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及空调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49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罩体,所述的罩体上分布有沿内外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第一通道中至少有一段其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能够降低进入空调外机内部的气体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应用有前述防护罩的空调外机,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空调外机,防护罩内的第一通道更加靠近空调外机的进风口,使冷凝温度更低,利于冷凝器换热,使空调外机的系统能效更高。机的系统能效更高。机的系统能效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及空调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外机防护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护罩及应用有该防护罩的空调外机。

技术介绍

[0002]空调(Air Conditioner),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一般分为内机和外机,其中,空调外机主要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轴流风扇,冷凝器大多采用翅片盘管式结构且靠近进风口设置,轴流风扇靠近出风口设置。空调外机的工作原理为: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的其他送入冷凝器中,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变成高温空气,随后,轴流风扇对冷凝器进行散热使高温空气从出风口排出。
[0003]由于空调外机长年悬挂于室外经受日晒雨淋和风尘侵蚀,冷凝器翅片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造成大量灰尘集聚于冷凝器翅片上而使冷凝器翅片堵塞,影响空调外机的换热,进而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在空调外机上罩设防尘罩以隔绝灰尘进入空调外机内部。
[0004]专利号为ZL201921449346.4(授权公告号为CN21037383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节能型空调外机的防尘隔板,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管,两个所述支撑管均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两个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均安装有第一通风构件,所述第一通风构件包括若干个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转动薄板,两个所述支撑管之间安装有第二通风构件,所述第二通风构件包括若干个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二转动薄板;在空调外机工作时,第一通风构件以及第二通风构件同步进行转动打开以形成风道,实现气流的流通,在空调外机不运转时,第一通风构件以及第二通风构件转动关闭,对空调外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遮挡。该防尘隔板能够有效阻隔灰尘并对空调外机内部的冷凝器和轴流风扇形成保护,但是,该防尘隔板的使用会降低空调外机内外的气体交换速率,容易造成空调外机内部气温较高,影响冷凝器换热进而影响空调外机的系统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进入空调外机内部的气体的温度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该防护罩的空调外机,能够降低冷凝温度从而提高空调外机系统能效。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罩体,所述的罩体上分布有沿内外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第一通道中至少有一段其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减小。
[0008]为了便于防护罩的生产和组装,所述的罩体上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中安装有其轴向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缩小从而在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的第一通道。
[0009]为了使防护罩的通用性更强,所述筒体的外端凸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防护罩安装时,筒体不会占据空调外机内部的空间,无需考虑空调外机内部各部件的分布以避让筒体,使该防护罩的通用性更强。
[0010]为了使防护罩的通风性更好,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横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筒体外端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总和与所述罩体外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4:5~1:1。
[0011]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外部碰撞使筒体发生变形,所述筒体的内端凸于所述罩体的内表面。使用防护罩时,筒体隐藏于空调外机内部,当外部发生碰撞时,罩体能够避免筒体发生变形。
[0012]为了便于组装防护罩,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的罩体螺纹连接。筒体和罩体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如,筒体周壁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卡脚,罩体的第二通道壁面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卡槽,弹性卡脚对应卡入卡槽中。螺纹连接或卡扣结构连接的设计,使防护罩在运输时,可将罩体和筒体分离,组装时,再将筒体和罩体连接,能够有效避免运输途中碰撞造成的筒体变形。
[0013]为了减轻防护罩的重量,所述的罩体包括间隔设于内侧和外侧的两块板体,所述的筒体被约束于所述的两块板体之间。通过采用两块板体约束筒体的设计,而不是直接在实心板体上成型出第二通道,能够有效减少罩体的用料,使罩体更轻,生产成本更低;而且,防护罩表面更加平整,筒体隐藏于板体之间,更不容易因外部碰撞产生变形。
[0014]为了便于板体和筒体的连接,所述的内侧的板体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的内端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的外侧的板体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的外端连通的第二开口,且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通道;所述筒体的内端面、外端面分别贴设于所述的内侧的板体的外表面、所述的外侧的板体的内表面。
[0015]为了使防护罩上第一通道的分布更加紧凑,相邻两第一通道的外端边缘至少局部相接触。
[0016]同样地,为了使防护罩的通风性更好,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道外端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总和与所述罩体外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4:5~π:4。
[0017]为了使第一通道对进入空调外机内部的气体的降温效果更好,所述第一通道内端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外端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的16~ 36%。
[0018]为了使防护罩的通风效果更好更均匀从而使空调外机内部的冷凝器换热效果更好,所述的第一通道有多个,且以矩阵方式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的罩体上。
[0019]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前所述的防护罩的空调外机,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防护罩通过在罩体上设置内外贯通的第一通道,且使第一通道中至少有一段其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减小,由
于焦耳

汤姆逊效应,空气经过该第一通道受压后释放使气温降低,从而使进入空调外机内部的气体的温度更低;应用有该防护罩的空调外机,防护罩内的第一通道更加靠近空调外机的进风口,使冷凝温度更低,利于冷凝器换热,使空调外机的系统能效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空调外机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
[00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包括罩体1,该罩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包括具有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的罩体(1),所述的罩体(1)上分布有沿内外方向贯通的第一通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第一通道(20)中至少有一段其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1)上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中安装有其轴向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筒体(2),所述筒体(2)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从外到内逐渐缩小从而在所述筒体(2)的内部形成所述的第一通道(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的外端凸于所述罩体(1)的外表面(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0)的内壁横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筒体(2)外端的内壁横截面所围成的面积总和与所述罩体(1)外表面的面积的比例为4:5~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的内端凸于所述罩体(1)的内表面(11)。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的外周壁与所述的罩体(1)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外机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1)包括间隔设于内侧和外侧的两块板体(10),所述的筒体(2)被约束于所述的两块板体(10)之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颖郑军妹张旭东戴九松吴梦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