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67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包括:容量罐本体,容量罐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五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设在容量罐本体的周侧壁上,第三开口开设于容量罐本体的底部,第五开口开设于容量罐本体的顶部,且第五开口处设有盖板;还包括设置在容量罐本体上、与第三开口的内部通道流量可调节的设置的调节构件,调节构件一端可活动的固定在盖板上,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与第三开口的内部形状尺寸适配。端的外周面与第三开口的内部形状尺寸适配。端的外周面与第三开口的内部形状尺寸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


[0001]本技术涉及氧化铝生产制备系统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铝酸钠溶液具有高温(130度)、强碱(280g/L)、高固含(150g/L)、易析出、及粘稠度高等特性。在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都是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现有铝酸钠溶液运输管道内径大,流量大且不稳定,在管路内容易出现喷发。高温、高压且流量极其不稳定的溶液给连续性的作业工况带来巨大的挑战。例如,对管路中的铝酸钠中成份的分析时,如图1所示,分析仪器的采样方案为在主管路上焊接取样支管,使铝酸钠溶液进入分析仪器,需要设置调节阀来控制进入分析仪器的流量。
[0003]然而,在铝酸钠的连通管路中,通过调节阀的方式依然存在流经调节阀的铝酸钠溶液压力偏大、且流量不稳定的现象。与此同时,现有普通调节阀的阀体由于结构间隙小,故而极易因铝酸钠溶液的析出出现堵塞、卡死,进而造成管路堵塞、失效;由于调节阀内含有垫片、密封圈等易老化、腐蚀零件,故而容易造成泄露;由于调节阀为整体结构的封闭零件并内部结构复杂,故而一旦出现堵塞、卡死、泄露等上述问题时,无法对其单独进行维修,只能关闭整个采用装置并对调节阀进行整体更换,更换成本高且影响铝酸钠溶液的整个产线的正常运作;当调节阀出现卡死时,其内连接螺纹也因堵塞或腐蚀无法转动,故而更换调节阀时须锯断与其相连的管路并焊接新的接头,更换操作繁琐,且工程量大。
[0004]在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转运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研发出能够对铝酸钠溶液具有适应性强且技术可靠的转接设备就显得极为必要。然而现有的调节阀极易因铝酸钠溶液的析出出现堵塞、卡死,还容易出现泄露现象,且更换操作繁琐,需要锯断与其相连的管路并焊接新的接头,工程量大,直接影响氧化铝的生产作业。
[0005]这也构成了需要进一步改进转接设备的设计,以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管路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以解决现有普通调节阀存在的易堵塞、卡死、泄露,且维护不便影响分析仪器实时检测;以及流量不稳定、固体颗粒物容易造成分析仪器内部管路堵塞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包括容量罐本体,容量罐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五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设在容量罐本体的周侧壁上,第三开口开设于容量罐本体的底部,第五开口开设于容量罐本体的顶部,且第五开口处设有盖板;还包括设置在容量罐本体上、与第三开口的内部通道流量可调节的设置的流量调节构件,流量调节构件一端可活动的固定在盖板上,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与第三开口的
内部形状尺寸适配。
[0009]进一步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关于容量罐本体的铅锤面相对间隔布置;或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容量罐本体的同一个侧壁面上;或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设于容量罐本体的两个相邻的侧壁面上。
[0010]进一步地,第一开口为进液口,第二开口为出液口,第三开口为排液口;通过流量调节构件控制第三开口的过流面积,进而调整容量罐本体内部溶液的液面高度,确保第二开口的流量衡定;或者第三开口为进液口,第一开口为排液口,第二开口为出液口。
[0011]进一步地,罐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且与回流管连通。
[0012]进一步地,罐体的底板为呈锥形的锥形板;第三开口位于锥形板的中心。
[0013]进一步地,第四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正上方且与回流管连通,第四开口用于供罐体内的待分析溶液向外溢流后回流至回流管。
[0014]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构件包括用于插入或遮挡第三开口中的堵头,堵头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升降动作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上端与上盖螺纹连接,以在旋转驱动杆时带动堵头上下升降进而调节堵头与第三开口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第三开口的流量大小。
[0015]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构件还包括用于对驱动杆进行导向的导向筒,导向筒垂直连接于盖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且导向筒中设有与驱动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0016]进一步地,容量罐本体为耐高温耐腐蚀结构体,及流量调节构件为耐高温耐腐蚀构件;或者容量罐本体内表面附着有耐高温耐腐蚀层,流量调节构件表面辅助有耐高温耐腐蚀层。
[0017]进一步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开口的进流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出流截面面积。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中,由于容量罐本体具有对溶液的容留作用,以及对第二开口流出样品流量的调节作用,故而可对进入的溶液进行初步的沉淀过滤及缓冲、平稳流速,进而减少进入分析仪器的溶液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降低分析仪器内部管路堵塞的风险,同时对溶液的缓冲作用,使进入分析仪器的溶液流速平稳、均衡,有利于分析仪器的采样分析;其次,本技术的工业分析取样用缓冲调节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耐腐蚀,防堵塞等特点。
[0020]现有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普通调节阀存在的流量不稳定、固体颗粒物容易造成泄露等现象,且更换操作繁琐,需要锯断与其相连的管路并焊接新的接头,工程量大,直接影响氧化铝的生产作业的问题,本技术突破依靠垫片、密封圈等易老化、腐蚀零件,实现流量和/或压力溶液的调节所带来的堵塞、卡死的技术瓶颈,集流量或/和压力调节于一体,很好的解决因腐蚀造成的泄露或堵死问题;大开口的端部设计,可实现对罐体进行维护,清理析出物,大大降低了管路堵塞的风险,减少管路养护工作,极大的提升了维护的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现有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1、容量罐本体;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第三开口;114、第四开口;115、罐体;116、盖板;12、流量调节构件;121、堵头;122、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容量罐本体(11),容量罐本体(1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第三开口(113)、及第五开口,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分设在容量罐本体(11)的周侧壁上,第三开口(113)开设于所述容量罐本体(11)的底部,第五开口开设于所述容量罐本体(11)的顶部,且所述第五开口处设有盖板(116);还包括设置在容量罐本体(11)上、与第三开口(113)的内部通道流量可调节的设置的流量调节构件(12),流量调节构件(12)一端可活动的固定在盖板(116)上,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与第三开口(113)的内部形状尺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关于容量罐本体(11)的铅锤面相对间隔布置;或者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位于容量罐本体(11)的同一个侧壁面上;或者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分设于容量罐本体(1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111)为进液口,第二开口(112)为出液口,第三开口(113)为排液口;通过流量调节构件(12)控制第三开口(113)的过流面积,进而调整容量罐本体(11)内部溶液的液面高度,确保第二开口(112)的流量衡定;或者第三开口(113)为进液口,第一开口(111)为排液口,第二开口(112)为出液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罐体(115)的侧壁上还设有第四开口(114),第四开口(114)位于第二开口(112)的上方且与回流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业转接的缓冲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畅范艺斌王亮邹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