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包括设在竿稍端部的稍头过线孔,以及发光组件。竿稍靠近稍头过线孔的位置设有透光段。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发光二极管、电池和光纤,壳体设在竿稍的与竿稍上设稍头过线孔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发光二极管和电池装在壳体内并通过电路结构连接。光纤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套上,光纤固定套卡装在壳体内且端部对向发光二极管,光纤的另一端延伸至透光段。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光线能够从固定在光纤固定套内的光纤一端传送到光纤的另一端,最终经透光段的壁体射出。该尖稍可发光鱼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会对杆稍的机械性能造成明显不利,且能帮助观察鱼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
本技术涉及捕鱼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能够借助在该鱼竿的竿稍上设有的发光段,实现夜钓时帮助观察鱼讯的目的。
技术介绍
夜间钓鱼时,通常要在鱼竿上安装发光装置,一种目的用于帮助使用者指示鱼竿位置,特别是同时使用多个鱼竿时,另一种目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观察鱼讯。实现后一种使用目的时,发光装置一般要设置在鱼竿的竿稍处。使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鱼竿夜钓时,需要在竿梢处加装荧光棒,以便在黑暗环境里便于观察竿稍提示的鱼讯。竿稍处加装荧光棒后,因受荧光棒本体重量的影响,存在竿梢对鱼汛指示效果变差的问题,而且加装荧光棒时很容易损伤细小的竿梢,且频繁拆卸荧光棒很容易损伤竿梢,对竿稍的指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会对杆稍的机械性能造成明显不利,且能帮助观察鱼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包括设在竿稍端部的稍头过线孔,以及发光组件。尖稍形成于竿稍的自由端。所述竿稍靠近稍头过线孔的位置设有透光段。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发光二极管、电池和光纤,壳体设在竿稍的与竿稍上设稍头过线孔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发光二极管和电池装在壳体内并通过电路结构连接,电路结构上设有控制发光二极管通断电的开关。所述光纤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套上,光纤固定套卡装在壳体内且端部对向发光二极管,光纤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段。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光线能够从固定在光纤固定套内的光纤一端传送到光纤的另一端,最终透过所述的透光段射出。进一步,所述光纤为由多根光纤条组成的光纤束,该光纤束的一端拢靠在一起并被固定在光纤固定套内,另一端呈分散状态并被贴在所述透光段的内壁上,并绕透光段的圆周壁相间分布。进一步,壳体固定在鱼竿背离竿稍的一端。鱼竿的杆体外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多条突筋,该多条突筋绕圆周相间分布在杆体的外壁上,每条突筋上均设有用于穿设光纤条至所述透光段的孔。优选地,所述透光段为固定套装在竿稍上的套体,因为所设的套体的壁厚非常薄,所以不会明显增加竿稍处的重量,不会对竿稍的指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且使竿稍保持原机械性能。进一步,所述壳体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成,壳体内设有卡装电池与发光二极管相对端的绝缘套,且发光二极管的一个针脚与电池的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另一端与壳体导通,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个针脚与壳体导通,即借助壳体的导电性能使得电池与发光二极管形成回路。在此结构下,将电池的两端对调地装入壳体内,便能够控制着发光二极管的通断电,可以不设置开关。壳体上设有对应电池仓的盖板,该盖板通过便于拆卸的卡口结构扣合在壳体上。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电池装在壳体内时该环形凸起的隆起面能够卡在电池的外壁上。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点且该多个凸点绕圆周相间分布。所述电池装在壳体内时凸点的突起面能够卡在电池的外壁上。进一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一个针脚被设为翻边状结构和/或折角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会对杆稍的机械性能造成明显不利,且能帮助观察鱼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方案下竿稍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竿稍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光组件实施方式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D-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G-G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发光组件实施方式二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E-E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F-F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发光二极管实施外形一的外示意图,(9-1)为主视图,(9-2)为侧视图。