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下杆、监护床和气垫,所述底座下端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转动下杆,所述转动下杆内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上端设置有转动上杆。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监护床、压板以及气垫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时,降低束缚力,增加舒适度,避免儿童抵触治疗,通过转动下杆、转动上杆、转动齿轮、转槽以及转块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增加救助效率,体现了装置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肢体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儿科患者配合度差,在急诊外科或者内科急救时,患儿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肢体,容易在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造成延误,因此需要用到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
[0003]目前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采用较硬材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对儿童的肢体束缚性较强,容易引起儿童不适,同时现有的固定装置不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内科治疗时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容易造成救助效率降低,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采用较硬材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对儿童的肢体束缚性较强,容易引起儿童不适,同时现有的固定装置不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内科治疗时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容易造成救助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转动下杆、监护床和气垫,所述底座下端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转动下杆,所述转动下杆内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上端设置有转动上杆,所述转动上杆与所述转动下杆连接处设置有转槽,所述转动下杆与所述转槽连接处设置有转块,所述转动上杆上端设置有所述监护床,所述监护床一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监护床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端设置有悬挂板,所述悬挂板下端一侧设置有悬挂柱,所述悬挂柱下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下端设置有所述气垫。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监护床、所述压板以及所述气垫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时,降低束缚力,增加舒适度,避免儿童抵触治疗,所述转动下杆、所述转动上杆、所述转动齿轮、所述转槽以及所述转块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增加救助效率,体现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万向轮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刹车片铰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能够为装置提供灵活移动能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下杆焊接,所述转动下杆与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转动上杆插接,所述转槽成型于所述转动上杆上,所述转块成
型于所述转动下杆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增加救助效率。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上杆与所述监护床通过螺栓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儿童的舒适度,避免儿童的抵触心理。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监护床与所述操作面板插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装置的操作更加便捷。
[0017]进一步的,所述监护床与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悬挂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悬挂板与所述悬挂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悬挂柱与所述压板通过螺钉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装置具有对儿童肢体固定的能力。
[0019]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所述气垫粘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装置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时,能够降低其束缚力,增加其舒适度。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为解决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采用较硬材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对儿童的肢体束缚性较强,容易引起儿童不适的问题,本技术通过监护床、压板以及气垫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时,降低束缚力,增加舒适度,避免儿童抵触治疗。
[0024]2、为解决现有的固定装置不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内科治疗时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容易造成救助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转动下杆、转动上杆、转动齿轮、转槽以及转块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增加救助效率,体现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所述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所述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所述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1、底座;2、万向轮;3、刹车片;4、转动下杆;5、转动齿轮;6、转动上杆;7、转槽;8、转块;9、监护床;10、操作面板;11、电动推杆;12、悬挂板;13、悬挂柱;14、压板;15、气垫;16、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如图1
‑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下
杆4、监护床9和气垫15,底座1下端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2,万向轮2上设置有刹车片3,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转动下杆4,转动下杆4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6,转动电机16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齿轮5,转动齿轮5上端设置有转动上杆6,转动上杆6与转动下杆4连接处设置有转槽7,转动下杆4与转槽7连接处设置有转块8,转动上杆6上端设置有监护床9,监护床9一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0,监护床9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上端设置有悬挂板12,悬挂板12下端一侧设置有悬挂柱13,悬挂柱13下端设置有压板14,压板14下端设置有气垫15,通过监护床9、压板14以及气垫15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在对儿童实施肢体固定时,降低束缚力,增加舒适度,避免儿童抵触治疗,通过转动下杆4、转动上杆6、转动齿轮5、转槽7以及转块8的设计,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能,在医护人员对儿童实施外科处理或者内科治疗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增加救助效率,体现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2]如图1
‑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与万向轮2通过螺钉连接,万向轮2与刹车片3铰接,万向轮2能够为装置提供灵活移动能力,底座1与转动下杆4焊接,转动下杆4与转动电机16通过螺钉连接,转动齿轮5与转动上杆6插接,转槽7成型于转动上杆6上,转块8成型于转动下杆4上,能够使固定装置具备旋转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动下杆(4)、监护床(9)和气垫(15),所述底座(1)下端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上设置有刹车片(3),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转动下杆(4),所述转动下杆(4)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6),所述转动电机(16)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转动齿轮(5),所述转动齿轮(5)上端设置有转动上杆(6),所述转动上杆(6)与所述转动下杆(4)连接处设置有转槽(7),所述转动下杆(4)与所述转槽(7)连接处设置有转块(8),所述转动上杆(6)上端设置有所述监护床(9),所述监护床(9)一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0),所述监护床(9)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11),所述电动推杆(11)上端设置有悬挂板(12),所述悬挂板(12)下端一侧设置有悬挂柱(13),所述悬挂柱(13)下端设置有压板(14),所述压板(14)下端设置有所述气垫(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万向轮(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胡江,周蕾,许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