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景江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80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2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至少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内腔配备有第一单向阀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气缸外部的一端的管口为密封状态,所述进气管的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通气孔,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微型通气孔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调节部;所述进气调节部按照能够改变所述进气调节部所遮挡的所述微型通气孔的数量而调节患者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方式通过螺纹杆与所述固定块活动地连接;通过该配置方式,患者可以通过旋转所述螺纹杆而移动所述进气调节部,从而改变所述进气调节部所遮挡的微型通气孔的数量,最终实现对吸气训练的强度的调节。的调节。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心内科治疗的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因为患者在进行心内科手术之后,其呼吸功能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身体供氧,进而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所以患者需要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现有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由于不能自由地调节训练强度,因而在患者恢复的不同时期不能适应不同的强度,使得呼吸训练的针对性不强。为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1105084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气缸、导气管和推板,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气缸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气缸上端与顶盖,所述气缸前端设有连接头,所述导气管前端设有橡胶制成的封堵嘴,所述导气管一端通过密封螺栓以密封的方式连接在连接头上,所述推板安装在气缸内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封堵嘴和导气管来使推板对推杆进行工作,使推杆推动标识板并带动弹簧,便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效果比较理想;2)在标记筒上设有刻度线,可以通过自己的恢复情况来增加或减少训练量,可以通过刻度线来调整训练强度等。但是,该技术存在以下的技术不足:该技术仅能进行呼气训练,而不能进行吸气训练,进而更不能根据患者康复的不同阶段来调整吸气训练的强度。因而导致处于康复的不同阶段的患者所进行的呼吸训练的针对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至少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内腔配备有第一单向阀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气缸外部的一端的管口为密封状态。所述进气管的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通气孔。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微型通气孔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调节部。在患者需要调节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进气调节部按照能够改变所述进气调节部所遮挡的所述微型通气孔的数量而调节患者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方式通过螺纹杆与所述固定块活动地连接。
[000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按照能够便于旋转所述螺纹杆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有旋钮。
[000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气缸内腔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按照能够便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方式通过密封螺栓与呼吸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000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按照能够便于患者罩住口鼻而进行
呼吸训练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有呼吸面罩。
[000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内腔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按照能够被患者经所述呼吸面罩所呼出的气体所推动而沿着所述气缸内壁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气缸的内壁活动地连接。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推板的边缘按照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气缸之间的气密性的方式设置有密封橡胶套。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标记筒。所述标记筒内部按照能够标记出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量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推板。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与所述标记筒相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推板按照能够反映出所述气缸内患者呼出的气体的容量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推板通过能够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杆可拆卸地连接。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推板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按照能够将所述第二推板拉回至其初始位置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标记筒靠近所述气缸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标记筒的侧面按照能够便于患者观察其所呼出的气体的容量的方式设置有刻度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包括:
[0015]通过在气缸的一侧连接内腔配备有第一单向阀的进气管,进气管位于气缸外部的一端的管口为密封状态,进气管的这一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通气孔,进气管靠近微型通气孔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螺纹杆活动地连接于进气调节部,通过该配置方式,患者可以通过旋转螺纹杆而移动进气调节部,从而改变进气调节部所遮挡的微型通气孔的数量,最终实现对吸气训练的强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简化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进气调节部与进气管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简化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列表
[0019]1:气缸
ꢀꢀꢀꢀꢀꢀꢀꢀꢀ
2:第一单向阀
ꢀꢀꢀꢀꢀꢀꢀꢀꢀꢀ
3:进气管
[0020]4:固定块
ꢀꢀꢀꢀꢀꢀꢀ
5:进气调节部
ꢀꢀꢀꢀꢀꢀꢀꢀꢀꢀ
6:螺纹杆
[0021]7:旋钮
ꢀꢀꢀꢀꢀꢀꢀꢀꢀ
8:连接头
ꢀꢀꢀꢀꢀꢀꢀꢀꢀꢀꢀꢀꢀꢀ
9:密封螺栓
[0022]10:呼吸管
ꢀꢀꢀꢀꢀꢀ
11:呼吸面罩
ꢀꢀꢀꢀꢀꢀꢀꢀꢀꢀꢀ
12:第一推板
[0023]13:密封橡胶套
ꢀꢀ
14:标记筒
ꢀꢀꢀꢀꢀꢀꢀꢀꢀꢀꢀꢀꢀ
15:第二推板
[0024]16:通孔
ꢀꢀꢀꢀꢀꢀꢀꢀ
17:连杆
ꢀꢀꢀꢀꢀꢀꢀꢀꢀꢀꢀꢀꢀꢀꢀ
18:弹簧
[0025]19:刻度线
ꢀꢀꢀꢀꢀꢀ
301:微型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7]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包括气缸1。气缸1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内腔配备有第一单向阀2的进气管3。进气管3位于气缸1外部的一端的管口为密封
状态。进气管3的远离气缸1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通气孔301。进气管3靠近微型通气孔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靠近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调节部5。在患者需要调节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情况下,进气调节部5按照能够改变进气调节部5所遮挡的微型通气孔301的数量而调节患者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方式通过螺纹杆6与固定块4活动地连接。优选地,气缸1可以呈圆柱体形。优选地,第一单向阀2的方向可以为通向气缸1的方向。通过该设置方式,进气管3仅能够用于从外界吸入气体至气缸1之中,而不能将气体从进气管3排出气缸1。优选地,进气管3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气缸1的底部。优选地,微型通气孔301可以设置进气管3端面的一侧,也可以对称地设置于进气管3端面的两侧。其中,进气管3侧面的微型通气孔301是用于将进气管3与外部大气连通。优选地,微型通气孔301可以设置一列,也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至少包括气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内腔配备有第一单向阀(2)的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位于所述气缸(1)外部的一端的管口为密封状态,所述进气管(3)远离所述气缸(1)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通气孔(301),所述进气管(3)靠近所述微型通气孔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靠近所述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调节部(5),其中,在患者需要调节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情况下,所述进气调节部(5)按照能够改变所述进气调节部(5)所遮挡的所述微型通气孔(301)的数量而调节患者吸气训练的强度的方式通过螺纹杆(6)与所述固定块(4)活动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远离所述固定块(4)的一端按照能够便于旋转所述螺纹杆(6)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有旋钮(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气缸(1)内腔的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按照能够便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方式通过密封螺栓(9)与呼吸管(1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10)的另一端按照能够便于患者罩住口鼻而进行呼吸训练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有呼吸面罩(1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内腔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江陈娟曾依龙
申请(专利权)人:张景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