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34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II),所述上模具(I)和所述下模具(II)能够将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夹设于二者中间而进行热压,且所述上模具(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或,且所述下模具(I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二冷却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既对膜电极或双极板完成热压、还能同时对其热压过程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作用,有效控制热压过程中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有效区域内的温度,使得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有效区域内温度降低,防止其性能下降或者损毁。防止其性能下降或者损毁。防止其性能下降或者损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常规燃料电池在制作膜电极和双极板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热压这一操作。膜电极中的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时将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降低其发电效率,甚至彻底损毁。这就要求在热压过程中对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有效区域进行降温保护。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在热压操作环节膜电极中的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时将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降低其发电效率,甚至彻底损毁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制造过程在热压操作环节膜电极中的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时将遭到不可逆的破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包括:
[0006]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能够将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夹设于二者中间而进行热压,且所述上模具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或,且所述下模具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二冷却通道。
[0007]优选地,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具底板,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具底板,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底板和所述下模具底板之间,而被所述上模具底板和所述下模具底板挤压而形成热压。r/>[0008]优选地,所述上模具还包括上模具冷却板,所述上模具底板具有从其第一侧面贯穿至其第二侧面的第一通槽,所述上模具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的朝向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的一侧面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贴合设置,且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 /或,
[0009]所述下模具还包括下模具冷却板,所述下模具底板具有从其第三侧面贯穿至其第四侧面的第二通槽,所述下模具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中,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的朝向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的一侧面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贴合设置,且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0010]优选地,所述上模具还包括上模具隔热板,所述上模具隔热板也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且所述上模具隔热板与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相接设置、且位于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相背的一侧面;和/或,所述下模具还包括下模具隔热板,所述下模具隔热板也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中,且所述下模具隔热板与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相接设置、且位于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相背的一侧面。
[0011]优选地,所述上模具隔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后其外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的第一侧面平齐,内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的第二侧面对齐,所述上模具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后其外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的第二侧面平齐;和或,
[0012]所述下模具隔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后其外表面与所述下模具底板的第三侧面平齐,内表面与所述下模具底板的第四侧面对齐,所述下模具冷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后其外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的第四侧面平齐。
[0013]优选地,所述上模具隔热板的朝向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以允许所述上模具冷却板设置于其中;和/或,所述下模具隔热板的朝向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以允许所述下模具冷却板设置于其中。
[0014]优选地,所述上模具隔热板上与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的第一冷却流道的进口或出口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模具底板上与所述上模具冷却板的第一冷却流道的进口或出口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处还设置有上模具接头;和/或,
[0015]所述下模具隔热板上与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的第二冷却流道的进口或出口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下模具底板上与所述下模具冷却板的第二冷却流道的进口或出口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处还设置有下模具接头。
[0016]优选地,所述上模具接头上还设置有上模具隔热套;和/或,所述下模具接头上还设置有下模具隔热套。
[0017]优选地,所述上模具冷却板能够通过螺接固定到所述上模具隔热板上,所述上模具隔热板能够通过螺接固定到所述上模具底板上;和/或,
[0018]所述下模具冷却板能够通过螺接固定到所述下模具隔热板上,所述下模具隔热板能够通过螺接固定到所述下模具底板上。
[0019]优选地,所述上模具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具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且能够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相接。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在上下模具的其中之一的内部设置冷却通道的形式,能够对膜电极或双极板热压时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作用,通过热压模具本身能够既对膜电极或双极板完成热压、还能同时对其热压过程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作用,有效控制热压过程中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有效区域内的温度,使得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有效区域内温度降低,防止其性能下降或者损毁;并且本技术的模具安装制作简单,调整定位销孔位置,适用不同规格膜电极和双极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分解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2俯视图的A

A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的C

C剖视图。
[0026]图5为图2俯视图B

B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8]I、上模具;II、下模具;III、定位销;IV、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1、上模具隔热板;11、第一凹槽;12、第一通孔;2、上模具冷却板;21、第一冷却通道;3、上模具底板;31、第一通槽;32、第二通孔;33、第一定位孔; 34、第一侧面;35、第二侧面;4、上模具隔热套;5、上模具接头;6、下模具底板;61、第二通槽;62、第四通孔;63、第二定位孔;64、第三侧面;65、第四侧面;7、下模具隔热套;8、下模具接头;9、下模具冷却板;91、第二冷却通道;10、下模具隔热板;101、第二凹槽;102、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包括:
[0030]上模具I和下模具II,所述上模具I和所述下模具II能够将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夹设于二者中间而进行热压,且所述上模具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或,且所述下模具I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二冷却通道。
[0031]本技术通过在上下模具的其中之一的内部设置冷却通道的形式,能够对膜电极或双极板热压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II),所述上模具(I)和所述下模具(II)能够将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夹设于二者中间而进行热压,且所述上模具(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和/或,且所述下模具(II)内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水流通的第二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I)包括上模具底板(3),所述下模具(II)包括下模具底板(6),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底板(3)和所述下模具底板(6)之间,而被所述上模具底板(3)和所述下模具底板(6)挤压而形成热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I)还包括上模具冷却板(2),所述上模具底板(3)具有从其第一侧面(34)贯穿至其第二侧面(35)的第一通槽(31),所述上模具冷却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31)中,所述上模具冷却板(2)的朝向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的一侧面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贴合设置,且所述上模具冷却板(2)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通道(21);和/或,所述下模具(II)还包括下模具冷却板(9),所述下模具底板(6)具有从其第三侧面(64)贯穿至其第四侧面(65)的第二通槽(61),所述下模具冷却板(9)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61)中,所述下模具冷却板(9)的朝向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的一侧面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贴合设置,且所述下模具冷却板(9)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通道(9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I)还包括上模具隔热板(1),所述上模具隔热板(1)也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31)中,且所述上模具隔热板(1)与所述上模具冷却板(2)相接设置、且位于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相背的一侧面;和/或,所述下模具(II)还包括下模具隔热板(10),所述下模具隔热板(10)也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61)中,且所述下模具隔热板(10)与所述下模具冷却板(9)相接设置、且位于与所述膜电极或双极板组件(IV)相背的一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水冷的燃料电池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隔热板(1)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31)后其外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3)的第一侧面(34)平齐、内表面与所述上模具底板(3)的第二侧面(35)对齐,所述上模具冷却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31)后其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聪董文超杨其良袁蕴超王海峰王利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