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13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8
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包括头枕本体,以及将头枕本体固定在手术床上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方向调节杆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一端与头枕本体活动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二端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将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的边缘,并通过调整方向调节杆实现将根据患者需求改变头枕本体位置的功能。实现将根据患者需求改变头枕本体位置的功能。实现将根据患者需求改变头枕本体位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

技术介绍

[0002]侧卧折刀位是行肾脏等手术时的常用体位,该体位的摆放是在常规侧卧位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腰部对准手术床的腰桥部,先把手术床调整为头高脚低位,继而在腰桥部将患者头部向头侧折叠,使得患者的头部、颈椎部偏离脊椎正中线位置,该区域的组织器官易受牵拉而致脊髓、肌肉、神经及血管损伤,特别是麻醉后,由于患者肌肉相对松弛,更易加重损伤。另外,由于患者头部低于心脏水平,头部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眼压及颅内压力过高,易发生眼部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0003]临床上为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通常在摆放侧卧折刀位时联合使用普通的头枕及体位垫将患者的头部垫高,尽可能地使患者的头颈部恢复正常的生理位置,但经常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头枕及体位垫厚度选择较少,垫高后患者的头颈部要么较低,要么过高,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折刀位使得患者的上半身与水平线成角,头枕及体位垫的组合结构常常不稳定,容易倾斜下滑,进而失去应有的头颈部支撑作用,易使局部保护不全。因此,需要一种专门应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
[0004]本技术针对目前临床上行侧卧折刀位手术时,通常使用普通头枕和体位垫垫高患者头颈部,导致垫高后患者的头颈部不易恢复正常生理位置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目前使用的头枕和体位垫的组合结构易发生倾斜下滑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专门应用于侧卧折刀位手术中垫高患者头颈部的体位枕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
[0006]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包括头枕本体,以及将头枕本体固定在手术床上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方向调节杆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一端与头枕本体活动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二端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将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的边缘,并通过调整方向调节杆实现根据患者需求改变头枕本体位置的功能。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固定框,以及和固定框匹配使用的第一固定螺丝;在固定框的上端设置供第一固定螺丝伸入的固定螺纹孔,第一固定螺丝下端设置增大固定面积的固定片,固定片与第一固定螺丝下端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将固定框开口端朝向手术床边缘,第一固定螺丝伸入固定螺纹孔,再将固定片与第一固定螺丝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固定螺丝实现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上的功能。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片与第一固定螺丝的连接方式是插接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
的连接方式。此种连接方式方便第一固定螺丝和固定框的拆卸。
[0009]进一步,所述方向调节杆包括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的第一调节杆,与头枕本体活动连接的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调节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结构实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设置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型调节杆,且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上分别设置锁死结构,以达到对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长度固定的效果。此种设置有效保证了当不同患者位于不同宽度的手术床上时,头枕本体仍然能够合理调整至患者的头部下方。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一端与固定结构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螺丝实现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第一调节杆与固定结构能够在同一平面内发生相对转动。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且面向头枕本体一侧的承托板,设置在第一调节杆上与承托板同侧的第一L型转板,设置在承托板上方且与第一L型转板对角设置的第二L型转板,以及设置在第一L型转板和第二L型转板之间的旋转球,旋转球与第二调节杆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L型转板与第一调节杆之间通过工型转动板一转动连接,第一L型转板与旋转球之间通过工型转动杆二转动连接;第二L型转板与承托板之间通过工型转动板三转动连接,第二L型转板上设置供第二调节杆伸入的贯穿孔,贯穿孔的中心线与第二调节杆的中心线重合;另在第二L型转板上还设置与贯穿孔垂直的纵向孔,纵向孔与贯穿孔连通,纵向孔内设置第三固定螺丝,在第二调节杆上设置对应的供第三固定螺丝伸入的纵向孔;另外,在旋转球、第一L型转板和第二L型转板内分别设置有供工型转动杆一、工型转动杆二和工型转动杆三放置的空间。使用时,第一L型转板位置不动时,通过移动第二调节杆使得旋转球和第二L型转板相对承托板在水平面上转动;第二L型转板位置不动时,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杆使得旋转球和第一L型转板相对第一调节杆在竖直面上转动;无需转动时,通过将第三固定螺丝伸入第二L型转板和第二调节杆上的纵向孔内,实现对第二调节杆位置的固定,从而实现对头枕本体的固定。此种设置保证头枕本体360
°
自由转动时的稳定性,还通过第三固定螺丝实现对头枕本体位置进行有效固定。
[0013]进一步,所述工型转动杆一、工型转动杆二和工型转动杆三的外表面设置为粗糙面;此种设置保证需施加外力后才能改变第二调节杆和第一调节杆之间的旋转角度。
[0014]进一步,所述头枕本体设置为横向可伸缩型,头枕本体包括左头枕和右头枕,右头枕面向左头枕的一侧设置滑动杆,滑动杆的外侧壁设置齿状凸起;左头枕面向右头枕的一侧设置供滑动杆伸入的滑动槽,滑动槽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相向拉动左头枕和右头枕,通过滑动杆在滑动槽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本体横向长度的调节功能。此种设置适用于多种体型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颈部。
[0015]进一步,在所述头枕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舒适度的软垫。
[0016]进一步,在所述头枕本体面向第二调节杆的一侧设置1

2个固定柱,且在第二调节杆上靠近头枕本体的一端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供固定柱伸入的第一伸入孔;固定块两侧还设置与第一伸入孔连通的第二伸入孔,另设置伸入第二伸入孔内的第四固定螺丝,固定柱上设置对应的供第四固定螺丝伸入的第二伸入孔;通过此种方式将固定柱伸入第一伸入孔后,再将第四固定螺丝伸入固定块和固定柱的第二伸入孔内。此种设置保证对头枕本体的固定效果。
[0017]使用时,先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上,并依次将头枕本体与方向调节杆连接,方向调节杆与固定结构连接;再通过合理调节方向调节杆中的第一调节杆与固定结构之间的角度,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角度,最终确定头枕本体的位置,很好地适用于临床上行侧卧折刀位手术的患者。
[0018]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随意调节角度的方向调节杆,以及与方向调节杆连接且横向可调节型的头枕本体,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上行侧卧折刀位手术时,普通头枕加体位垫的组合结构不易使患者头颈部恢复正常生理位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克服了目前使用的头枕和体位垫易发生倾斜下滑的困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包括头枕本体,以及将头枕本体固定在手术床上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和固定结构之间通过方向调节杆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一端与头枕本体活动连接,方向调节杆的第二端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固定框,以及和固定框匹配使用的第一固定螺丝;在固定框的上端设置供第一固定螺丝伸入的固定螺纹孔,第一固定螺丝下端设置增大固定面积的固定片,固定片与第一固定螺丝下端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第一固定螺丝的连接方式是插接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杆包括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的第一调节杆,与头枕本体活动连接的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调节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结构实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设置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型调节杆,且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上分别设置锁死结构,以达到对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长度固定的效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一端与固定结构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螺丝实现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侧卧折刀位的可调节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且面向头枕本体一侧的承托板,设置在第一调节杆上与承托板同侧的第一L型转板,设置在承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李广学王栋梁刘强冯艺高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