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342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背心面、连肩、领口、置瓶袋、第一置物袋、第二置物袋、绑带以及约束袢,其中,所述背心面采用柔软棉布材料,所述连肩连接前、后背心面,所述领口设置于所述背心面顶部,所述置瓶袋、第一置物袋、第二置物袋、绑带以及约束袢均设置于所述背心面表面,所述置瓶袋与第一置物袋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约束袢设置于背心面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置物袋设有两个,且分别放置于所述置瓶袋与所述第一置物袋下方,所述绑带设置于所述背心面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对颈部皮肤的摩擦与牵拉,有效保护术后创口,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便捷度,便于护理人员看护病人。便于护理人员看护病人。便于护理人员看护病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的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于口咽、下咽,该病主要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由于术后创面大,头颈部组织疏松,血运大,出血、乳糜漏以及咽瘘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要进行负压引流,实施有效引流,预防术腔积血液。术后病人需要早期下床活动,这类病人一般有多处头颈部的引流管、引流球,应避免颈部皮肤的摩擦、牵拉,同时避免管道脱落、拔出。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同时,做好多管路的固定,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体验。
[0003]现有技术中引流管路固定的缺陷:1.患者或家属分别手提,不方便活动,有意外拔管的风险;2.引流管路全部放入一个袋子中手提,不便于引流液的观察;3.引流管路固定于衣服的纽扣、系带上,如引流液量较多,有牵拉颈部皮肤、意外拔管的风险,不方便病人上厕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术后病人不便于引流液的观察,不方便护理,存在意外拔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包括背心面、连肩、领口、置瓶袋、第一置物袋、第二置物袋、绑带以及约束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面采用柔软棉布材料,所述连肩连接前、后背心面,所述领口设置于所述背心面顶部,所述置瓶袋、第一置物袋、第二置物袋、绑带以及约束袢均设置于所述背心面表面,所述置瓶袋与第一置物袋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置物袋设有两个,且分别放置于所述置瓶袋与所述第一置物袋下方,所述绑带设置于所述背心面两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置瓶袋、第一置物袋以及第二置物袋均采用透明PVC材料用于引流管路的标识。
[0007]进一步地,所述置瓶袋设有约束条和卡扣,所述置瓶袋底部为圆弧状,所述约束条设置于所述置瓶袋开口处,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置瓶袋一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袋设有固定条、固定扣以及固定座,且个数均为两个,所述固定条安装于所述第一置物袋开口处上方,所述固定条表面顶端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置物袋表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置物袋设有盖子、出管口、魔术贴毛面以及魔术贴勾面,所述盖子安装于所述第二置物袋开口处上方,所述出管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置物袋一侧,所述盖子表面顶端设有所述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勾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置物袋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约束袢(190)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约束袢(190)分别设置于所述背心面(110)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约束袢两端连接限位条。
[0011]进一步地,所述领口采用低、宽领柔软棉布材质设计,防摩擦皮肤。
附图说明
[001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10背心面、120连肩、130领口、140置瓶袋、141约束条、142卡扣、150第一置物袋、151固定条、152固定扣、153固定座、160第二置物袋、161盖子、162出管口、163魔术贴毛面、164魔术贴勾面、180绑带、190约束袢、191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请参阅图1和2,本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包括背心面
110、连肩120、领口130、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第二置物袋160、绑带180以及约束袢190,其中,背心面110和领口130采用柔软棉布材料,连肩120连接前、后背心面110,领口130设置于背心面110顶部,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第二置物袋160、绑带180以及约束袢190均设置于背心面110表面,置瓶袋140与第一置物袋150处于同一高度,约束袢190设置于背心面110的左右两侧,第二置物袋160设有两个,且分别放置于置瓶袋140与第一置物袋150下方,绑带180设置于背心面110两侧,头颈部术后患者可将该固定背心穿戴在身上,患者通过头穿过领口130,领口130采用低、宽领设计,可以避免对颈部皮肤的摩擦与牵拉,有效保护术后创口。背心面110正反面连接处用绑带180,方便病人的穿脱,不影响心电监护与静脉输液,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便捷度。
[0021]进一步地,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以及第二置物袋160均采用透明PVC材料,用于引流管路的标识,置瓶袋140设有约束条141和卡扣142,置瓶袋140底部为圆弧状,约束条141设置于置瓶袋140开口处,卡扣142设置于置瓶袋140一侧,在患者将引流袋和引流球放入置瓶袋140时,用约束条141进行约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包括背心面(110)、连肩(120)、领口(130)、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第二置物袋(160)、绑带(180)以及约束袢(19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面(110)采用柔软棉布材料,所述连肩(120)连接前、后背心面(110),所述领口(130)设置于所述背心面(110)顶部,所述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第二置物袋(160)、绑带(180)以及约束袢(190)均设置于所述背心面(110)表面,所述置瓶袋(140)与第一置物袋(150)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置物袋(160)设有两个,且分别放置于所述置瓶袋(140)与所述第一置物袋(150)下方,所述绑带(180)设置于所述背心面(110)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瓶袋(140)、第一置物袋(150)以及第二置物袋(160)均采用透明PVC材料用于引流管路的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颈部术后引流管路固定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瓶袋(140)设有约束条(141)和卡扣(142),所述置瓶袋(140)底部为圆弧状,所述约束条(141)设置于所述置瓶袋(140)开口处,所述卡扣(142)设置于所述置瓶袋(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叶华邓楚瑶许仿贤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