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包括支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分别由上向下依顺序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以夹设超声波发射探头,所述第二夹具用以夹设物件,所述第三夹具用以夹设超声波接收探头,如此使得超声波发射探头、物件和超声波接收探头由上向下依次间隔分布,如此实现对物件进行灵活的超声检测,同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还可灵活的适应不同规格的声波发射探头、物件和超声波接收探头的安装,使得其适应性强。使得其适应性强。使得其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
[0001]本技术属于超声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
技术介绍
[0002]非共线混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手段,对试件的损伤和缺陷过程预测有一定的意义。因检测成本低且操作方便,非共线横波和横波混频检测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共线混频检测技术。在混频检测过程中,探头和试件表面添加相应的耦合剂,然后人手紧握超声波探头,或者使用现有的超声波探头夹具夹持超声波探头,并贴紧与被测试样表面,然后进行检测。目前被测试件会处于不同状态,例如两边探头受压、受力不均等状态,探头和试件所处的状态对实验结果是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混频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采用一种可调节试验夹具辅助非共线混频超声波进行检测。
[0003]现在超声波探头所有的缺陷:1、所能夹持的探头单一,不能根据实际要求而改变,对试件尺寸也有很大限制2、由于人为因素影响,两个发射探头所在的位置和、力度、角度都存在一定误差,这将会造成检测误差3、并且实验需要多人配合,很麻烦,对实验的进展有影响4、在测量时难以保证探头和试件是在理想的相对位置,这会降低实验精度。5、在测量时无法保证探头的安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安装不同规格物件、超声波发射探头和超声波接收探头的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包括支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分别由上向下依顺序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夹具用以夹设超声波发射探头,所述第二夹具用以夹设物件,所述第三夹具用以夹设超声波接收探头。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超声波发射探头、物件和超声波接收探头由上向下依次间隔分布,如此实现对物件进行灵活的超声检测,同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还可灵活的适应不同规格的声波发射探头、物件和超声波接收探头的安装,使得其适应性强。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方形框、第一滑杆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方形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滑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方形框内,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形框的左右两侧的侧边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框的前后侧上分别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以推动靠近其的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一方形框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两个所述第一滑杆在对应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推动下滑动至相互靠近以将所述超声波发射探头夹紧在二者之间,或滑动至相互远离以将所述超声波发射探头松开。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如此使得两个第一滑杆对应的第一推动件推动二者滑动至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即可实现其对超声波发射探头的夹紧或松开。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方形框的前后两侧的侧边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沿前后贯穿其的腰圆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纹端依次穿过对应所述第一滑杆和方形孔对应侧边的腰圆孔,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纹端,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对应所述第一螺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方形框对应侧的侧边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杆之间。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拧紧或拧松所述第一螺母,此时第一弹簧使得第一滑杆始终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盖端相抵,从而实现第一滑杆的沿前后方向移动。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方形框、第二滑杆和调节件,所述第二方形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杆设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第二滑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方形框内,所述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方形框的左右两侧的侧边滑动连接,所述调节件至少设有一个,且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滑杆上,其用以调节两个所述第二滑杆之间的间距以将所述物件夹紧或松开。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利用调节件来调节两个所述滑杆之间的间距来其对物件的夹紧或松开。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两个所述第二滑杆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沿前后贯穿其的腰圆孔,所述第二螺栓的螺纹端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滑杆上的腰圆孔,所述第二螺母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纹端,所述物件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滑杆之间,拧紧或拧松所述第二螺母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二滑杆将所述物件夹紧或松开。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夹具包括第三方形框、两个第三滑杆、两个滑板和两个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三方形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第三滑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三方形框内,两个所述第三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方形框的左右两侧的侧边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在两个所述第三滑杆之间,每个所述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滑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方形框左右两侧的侧边上,其用以推动靠近其的滑板移动至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超声波接收探头夹紧在二者之间或松开。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超声波接收探头夹紧方便,同时可灵活的调整所述超声波接收探头在水平面内作二维移动以使得其探测精度更高。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第三螺栓、第三螺母和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滑板以及所述第三方形框左右两侧的侧边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腰圆孔,每个所述第三螺栓的螺纹端依次穿过对应所述滑板和第三方形框上对应侧侧边上的腰圆孔,所述第三螺母螺纹安装在对应所述第三螺栓的螺纹端,所述第二弹簧套在对应所述螺栓上,并位于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三方形框对应侧的侧边之间,拧紧或拧松所述第三螺母以使得对应的所述滑板沿两个所述第三滑杆左右滑动。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同时能灵活的调整超声波接收探头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的结构简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夹具的结构简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夹具的结构简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夹具与支架的装配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的局部图。
[0024]图中:1支架、11立柱、12第四螺母、13第五螺母、2第一夹具、21第一方形框、22第一滑杆、23第一推动件、231第一螺栓、232第一螺母、233第一弹簧、3第二夹具、31第二方形框、32第二滑杆、321托起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和第三夹具(4),所述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和第三夹具(4)分别由上向下依顺序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一夹具(2)用以夹设超声波发射探头,所述第二夹具(3)用以夹设物件,所述第三夹具(4)用以夹设超声波接收探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2)包括第一方形框(21)、第一滑杆(22)和第一推动件(23),所述第一方形框(21)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滑杆(22)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杆(2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方形框(21)内,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杆(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形框(21)的左右两侧的侧边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框(21)的前后侧上分别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23),所述第一推动件(23)用以推动靠近其的第一滑杆(22)在所述第一方形框(2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两个所述第一滑杆(22)在对应所述第一推动件(23)的推动下滑动至相互靠近以将所述超声波发射探头夹紧在二者之间,或滑动至相互远离以将所述超声波发射探头松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23)包括第一螺栓(231)、第一螺母(232)和第一弹簧(233),两个所述第一滑杆(22)和所述第一方形框(21)的前后两侧的侧边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沿前后贯穿其的腰圆孔,所述第一螺栓(231)的螺纹端依次穿过对应所述第一滑杆(22)和方形孔对应侧边的腰圆孔,所述第一螺母(232)螺纹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栓(231)的螺纹端,所述第一弹簧(233)套设在对应所述第一螺栓(23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方形框(21)对应侧的侧边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杆(2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非共线混频无损检测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3)包括第二方形框(31)、第二滑杆(32)和调节件(33),所述第二方形框(31)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杆(32)设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第二滑杆(3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方形框(31)内,所述第二滑杆(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方形框(31)的左右两侧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新,刘明明,陈泳廷,李森,李梦龙,苗育茁,黄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