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枫枫专利>正文

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25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包括软导管、固接在软导管上部并靠近其端部的塑料针座以及穿设在软导管内并延伸出来的注射器,其中,软导管上的非穿刺端端口覆盖有分隔膜,注射器上的针头端穿过分隔膜;塑料针座包括针座本体、设于本体上的卡扣固定部、卡扣活动部以及卡扣内卡子,卡子固接在活动部的下部,并在活动部的带动下能够移动至与固定部相互卡接;本体上设有供卡子以及活动部移动的行程腔;本体两侧且位于其外部位置还对称设有蝴蝶翼固定架。通过采用塑料针座、特定方式连接的注射器以及软导管,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解决了单手持针的不稳定性,本装置的结构也增加了其临床的实用性,从而能够广泛应用在医学器材技术领域。材技术领域。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临床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动脉留置针是一种带有正压密封阀的动脉穿刺套管针,其包括:塑料针座、留置软导管、空心针芯、回血管及翼型固定架,穿刺成功后将软导管送入血管,退出空心针芯,然后固定。临床使用存在的缺点是:经常出现穿刺失败以及造成皮肤压伤,原因有以下几点:1)无处理回血装置,穿刺进入血管后,退出空心针芯时易造成出血,容易导致操作者紧张而造成针管移位,进而穿刺失败;2) 穿刺进入血管后,需变换手势推进软导管,容易造成针管移位,导致穿刺失败;3)单手持针进行穿刺时技术要求较高,进针时稳定性较差,容易脱手,进而造成穿刺失败;4)由于回血管较短,空心针芯穿刺进入血管后,回血管很快充满,无法判断针尖是否全部进入血管,容易造成软导管推进失败,继而穿刺失败;5)现有的留置针非完全密闭式,穿刺过程时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容易造成血液污染;6)软导管与塑料针座连接处呈方形,易压坏穿刺口皮肤,造成穿刺口扩大,进而容易造成穿刺口渗血过多或皮肤溃烂; 7)翼型固定架较小,不易固定,容易造成针管脱出。
[0003]因此,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动脉留置针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包括软导管、固接在软导管上部并靠近其端部的塑料针座以及穿设在软导管内并延伸出来的注射器,其中,所述软导管上的非穿刺端端口覆盖有分隔膜,所述注射器上的针头端穿过分隔膜;所述塑料针座包括针座本体、设于本体上的卡扣固定部、卡扣活动部以及卡扣内卡子,所述卡子固接在活动部的下部,并在活动部的带动下能够移动至与固定部相互卡接;所述本体上设有供卡子以及活动部移动的行程腔;所述本体两侧且位于其外部位置还对称设有蝴蝶翼固定架。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软导管端部延长设置一外扩的套管部,所述分隔膜封闭在套管部的自由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上部间距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楞,所述凸楞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凹槽相互卡接;所述活动部活动套设在一横梁上,所述横梁下端面与本体之间呈预定距离;所述卡子位于横梁下端面与本体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从行程腔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本体上带凸楞的一端高于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凸楞设为弹性结构,并设为倒L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穿出软导管一端设为外部呈弧面的锥形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蝴蝶翼固定架上设有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设为带有空心针芯以及注射筒的结构。
[0012]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通过采用塑料针座、特定方式连接的注射器以及软导管,从而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解决了单手持针的不稳定性,降低技术要求,方便新手操作,而且,本装置的结构也增加了其临床的实用性,减少耗材浪费,功能性也更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塑料针座与软导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结合附图1

3,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包括软导管1、固接在软导管1上部并靠近其端部的塑料针座 2以及穿设在软导管1内并延伸出来的注射器3,其中,软导管1上的非穿刺端端口覆盖有分隔膜4,注射器3上的针头端5穿过分隔膜4;塑料针座2包括针座本体21、设于本体21上的卡扣固定部22、卡扣活动部23以及卡扣内卡子24,卡子24固接在活动部23的下部,并在活动部23的带动下能够移动至与固定部22相互卡接;本体21上设有供卡子24以及活动部23移动的形成腔;本体21两侧且位于其外部位置还对称设有蝴蝶翼固定架6。
[0019]通过采用本装置,能够提高临床穿刺时的成功率,解决单手持针的不稳定性,降低技术要求,方便新手操作,且能够提高其实用性,减少耗材。本装置增加了单手持针操作的稳定性,方便操作者控制角度、进针的稳定性,技术要求也降低,进针成功后推进软导管也无需变换手势,实用性更强由于设置了分隔膜 4,从而能够阻止在穿刺的过程中接触血液,减少血液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血液污染,更加安全可靠。本装置能够达到很好地推进软导管1的目的,成功率更高;该装置可以在第一次穿刺失败时,无需退出针管,直接进行二次穿刺,即使退出,其回血装置依旧完好,保证了穿刺成功率,同时降低了耗材的消耗,避免浪费。
[0020]在利用本装置进行穿刺的过程中,由于设置了注射器3,从而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利用注射器3来进行负压穿刺,一旦进入血管,立即可见回血,进而完成置管操作。
[0021]软导管1端部延长设置一外扩的套管部7,分隔膜4封闭在套管部7的自由端。
[0022]通过设置套管部7,能够达到方便与注射器3进行连接的目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通过设置一分隔膜4,能够达到封闭血液防止遭到被接触的目的。
[0023]活动部23上部间距设有若干凹槽8,固定部22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楞9,凸楞9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凹槽8相互卡接;活动部23活动套设在一横梁10上,横梁10下端面与本体21之间呈预定距离;卡子24 位于横梁10下端面与本体21之间。
[0024]横梁10从行程腔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本体21上带凸楞9的一端高于本体21的另一端,凸楞9设为弹性结构,并设为倒L型。
[0025]塑料针座2采用长条四棱柱型即可,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一凹陷的轨道,并作为行程腔,横梁10设在距离轨道上端面一定距离的位置,从而在将活动部23套设在横梁上之后能够使得固接在其下部的卡子实现移动,并与软导管1之间有一定的压接。
[0026]本体21的穿出软导管1一端设为外部呈弧面的锥形结构。
[0027]蝴蝶翼固定架6上设有通孔。
[0028]注射器3设为带有空心针芯31以及注射筒32的结构。
[0029]本装置可由单手持针进行操作,操作时,进入皮下后,可适当回抽注射器3从而带着少许负压进行穿刺,当注射器3的空心针芯31穿刺进入血管时,血液沿着空心针芯31进入注射器内的注射筒32,这时候,可进一步抽动注射器3,判断针尖是否已全部进入血管,管道是否通畅,如果是,保持持针手不动,另一只手直接推进软导管1,推进顺利,拔除注射器3,本体21与注射器3连接处的分隔膜4可阻挡血液回流,丢弃注射器3,固定,封管液脉压式冲管,接上肝素帽,操作结束瓦,即完成整个穿刺过程。
[0030]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导管、固接在软导管上部并靠近其端部的塑料针座以及穿设在软导管内并延伸出来的注射器,其中,所述软导管上的非穿刺端端口覆盖有分隔膜,所述注射器上的针头端穿过分隔膜;所述塑料针座包括针座本体、设于本体上的卡扣固定部、卡扣活动部以及卡扣内卡子,所述卡子固接在活动部的下部,并在活动部的带动下能够移动至与固定部相互卡接;所述本体上设有供卡子以及活动部移动的行程腔;所述本体两侧且位于其外部位置还对称设有蝴蝶翼固定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导管端部延长设置一外扩的套管部,所述分隔膜封闭在套管部的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上部间距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枫枫
申请(专利权)人:郑枫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