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69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上端和下端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且框体内中心处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框体顶部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框体靠近电机一侧外壁中心处开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杆靠近框体顶部一端贯穿框体顶部向下延伸与第一凹槽靠近框体底部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于第一凹槽内部上端和下端杆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框体远离第一凹槽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出线口且出线口内设有调节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塑料带的使用,同时有利于将扭曲的塑料带整平,并对塑料带施加一定的张力,保证编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
技术介绍
圆织机用于编织筒布,圆织机的经纱架上有许多纱锭,依据编织布幅宽和扁丝宽度,使用规定范围数量的经纱,经纱进入圆织机前,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编织成筒布,塑料袋的圆织机也是利用以上原理将塑料线编织成圆形筒状然后平铺收纳在成品轴上。由于编织袋的原料为扁平的塑料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扭曲折叠、且受纱锭长度的影响,塑料带在使用过程中的张力和拉力也会有变化,容易导致编织的产品出现问题。因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专利号CN210177053U)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滚轮来保证塑料线的张力,但是当滚轮下移时塑料线的张力和进入圆织机的角度会有一定时间的变化,也会导致纺织不均匀,当扁平的塑料带扭曲过大时,滚轮下移,塑料带自身的张力也会减小,不利于塑料带快速恢复原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上端和下端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且框体内中心处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框体顶部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框体靠近电机一侧外壁中心处开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杆靠近框体顶部一端贯穿框体顶部向下延伸与第一凹槽靠近框体底部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于第一凹槽内部上端和下端杆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框体远离第一凹槽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出线口且出线口内设有调节块,所述出线口靠近框体顶部一侧中心处开有空腔,所述框体远离第一凹槽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第二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槽内设有转块且转块相对一侧中心处与固定杆两端接触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内靠近第一凹槽一侧设有阻力块且阻力块靠近第一凹槽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远离阻力块一端贯穿框体向第一凹槽内延伸且与第一齿轮接触面为啮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块靠近框体顶部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靠近框体顶部一侧贯穿框体向框体顶部延伸至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旋转杆杆面上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且旋转齿轮与第二齿条接触面为啮合连接,所述旋转杆靠近第一凹槽一端与空腔内靠近第一凹槽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且旋转杆远离第一凹槽一端贯穿空腔内侧壁和第二凹槽中心处向外延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旋转杆远离第一凹槽一侧顶部开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滑杆,所述滑杆两端为矩形设计且滑杆杆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摇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旋转杆一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块、第二齿条、旋转齿轮,且第二齿条与旋转齿轮接触面为啮合连接,有利于通过通过旋转齿轮实现调节块位置的移动,有利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塑料带的夹紧固定,同时由于调节块为矩形设计,有利于将扁平的塑料带扭曲部分带平整,同时给塑料带一个压力保证塑料带的张力。2、本技术通过设置阻力块、电机、转块,有利于给转块施加一定的阻力,间接的保证塑料带的张力,同时有利于扭曲的扁平塑料带依靠自身的张力自动恢复原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的正剖视图;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例说明:1、第一齿条;2、转块;3、限位槽;4、第一凹槽;5、阻力块;6、摇把;7、第一齿轮;8、转动杆;9、电机;10、框体;11、出线口;12、调节块;13、空腔;14、固定杆;15、第二齿条;16、旋转齿轮;17、旋转杆;18、第二凹槽;19、矩形槽;20、滑槽;21、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包括框体10,框体10内上端和下端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3且框体10内中心处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14,通过固定杆14固定纱锭,框体10顶部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9且电机9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通过电机9提供动力,保证阻力块5对转块2施加一定的阻力,保证塑料带的张力,有利于编织的顺利,框体10靠近电机9一侧外壁中心处开有第一凹槽4,转动杆8靠近框体10顶部一端贯穿框体10顶部向下延伸与第一凹槽4靠近框体10底部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转动杆8于第一凹槽4内部上端和下端杆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通过第一齿轮7实现阻力块5的移动,调节转块2的阻力以适应不同运转速度的圆织机的工作,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出线口11且出线口11内设有调节块12,通过调节块12有利于出线口11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塑料带的夹紧固定,同时矩形设计的调节块12有利于将扭曲的塑料带带平,出线口11靠近框体10顶部一侧中心处开有空腔13,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第二凹槽18。限位槽3内设有转块2且转块2相对一侧中心处与固定杆14两端接触面为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转块2实现固定杆14的固定,保证纱锭的稳定性,限位槽3内靠近第一凹槽4一侧设有阻力块5且阻力块5靠近第一凹槽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第一齿条1远离阻力块5一端贯穿框体10向第一凹槽4内延伸且与第一齿轮7接触面为啮合连接,有利于通过第一齿轮7的旋转实现阻力块5移动,实现对转块2施加一定的阻力,进而实现塑料带的张力施加,调节块12靠近框体10顶部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5且第二齿条15靠近框体10顶部一侧贯穿框体10向框体10顶部延伸至空腔13,空腔13内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旋转杆17,旋转杆17杆面上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16且旋转齿轮16与第二齿条15接触面为啮合连接,有利于通过旋转齿轮16实现第二齿条15移动,进而实现调节块12移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塑料带的夹紧固定,同时对塑料带施加一定的拉力,保证编织产品的质量,旋转杆17靠近第一凹槽4一端与空腔13内靠近第一凹槽4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且旋转杆17远离第一凹槽4一端贯穿空腔13内侧壁和第二凹槽18中心处向外延伸,旋转杆17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顶部开有滑槽20且滑槽20内滑动连接滑杆21,滑杆21两端为矩形设计且滑杆21杆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摇把6,第二凹槽18靠近旋转杆17一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槽19,通过摇把6实现旋转杆17旋转,当调节块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包括框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内上端和下端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3)且框体(10)内中心处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14),所述框体(10)顶部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9)且电机(9)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框体(10)靠近电机(9)一侧外壁中心处开有第一凹槽(4),所述转动杆(8)靠近框体(10)顶部一端贯穿框体(10)顶部向下延伸与第一凹槽(4)靠近框体(10)底部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8)于第一凹槽(4)内部上端和下端杆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出线口(11)且出线口(11)内设有调节块(12),所述出线口(11)靠近框体(10)顶部一侧中心处开有空腔(13),所述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第二凹槽(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包括框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内上端和下端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3)且框体(10)内中心处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14),所述框体(10)顶部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机(9)且电机(9)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框体(10)靠近电机(9)一侧外壁中心处开有第一凹槽(4),所述转动杆(8)靠近框体(10)顶部一端贯穿框体(10)顶部向下延伸与第一凹槽(4)靠近框体(10)底部一侧中心处接触面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8)于第一凹槽(4)内部上端和下端杆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出线口(11)且出线口(11)内设有调节块(12),所述出线口(11)靠近框体(10)顶部一侧中心处开有空腔(13),所述框体(10)远离第一凹槽(4)一侧上端中心处开有第二凹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纱锭,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内设有转块(2)且转块(2)相对一侧中心处与固定杆(14)两端接触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3)内靠近第一凹槽(4)一侧设有阻力块(5)且阻力块(5)靠近第一凹槽(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所述第一齿条(1)远离阻力块(5)一端贯穿框体(10)向第一凹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新约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信德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