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机身另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机身下部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下部设有第一壳体;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传送带另一端设有滚动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另一端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柱。该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有效实现管件的自动运输与自动抛丸,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劳动力。节省时间与劳动力。节省时间与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抛丸装置的
,具体为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上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的表面一种处理技术,它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对物体进行处理,例如专利号为201821579038.9的专利,包括导向板、齿轮架、行星轮、齿圈、挂枝,上班的下端设有齿轮架,且齿轮架与壳体通过套合方式连接,齿轮架的上端设有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挂杆,且齿轮架下端设有通过转轴连接的行星轮,行星轮外侧设有齿圈,且齿圈与壳体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虽然在使得结构简单,但是无法实现管件的自动传递,无法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机身另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机身下部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下部设有第一壳体;
[0006]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传送带另一端连接有滚动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柱;
[0007]所述滚动装置包括滚轴,所述滚轴两端均设有滚轴支撑座,所述滚轴一端设有齿轮装置,所述齿轮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锯齿卡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旁侧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在同一根滚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锯齿卡和转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一端设有第一皮带固定座,所述第一皮带固定座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二皮带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皮带固定座设置于第一齿轮所在滚轴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固定设有回收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一端底部对称设有第一凸块,对称设有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传送带为一体式结构,第二传送带一端底部对称设有第二凸块,对称设有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传送带为一体式结构,有助于提高构件的整体性,使其更加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表面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另一端对称设有第二凹槽,有利于提供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定位空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对称设有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对称设有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卡合连接,有利于构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使构件更加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滚轴外壁处一周包裹磨砂纸,所述磨砂纸与滚轴通过胶水粘结,在转
动过程中,有助于对管件进一步打磨。
[0012]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槽,所述回收槽设置于第一壳体底部,所述回收槽为倾斜式,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有回收箱,有利于回收掉落的钢珠。
[0013]优选的,所述回收箱对称挡板上设有滑条,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外壁处设有滑槽,所述滑条与滑槽卡和连接,有助于将已收满钢珠的回收箱拆卸下来更换新的回收箱。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该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通过第一传送带运输将管件运输至滚动装置,滚动装置正对机身下部,使得管件全方位与钢丸、钢砂接触,滚动装置内部的滚轴使得管件实现自动翻转,滚轴表面胶水包裹粘结有磨砂纸,使得在转动过程中对管件进行打磨,待下一个管件传递至滚动装置,下一个管件将上一个管件推送入第二传送带上,实现管件的自动传递,且第一传送带、滚动装置、第二传送带处于同一高度上,便于管件的平稳传送,第一壳体底部设有回收装置,下落的钢丸滚落至回收槽,由于回收槽呈倾斜式,故钢丸向一端滚落,最终落入设置在第一壳体外壁处的回收箱内。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滚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滚轴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的滑槽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的滑条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机身;11、控制器;12、第一电机;2、传送装置;21、第一传送带;211、第一凸块;22、第一支撑柱;23、第二传送带; 231、第二凸块;24、第二支撑柱;25、滚动装置;251、滚轴支撑座; 252、滚轴;2521、磨砂纸;253、齿轮装置;2531、第一齿轮;2532、第二齿轮;2533、第三齿轮;2534、第四齿轮;254、第二电机;2541、第一皮带固定座;2542、第三皮带;2543、第二皮带固定座;255、回收装置;2551、回收槽;2552、回收箱;2553、滑条;2554、滑槽; 3、第一壳体;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着重参照附图1
‑
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一侧设有控制器11,所述机身1另一侧设有第一电机12,所述机身1下部设有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下部设有第一壳体3;
[003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第一传送带21,所述第一传送带21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柱22,所述第一传送带21另一端连接有滚动装置25,所述滚动装置2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23,所述第二传送带23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柱24;
[0033]所述滚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装置,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一侧设有控制器(11),所述机身(1)另一侧设有第一电机(12),所述机身(1)下部设有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下部设有第一壳体(3);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第一传送带(21),所述第一传送带(21)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柱(22),所述第一传送带(21)另一端连接有滚动装置(25),所述滚动装置(2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送带(23),所述第二传送带(23)一端下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柱(24);所述滚动装置(25)包括滚轴(252),所述滚轴(252)两端均设有滚轴支撑座(251),所述滚轴(252)一端设有齿轮装置(253),所述齿轮装置(253)包括第一齿轮(2531),所述第一齿轮(2531)与第二齿轮(2532)锯齿卡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532)旁侧设有第三齿轮(2533),所述第二齿轮(2532)与第三齿轮(2533)在同一根滚轴(252)上,所述第三齿轮(2533)与第四齿轮(2534)锯齿卡和转动,所述第一壳体(3)内部设有第二电机(254),所述第二电机(254)一端设有第一皮带固定座(2541),所述第一皮带固定座(2541)通过第三皮带(2542)与第二皮带固定座(2543)连接,所述第二皮带固定座(2543)设置于第一齿轮(2531)所在滚轴(25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壳体(3)底部固定设有回收装置(2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沟槽管件用抛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基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