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7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包括水箱和水箱上方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立设有湿帘和风扇,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布水件和水泵,所述布水件设于所述湿帘上方,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抽至所述布水件中;所述布水件包括接水位和分流槽,所述接水位用于盛接来自水泵的水;衔接所述接水位设置多条所述分流槽,所有分流槽围绕接水位向外发散设置,所述分流槽的底面开设有通向所述湿帘的通孔。这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中的引水结构可以更加均匀地湿润湿帘,且引水的水流平缓,噪音较小。噪音较小。噪音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生活中,加湿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常见的加湿器包括超声波加湿器和湿帘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为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技术将水雾化为超微粒子,再通过风吹出扩散到空气中,以此来达到加湿的目的,但是这种加湿器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0003]湿帘加湿器采用设置湿帘来增加水的有效蒸发面积,再风机的作用下,可以达到比一般的蒸发式加湿器更高的加湿效率;湿帘加湿器根据湿帘和风扇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上下式和左右式,上下式的湿帘加湿器风扇与湿帘上下设置,由于湿帘底部往往设有水箱,风大部分只能经过湿帘的表面,而难以吹透湿帘面;左右式的结构可以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设于湿帘的两侧,因此风可以吹透湿帘面,湿帘上的水蒸发速度更快,可以达到更好的加湿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左右式的湿帘加湿器在如何使得湿帘既可以被全面均匀持续的被水润湿,又可以避免发出大的噪音方面有所不足,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其中的引水结构可以更加均匀地湿润湿帘,且引水的水流平缓,噪音较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
[0006]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包括水箱和水箱上方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立设有湿帘和风扇,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7]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布水件和水泵,所述布水件设于所述湿帘上方,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抽至所述布水件中;所述布水件包括接水位和分流槽,所述接水位用于盛接来自水泵的水;衔接所述接水位设置多条所述分流槽,所有分流槽围绕接水位向外发散设置,所述分流槽的底面开设有通向所述湿帘的通孔。
[0008]本方案采用了风扇与湿帘左右设置的结构,为湿帘可以更好地被湿润,本方案采用了一种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引水结构来将水箱中的水更好地将湿帘从上到下润湿。其中,布水件主要包括了接水位和分流槽,其中接水位直接接收来自水泵运送上来的水,然后经由与接水位衔接的多条分流槽将水引导至布水件的各处。与现有的很多起到布水功能的结构所不同的是,水在进入到本方案后先后经过了接水位的集中接水、分流槽的引导疏散之后才会经过通孔流入到下方的湿帘中润湿湿帘。若无接水位和分流槽很容易造成水大量从靠近接水位的通孔流走,来不及分布到整个布水件上,使得湿帘各处的湿润情况相差较大,而且水流直接冲击的声音也会较大;采用本方案中的接水位和接水槽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因为水会被接水位承接后较为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分流槽,最后才会从每个分流槽中的通孔流入到湿帘中。而且经过两次引导之后,水流的动能和势能被削弱,流水的声音
减弱,噪音也可以达到更低的水平。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水位设于所述布水件中央。正中央的接水位可以尽量使得到达布水件各处的时间相差不多,水的分布更加均匀。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水位中部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具有平缓的表面,水落到此处时可以顺畅地向四周的分流槽中流去,起到减缓流速与噪音和分流水的功能。
[0011]进一步地,围绕所述接水位设有内围边,所述内围边上设有通向每个所述分流槽的开口;所述接水位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弧形凸起和所述开口。内围边使得落入接水位的水被稍微阻挡,以便在接水位中蓄有一定水位,从而使得在通过开口向周围的分流槽分流水时更加均匀,水量也更加有保证。导流槽可以将水更好地导流到各个开口和分流槽中。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分流槽中设有两个以上所述通孔。两个以上的通孔让水能更加分散地流到下方的湿帘上去,湿帘各处的湿润情况更加接近。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成对设置,每对通孔中部的布水件下表面还连接有向下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的侧面与所述湿帘接触。导流柱起到将来自通孔的水更快更准确地导流到湿帘上去的效果,而分设在导流柱两侧成对的通孔可以从导流柱的两侧注水,使得导流柱侧面成为利用率更高的导流面,与侧面接触的湿帘可以被更好地润湿。
[0014]进一步地,所述布水件的边缘设有外围边,所述分流槽由所述接水位向外围并在尾部与所述外围边相互抵触。外围边将布水件中的水阻挡在内,不会随意流出,分流槽一直延伸到尾部与外围边抵触,使得各个分流槽之间除通过接水位之外是互不连通的,经过接水位分到分流槽中的水不会被其它分流槽分走,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开口的大小来控制进入各个分流槽的水量。
[0015]进一步地,所述布水件呈长方形,所述分流槽的长度随着所述接水位与所述外围边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分流槽的尾部与抵触之处的所述外围边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布水件便于配合整体造型偏上的湿帘,便于与风扇左右并排设置;为了配合长方形的布水件,各个分流槽的长度有所变化。
[0016]进一步地,所述布水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两侧的分流槽的尾部错开设置且数量不同,所述中轴线两侧的通孔也配合错开设置。错开设置的分流槽尾部和通孔在侧向投影时可以尽量保证湿帘在长度方向上的每个位置不会有两处以上的通孔,因此不会在同一宽度上被重复布水,布水更加均匀。除此之外也便于设置长度方向上弯曲延伸形状的湿帘。
[0017]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布水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顶部和湿帘顶部之间;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入水接头,所述入水接头的上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相接,下端正对所述接水位。固定架上的入水接头将来自水泵的水从接水位的正上方输入,保证了水的进入位置,不会直接流到分流槽中去,进而保证了水流分布的均匀。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的爆炸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带有引水结构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解释和说明。
[0024]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包括水箱1和水箱上方的壳体5,所述壳体5内立设有湿帘2和风扇3,所述壳体5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
[0025]所述壳体5内还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布水件41和水泵42,所述布水件 41设于所述湿帘2上方,所述水泵42将所述水箱1中的水抽至所述布水件41中;所述布水件41包括接水位411和分流槽412,所述接水位411用于盛接来自水泵42的水;衔接所述接水位411设置多条所述分流槽412,所有分流槽412围绕接水位411向外发散设置,所述分流槽412的底面开设有通向所述湿帘2的通孔413。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引水结构的湿帘加湿器,包括水箱和水箱上方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立设有湿帘和风扇,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布水件和水泵,所述布水件设于所述湿帘上方,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抽至所述布水件中;所述布水件包括接水位和分流槽,所述接水位用于盛接来自水泵的水;衔接所述接水位设置多条所述分流槽,所有分流槽围绕接水位向外发散设置,所述分流槽的底面开设有通向所述湿帘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位设于所述布水件中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位中部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帘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接水位设有内围边,所述内围边上设有通向每个所述分流槽的开口;所述接水位还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弧形凸起和所述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帘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槽中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演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