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76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包括坡岸区和梯级净化区,梯级净化区位于坡岸区与河道之间,坡岸区的上部为灌木种植带,下部为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梯级净化区包括两排与河道平行的木桩,两排木桩的底端均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与河道相邻的木桩的顶端低于与坡岸区相邻的木桩的顶端,两排木桩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填料,填料自下向上包括沸石层、种植层和砾石层,砾石层的顶面低于与河道相邻的木桩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木种植带可对河道边坡起到固土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可初步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梯级净化区可进一步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又具有污染物削减功能。污染物削减功能。污染物削减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边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河流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侵害,各种污染源入河污染河流,其中面源污染是污染源中较为主要的一部分。为削减面源污染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护坡在流域治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护坡的结构形式多样,有的采用硬质边坡,有的采用植草护坡。硬质边坡虽然能“永久性”防止水土流失,但不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削减,大量污染物随降雨冲刷入河,造成河道内的水质变差;植草护坡虽然能对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削减作用,但降雨对边坡的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泥沙入河易引起河道淤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既可对入河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又可防止边坡的水土流失。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包括坡岸区和梯级净化区,所述梯级净化区位于所述坡岸区与河道之间,所述坡岸区的上部为灌木种植带,所述坡岸区的下部为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所述梯级净化区包括两排与河道平行的木桩,两排所述木桩的底端均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低于与所述坡岸区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自下向上包括沸石层、种植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顶面低于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
[0005]优选的,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或草本植物。
[0006]优选的,所述沸石层的高度为15
/>25cm,所述种植层的高度为15

25cm,所述砾石层的高度为5

15cm。
[0007]优选的,两排所述木桩自所述坡岸区向所述河道的方向均以上部向河岸方向倾斜的方式向下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两排所述木桩与河流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00
°

[0008]优选的,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与所述砾石层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0

30cm。
[0009]优选的,所述灌木种植带和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的基础土层均设有种植洞(或称种植穴),所述种植洞内设有种植袋,所述灌木种植带的灌木种植在所述灌木种植带的种植袋中,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的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的种植袋中。
[0010]优选的,所述种植洞中设有种植洞固定木桩,所述种植洞固定木桩竖直穿过所述种植袋,其底端插入所述种植洞底部的基础土层中。
[0011]优选的,所述种植袋与所述种植洞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碎石。
[0012]优选的,所述坡岸区铺设有植生毯,所述植生毯延伸至所述种植洞内,所述植生毯上种植有草本植物。
[0013]优选的,所述生态护坡的坡度为1:3

1:1。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所述灌木种植带可对河道边坡起到固土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可初步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所述梯级净化区可进一步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使本技术既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又具有污染物削减功能。
[0016]2、本技术的所述梯级净化区,一方面可通过所述填料中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减少污染入河,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对污染物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和削减,两种污染物削减方式组合使用,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强,治理效果好。
[0017]3、本技术的两排所述木桩的设置,可对径流进行缓存,增加入河径流与所述填料和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的接触时间,提高对入河径流中的污染物的削减和治理效果。径流逐渐汇入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空间,使两排所述木桩之间存储的水跌落入河道,可增加曝氧效果,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0018]4、本技术的所述植生毯及其上种植的草本植物,可有效缓解降雨对边坡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包括坡岸区和梯级净化区,所述梯级净化区位于所述坡岸区与河道之间,并紧邻河道。所述坡岸区的上部为灌木种植带,所述灌木种植带种植有灌木1,如黄杨、荆条或木豆等,所述坡岸区的下部为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种植有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旱生草本植物2,如骆驼蓬、山野豌豆或小黄花菜等。所述梯级净化区包括两排与河道平行的木桩3,所述木桩优选为油松木桩,每排所述木桩中的多个木桩贴紧排列,两排所述木桩的底端均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通常,两排所述木桩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低于与所述坡岸区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高度差优选为40

60cm,如40cm、50cm或60cm,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留有间距,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自下向上包括沸石层4、种植层5和砾石层6,所述砾石层的顶面低于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
[0021]所述种植层优选为芦苇杆渣与土壤的混合层,芦苇杆渣与土壤的混合比例优选为1:10

1:5,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优选为对污染物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7为禾本科植物或草本植物,如芦苇、黄花鸢尾或茭白等,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向上伸出所述砾石层。
[0022]所述沸石层的高度优选为15

25cm,如15cm、20cm或25cm。所述种植层的高度优选为15

25cm,如15cm、20cm或25cm。所述砾石层的高度为5

15cm,如5cm、10cm或15cm。
[0023]所述灌木种植带可对河道边坡起到固土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可初步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所述梯级净化区可进一步对径流中的污染
物进行削减,使所述生态护坡既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又具有污染物削减功能。所述梯级净化区一方面可通过所述填料中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减少污染入河,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削减,两种污染物削减方式组合使用,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强,治理效果好。
[0024]两排所述木桩自所述坡岸区向所述河道的方向优选均以上部向河岸方向倾斜的方式向下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两排所述木桩与河流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均为100
°
。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与所述砾石层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优选为20

30cm,如20cm、25cm或30cm,使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所述砾石层的上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能够对径流进行缓存,增加入河径流与所述填料和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的接触时间,提高对入河径流中的污染物的削减和治理效果。径流逐渐汇入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空间,使两排所述木桩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坡岸区和梯级净化区,所述梯级净化区位于所述坡岸区与河道之间,所述坡岸区的上部为灌木种植带,所述坡岸区的下部为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带,所述梯级净化区包括两排与河道平行的木桩,两排所述木桩的底端均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低于与所述坡岸区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两排所述木桩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自下向上包括沸石层、种植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顶面低于与河道相邻的所述木桩的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种植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或草本植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阶梯式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沸石层的高度为15

25cm,所述种植层的高度为15

25cm,所述砾石层的高度为5

15c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阶梯式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木桩自所述坡岸区向所述河道的方向均以上部向河岸方向倾斜的方式向下插入河道边坡的基础土层中,两排所述木桩与河流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翟冰董磊邓斌黄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邦山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