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00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包括配药罐、分散器、第一投药泵、文丘里射流器、导气管、流量计和控制箱,所述配药罐竖直设置,在配药罐的顶部设有加药口,且在加药口的一侧设有与配药罐连通的进水管路;所述第一投药泵设置在配药罐外部,其进口端通过第一进药管路与配药罐连通,而出口端通过第一出口管路分别与出药管路和回流管路连通,在出药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所述回流管路与分散器连通,所述分散器设于配药罐的内底面上,用于分散经回流管路回流的药剂;所述文丘里射流器设置在回流管路上,所述导气管与文丘里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控制箱通过电路与第一投药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能源利用率高且维修方便。维修方便。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药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药装置是一种可将固体药剂溶解或浓液药剂稀释配制成特定浓度溶液,并通过自配加药泵将药剂输送到指定投加点的装置。加药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工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水处理科研实验室。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加药装置多是由溶药箱、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部件、离心加药泵和电气部件组成。由于工程实际所需药剂投加量小,使得离心加药泵即使在最小流量条件下作业,也远大于所需药剂投加量,大部分药剂回流至溶药箱中而造成能源利用率低。此外,用于加药装置的离心加药泵多选择价格昂贵的小流量计量泵,使得设备成本增加。部分加药装置还需配设计量隔膜泵,也增加了设备成本。现有加药装置采用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需专门配套搅拌电机或外接风机、空压机等,导致设备能耗较大。由于加药装置配套设置的电气部件多,使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量大。
[000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设备成本高以及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包括配药罐、分散器、第一投药泵、文丘里射流器、导气管、流量计和控制箱,所述配药罐竖直设置,在配药罐的顶部设有加药口,且在加药口的一侧设有与配药罐连通的进水管路;
[0006]所述第一投药泵设置在配药罐外部,其进口端通过第一进药管路与配药罐连通,而出口端通过第一出口管路分别与出药管路和回流管路连通,在出药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所述回流管路与分散器连通,所述分散器设于配药罐的内底面上,用于分散经回流管路回流的药剂;
[0007]所述文丘里射流器设置在回流管路上,所述导气管与文丘里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
[0008]所述控制箱通过电路与第一投药泵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分散器的中心轴线与配药罐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分散器包括进口通道、中心室和分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竖直设置,其底端与回流管路连通,而顶端与中心室连通,所述分散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散通道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沿中心室的外周边间隔设置,所述分散通道与中心室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中心室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多个分散通道环向等间距设置。
[0011]优选的,各分散通道的中心轴线和该中心轴线与中心室圆周上交点所在的切线间的夹角为30
°‑
70
°

[0012]优选的,所述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还包括第二投药泵,所述第二投药泵设在配药
罐的外部,所述第二投药泵的进口端通过第二进药管路与配药罐连通,而出口端通过第二出口管路分别与出药管路和回流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投药泵通过电路与控制箱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上的注水阀,设置在第一进药管路上的第一进口阀,设置在第二进药管路上的第二进口阀,设置在第一出口管路上的第一出口阀,设置在第二出口管路上的第二出口阀,设置在出药管路上的投药控制阀,设置在回流管路上的回流控制阀,设置在导气管上的气量控制阀。
[0014]优选的,所述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还包括液位计和排液管路,所述液位计竖直设置在所述配药罐上,用于监测配药罐内的液位,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进口通道连通,在所述排液管路上设有排液阀。
[0015]优选的,所述配药罐包括封板、柱状筒体和倒置的空心圆锥体,所述柱状筒体和倒置的空心圆锥体上下竖直设置且二者共轴,所述封板设置在柱状筒体的顶部,所述加药口和进水管路均设置在封板上,所述分散器设置在空心圆锥体内。
[0016]优选的,所述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配药罐外部一侧的加药梯,在所述加药梯上设置护栏。
[0017]优选的,在所述加药梯的顶部设有操作平台,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操作平台上。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所述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在投药前,关闭出药管路,开启回流管路,通过第一投药泵将配药罐内的药剂引出并通过回流管路回流,回流的药剂经文丘里射流器由导气管导入的气体充分混匀,并经分散器以射流形式分散至配药罐内,使得配药罐内的药剂混匀。待配药罐内的药剂混匀后,开启出药管路和回流管路,通过第一投药泵引出的药剂根据实际投药量需求经出药管路完成投药作业,而多余药剂通过回流管路回流,回流药剂通过第一投药泵和文丘里射流器为其提供回流动力,并经分散器实现配药罐内药剂始终呈混匀状态。本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能源利用率高且维修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设备成本高以及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量大的问题。
[002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2是图1中第一投药泵、出药管路和回流管路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配药罐的局部剖视结构);
[0024]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5]图4是图2中分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中A

A剖面图;
[0027]其中,1、配药罐,1.1、加药口,2、分散器,2.1、进口通道,2.2、中心室,2.3、分散通道,3、第一投药泵,4、文丘里射流器,5、导气管,6、流量计,7、控制箱,8、第一进药管路,9、第
一出口管路,10、出药管路,11、回流管路,12、第二投药泵,13、第二进药管路,14、第二出口管路,15、液位计,16、排液管路,17、加药梯,18、操作平台,19、进水管路,2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参见图1

5,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包括配药罐1、分散器2、第一投药泵3、文丘里射流器4、导气管5、流量计6和控制箱7,所述配药罐1竖直设置,在配药罐1的顶部设有加药口1.1,且在加药口1.1的一侧设有与配药罐1连通的进水管路19;
[0031]所述第一投药泵3设置在配药罐1外部,其进口端通过第一进药管路8与配药罐1连通,而出口端通过第一出口管路9分别与出药管路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药罐(1)、分散器(2)、第一投药泵(3)、文丘里射流器(4)、导气管(5)、流量计(6)和控制箱(7),所述配药罐(1)竖直设置,在配药罐(1)的顶部设有加药口(1.1),且在加药口(1.1)的一侧设有与配药罐(1)连通的进水管路(19);所述第一投药泵(3)设置在配药罐(1)外部,其进口端通过第一进药管路(8)与配药罐(1)连通,而出口端通过第一出口管路(9)分别与出药管路(10)和回流管路(11)连通,在出药管路(10)上设置流量计(6),所述回流管路(11)与分散器(2)连通,所述分散器(2)设于配药罐(1)的内底面上,用于分散经回流管路(11)回流的药剂;所述文丘里射流器(4)设置在回流管路(11)上,所述导气管(5)与文丘里射流器(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控制箱(7)通过电路与第一投药泵(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器(2)的中心轴线与配药罐(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分散器(2)包括进口通道(2.1)、中心室(2.2)和分散通道(2.3),所述进口通道(2.1)竖直设置,其底端与回流管路(11)连通,而顶端与中心室(2.2)连通,所述分散通道(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散通道(2.3)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沿中心室(2.2)的外周边间隔设置,所述分散通道(2.3)与中心室(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室(2.2)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多个分散通道(2.3)环向等间距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搅拌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分散通道(2.3)的中心轴线和该中心轴线与中心室(2.2)圆周上交点所在的切线间的夹角为30
°‑
7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灿李向辉蒋晓松蔡青田石强寻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