肥、有机化合物及海绵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粘土65%,河沙9.35%,复合肥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祥甫宋雅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兴运生态修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