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缓冲罐、丙酮收集罐、第一、第二冷凝器,第一缓冲罐通过第一管路用于接收低温乙炔气,第一缓冲罐的罐顶与第一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气口通过风机与第二缓冲罐的内空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该丙酮收集罐的罐底设置导淋阀,第二缓冲罐的罐顶设置第三管路,用于对反应器提供乙炔气,第二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用于接收反应器排出的高温乙炔气,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缓冲罐的内空连通,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可有效分离回收乙炔气原料中的丙酮,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足企业实际需求。足企业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乙炔是化工领域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化工企业利用乙炔作为原料时,通常是利用多个乙炔气瓶,利用乙炔减压器减压后,集中送至乙炔管道,作为原料气使用。
[0003]然而,由于乙炔气瓶中通常添加丙酮作为溶剂使用,利用乙炔气瓶进行供气时,乙炔气不可避免的带出部分丙酮,由于刚排出的乙炔气温度较低(液态变为气态),直接使用冷凝器进行气液分离的效率较低。
[0004]因此,如何有效去除乙炔气原料中的丙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可有效分离回收乙炔气原料中的丙酮,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罐、丙酮收集罐、第二缓冲罐、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缓冲罐的侧壁通过第一管路用于接收低温乙炔气,第一缓冲罐的罐顶与第一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气口通过风机与第二缓冲罐的内空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该丙酮收集罐的罐底设置导淋阀,所述第二缓冲罐的罐顶设置第三管路,用于对反应器提供乙炔气,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用于接收反应器排出的高温乙炔气,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缓冲罐的内空连通,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
[0007]所述第一管路上从上游向下游依次设有单向阀、阻火器、第一阀门。
[0008]所述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的罐底分别设有第二阀门、第三阀门。
[0009]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
[0010]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均为列管式冷凝器,各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均为冷冻水,冷却介质通道为冷凝器的壳程。
[0011]所述第一缓冲罐、丙酮收集罐、第二缓冲罐的罐顶分别设有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均用于与尾气系统相连,各管路上依次设置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
[0012]所述丙酮收集罐的罐顶通过风机与第二缓冲罐的内空相连。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罐、丙酮收集罐、第二缓冲罐、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缓冲罐的侧壁通过第一管路用于接收低温乙炔气,也即,乙炔气瓶通过气体汇流排排出的低温乙炔气(携带少量的丙酮)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第一缓冲罐减速、稳压。第一缓冲罐的罐顶与第一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
气口通过风机与第二缓冲罐的内空相连,第一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该丙酮收集罐的罐底设置导淋阀,减速稳压后的乙炔气进入第一冷凝器,降温,其中的少量的丙酮被分离,进入丙酮收集罐中,乙炔气及大部分丙酮进入第二缓冲罐,进一步降速、稳压。所述第二缓冲罐的罐顶设置第三管路,用于对反应器提供乙炔气,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管程进口用于接收反应器排出的高温乙炔气,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缓冲罐的内空连通,第二冷凝器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的内空连通,经过初步分离的乙炔气进入反应器中,经升温,返回至第二冷凝器,较高温度的乙炔气以及携带的丙酮进入第二冷凝器中,其中的大部分丙酮被冷凝为液态,完成分离,进入丙酮收集罐中,乙炔气经降温后,返回至第一缓冲罐,形成循环,完成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作业,丙酮收集罐中汇集的丙酮可单独收集处理。
[0015]2、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的罐底分别设有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方便排出残留在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的液体,保证分离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6]3、第一缓冲罐、丙酮收集罐、第二缓冲罐的罐顶分别设有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均用于与尾气系统相连,各管路上依次设置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当开启对应的阀门,可将对应罐体内残留的乙炔气排至尾气系统进行处理,保证分离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7]4、丙酮收集罐的罐顶通过风机与第二缓冲罐的内空相连,用于将进入丙酮收集罐内的乙炔气排空,且促使丙酮中溶解的乙炔气释放出并排空,保证分离回收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0020]附图中,1为第一缓冲罐,2为丙酮收集罐,3为第二缓冲罐,4为第一冷凝器,5为第二冷凝器,6为风机,7为导淋阀,8为单向阀,9为阻火器,11为第一管路,12为第二管路,13为第三管路,15为第五管路,16为第六管路,17为第七管路,a为第一阀门,b为第二阀门,c为第三阀门,e为第五阀门,f为第六阀门,g为第七阀门,h为第八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中,未标明的设备或结构,通常为化工领域常见的设备或结构,未标明具体连接方式或安装方式的,通常按照化工领域常规的或商家指导方式进行连接或安装。
[0022]参见图1,为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罐1、丙酮收集罐2、第二缓冲罐3、第一冷凝器4、第二冷凝器5,其中,第一冷凝器4、第二冷凝器5均采用列管式冷凝器,各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均为冷冻水,冷却介质通道为冷凝器的壳程,管程为工艺介质通道。所述第一缓冲罐1的侧壁通过第一管路11用于接收低温乙炔气,也即,第一管路的上游端用于与乙炔气汇流排相连,乙炔由液态转化为汽态,吸热且降温,因此温度较低,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1上从上游向下游依次设有单向阀8、阻火器9、第一阀门a,为了生产安全,通常还向乙炔气汇流排补充氮气。第一缓冲罐1的罐顶与第一冷凝器4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4管程的排气口通过风机6
与第二缓冲罐3的内空相连,第一冷凝器4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2的内空连通,通常的,第一缓冲罐与第一冷凝器之间需要设置两个阀门,第一冷凝器和风机之间、风机和第二缓冲罐之间、第一冷凝器和丙酮收集罐之间均设置有阀门,本实施例中,风机6为罗茨风机。该丙酮收集罐2的罐底设置导淋阀7,用于将汇集在丙酮收集罐底部的丙酮间断性排出。所述第二缓冲罐3的罐顶设置第三管路13,用于对反应器提供乙炔气,通常的,该第三管路上需要设置多个阀门和对应的安全设备等。所述第二冷凝器5的管程进口用于接收反应器排出的高温乙炔气。第二冷凝器5管程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12与第一缓冲罐1的内空连通,第二冷凝器5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2的内空连通。
[0023]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维护罐体,第一缓冲罐1、第二缓冲罐3的罐底分别设有第二阀门b、第三阀门c。通常的,这些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0024]进一步的,为了将残留在各缓冲罐、丙酮收集罐中的乙炔气排出,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第一缓冲罐1、丙酮收集罐2、第二缓冲罐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罐(1)、丙酮收集罐(2)、第二缓冲罐(3)、第一冷凝器(4)、第二冷凝器(5),所述第一缓冲罐(1)的侧壁通过第一管路(11)用于接收低温乙炔气,第一缓冲罐(1)的罐顶与第一冷凝器(4)的管程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4)管程的排气口通过风机(6)与第二缓冲罐(3)的内空相连,第一冷凝器(4)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2)的内空连通,该丙酮收集罐(2)的罐底设置导淋阀(7),所述第二缓冲罐(3)的罐顶设置第三管路(13),用于对反应器提供乙炔气,所述第二冷凝器(5)的管程进口用于接收反应器排出的高温乙炔气,第二冷凝器(5)管程的排气口通过第二管路(12)与第一缓冲罐(1)的内空连通,第二冷凝器(5)管程的排液口与丙酮收集罐(2)的内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炔气原料中丙酮的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上从上游向下游依次设有单向阀(8)、阻火器(9)、第一阀门(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颜邦民,向英,张一军,王剑宇,兰剑平,王娟,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