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及风扇,所述摇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连接作用的连接部、及至少一个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电机,所述连接部相反于风扇一侧的端部,或者旁侧位置设置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风扇调节伸缩杆长度使用;所述底盘部与风扇部形成一体结构,携带方便;在装配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凹槽的准确定位,简化装配定位步骤,实现所述螺丝完全将第一齿圈与伸缩杆锁紧固定,还使得螺丝通过所述凹槽的凹陷结构有力的带动所述伸缩杆进行正转、反转,并在反复循环使用中,所述第一齿圈与伸缩杆连接更加牢固,转动更加有力,从而延长所述风扇的摇头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及风扇
本技术涉及便携式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及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电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现在大多数风扇的体积都比较庞大,不适宜携带,并且形状也较为刻板,起不到装饰的效果。同时,使用时受电源的限制,不能随意的摆放在需要的位置,在携带过程中,携带不方便,实用性差;进一步地,市场上的嵌套式伸缩杆的外周壁都具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凹槽,此类凹槽用于伸缩杆成型工艺中的定位、及防止两节伸缩杆之间产生相对的转动,而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风扇,都采用嵌套式伸缩杆结构,但是目前的便携式风扇都不具有摇头送风的功能,而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及风扇。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所述摇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连接作用的连接部、及至少一个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电机,所述连接部相反于风扇一侧的端部,或者旁侧位置设置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直接,或间接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连接部为直杆,或伸缩杆结构;所述连接部固定套设至少一个第一齿圈,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齿轮,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圈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或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方位置开设第一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直杆,或伸缩杆结构;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相互固定设置,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圈与连接部的固定设置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齿圈套设粘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或所述第一齿圈沿径向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螺丝,所述螺丝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或所述第一齿圈沿轴向方向延伸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并所述连接套筒径向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螺丝,所述螺丝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套设至少一个第一轴承;或所述连接部套设至少一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沿轴向方向延伸出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沿径向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螺丝穿设过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后,固定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底端部设置用于保持转动稳定的稳定托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齿周侧为部分具有传动齿结构,在传动齿的两侧延伸出第一凸台结构;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齿周侧为部分具有传动齿结构,在传动齿的两侧延伸出第二凸台结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转动至所述第一齿圈的限位位置置,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相互限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摇头机构还包括电源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装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动力电机。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提供基座的底盘部、提供风扇出风的风扇部、以及所述的摇头机构;所述摇头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部内,所述底盘部与风扇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应用所述摇头机构及风扇,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杆的距离,所述风扇可放置在桌面使用,或放置在地面当做立式风扇使用;将所述伸缩杆收缩至仅有一节长度的距离,此时所述底盘部与风扇部的距离最短,所述风扇部与伸缩杆通过铰接结构转动,实现所述风扇部折叠设置于所述底盘部的上方位置,所述底盘部与风扇部相互平行设置,形成一体结构,携带更加方便;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齿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在装配过程中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凹槽的准确定位,简化装配定位步骤,实现所述螺丝既可以完全将第一齿圈与伸缩杆锁紧固定,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时,所述螺丝通过所述凹槽的凹陷结构有力的带动所述伸缩杆进行正转、反转,并且在反复循环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齿圈与凹槽连接更加牢固,转动更加有力,从而延长所述风扇的摇头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设置所述稳定托盘,保证所述第一轴承与稳定托盘共同稳定所述连接部,实现所述连接部顺畅转动,使得风扇具有自动左右摇头功能,十分适用于各种生活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摇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述摇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所述第一齿圈与伸缩杆的配合关系拆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所述第一齿圈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所述摇头机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所述摇头机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位置关系图;图10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所述稳定托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十实施例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关系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所述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所述风扇折叠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单元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单元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结构拆分图,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所述摇头机构应用于重量轻的便携式的摇头风扇中;所述摇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连接作用的连接部1、及至少一个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电机2,所述连接部1相反于风扇一侧的端部,或者旁侧位置设置所述动力电机2;所述动力电机2直接,或间接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连接部1转动。具体为,所述风扇包括提供底盘302基座的底盘部3、提供风扇出风的风扇部4;所述连接部1为直杆,或伸缩杆101结构;所述动力电机2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连接部1的端部相互固定设置,通过所述动力电机2的正转、反转,实现带动所述连接部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部3包括外壳体301、及底盘302,所述外壳体301与底盘302相互固定设置后,形成圆柱状的底盘302结构,所述连接部1为至少一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连接作用的连接部、及至少一个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电机,所述连接部相反于风扇一侧的端部,或者旁侧位置设置所述动力电机;/n所述动力电机直接,或间接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n所述连接部为直杆,或伸缩杆结构;/n所述连接部固定套设至少一个第一齿圈,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齿轮,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圈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n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n或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方位置开设第一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连接作用的连接部、及至少一个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电机,所述连接部相反于风扇一侧的端部,或者旁侧位置设置所述动力电机;
所述动力电机直接,或间接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
所述连接部为直杆,或伸缩杆结构;
所述连接部固定套设至少一个第一齿圈,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齿轮,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圈的啮合传动,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
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
或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凹槽位置延伸出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齿圈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方位置开设第一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直杆,或伸缩杆结构;
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相互固定设置,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扇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与连接部的固定设置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齿圈套设粘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
或所述第一齿圈沿径向方向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螺丝,所述螺丝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抵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
或所述第一齿圈沿轴向方向延伸出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侧,并所述连接套筒径向方向贯穿开设有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林少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