图10为发光二极管实施外形二的示意图,(10-1)为主视图,(10-2)为侧视图。图中:1.竿稍、2.竿稍过线孔、3.发光组件、6.壳体、7.电池、8.绝缘套、9.发光二极管、10.光纤固定套、101.遮光段、102.透光段、11.光纤、12.发光二极管正极、13.发光二极管负极、14.环形凸起、15.凸点。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包括设在竿稍1端部的稍头过线孔2,以及发光组件3。鱼竿竿稍1的自由端端部形成尖稍。所述竿稍1靠近稍头过线孔2的位置设有透光段102,透光段102的背离稍头过线孔2的一侧形成为遮光段101(即为非透光段)。所述发光组件3包括壳体6、发光二极管9、电池7和光纤11,壳体6设在竿稍1的与竿稍1上设稍头过线孔2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可为鱼竿的手持端附近或鱼竿中部。如图,壳体6固定在鱼竿背离竿稍1的一端(手持端),发光二极管9和电池7装在壳体6内并通过电路结构连接,电路结构上设有控制发光二极管9通断电的开关,该开关可为有形结构或无形结构(如下面提及的通过对调电池两极实现通断电控制的方式)。所述光纤11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套10上,光纤固定套10卡装在壳体6内且端部对向发光二极管9,光纤1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段102。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光线能够从固定在光纤固定套内的光纤一端传送到光纤的另一端,最终透过所述的透光段102壁体射出。竿稍1部分可为中空结构,或者至少设置遮光段101和透光段102的部分设为中空结构,光纤11穿入到透光段102的腔内,发出的光透过腔壁射出。此种实施方案下,因为竿稍1的部分形成有中空结构,所以该部分的机械性能相对没有中空结构的样式必然有变化,故而有时候适当调整竿稍的(机械)设计参数或更换材料也是有必要的,具体要根据鱼竿适用的场景确定。光纤可为由多根光纤条组成的光纤束,光纤束的一端拢靠在一起并被固定在光纤固定套10内与发光二极管9相对。光纤束的另一端呈分散状态延伸至透光段102中并被贴在所述透光段102的内壁上,并绕透光段102的圆周壁相间分布。作为优选设计,鱼竿的杆体外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多条突筋(延伸到竿稍上透光段的背离稍头过线孔的一端附近),该多条突筋绕圆周相间分布在杆体的外壁上,每条突筋上均设有用于穿设光纤条至所述透光段102的孔。所述透光段102为固定套装在竿稍1上的套体,因为所设的套体的壁厚非常薄,所以不会明显增加竿稍处的重量,不会对竿稍的指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且使竿稍保持原机械性能。光纤条穿入套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该鱼竿端部的竿稍上设有稍头过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竿稍靠近稍头过线孔的位置设有透光段;/n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发光二极管、电池和光纤,壳体设在竿稍的与竿稍上设稍头过线孔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发光二极管和电池装在壳体内并通过电路结构连接;/n所述光纤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套上,光纤固定套卡装在壳体内且端部对向发光二极管;/n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稍可发光鱼竿,该鱼竿端部的竿稍上设有稍头过线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竿稍靠近稍头过线孔的位置设有透光段;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发光二极管、电池和光纤,壳体设在竿稍的与竿稍上设稍头过线孔的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发光二极管和电池装在壳体内并通过电路结构连接;
所述光纤的一端固定在光纤固定套上,光纤固定套卡装在壳体内且端部对向发光二极管;
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稍可发光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由多根光纤条组成的光纤束,该光纤束的一端拢靠在一起并被固定在光纤固定套内,另一端呈分散状态并被贴在所述透光段的内壁上,绕透光段的圆周壁相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稍可发光鱼竿,其特征在于:壳体固定在鱼竿背离竿稍的一端;杆体外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多条突筋,该多条突筋绕圆周相间分布在杆体的外壁上,每条突筋上均设有用于穿设光纤条至所述透光段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尖稍可发光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段为固定套装在竿稍上的套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尖稍可发光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具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亮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