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之中板结构的连接器组,包括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其中,该插头连接器内设有二组插头金属端子组,且一插头接地中板能位于该二组插头金属端子组之间,该插座连接器内设有二组插座金属端子组,且一插座接地中板能位于该二组插座金属端子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特征在于,在该插头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相插接的状态下,该插头接地中板与该插座接地中板两者的距离为0毫米至1.5毫米,如此,借由该等接地中板所形成之结构,能最大程度地屏蔽两组金属端子组彼此间的干扰,以使该连接器组在进行高频与高速传输时能具有更稳定的表现。频与高速传输时能具有更稳定的表现。频与高速传输时能具有更稳定的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之中板结构的连接器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两者都设有接地中板,且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插接后,该等接地中板的间隔距离为0毫米至1.5毫米的连接器组。
技术介绍
[0002]各式电子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等)为了能接收外界传来的电子信号及电源,通常必须在各该电子装置的机身上配置一信号连接器,一般言,信号连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是所有信号的桥梁,其质量会对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产生影响,且亦与电子装置之运作息息相关,又,借由信号连接器之作用,能够使复数电子装置连接成一完整的系统,据以相互传送电子信号或电源,故可知,信号连接器实乃各该电子装置为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组件。
[0003]承上,随着AR/VR应用发展及4K/8K显示器的出现,高画质影像传输已渐渐蔚为主流,因此,原有的模拟接口肯定无法因应所需,使得显示接口 (DisplayPort)成为了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简称CE)装置的首选接口标准,其中,因应现代人对于消费性电子装置的外观设计要求,大多以“轻薄短小”为主,但对于功能要求则希望能兼具各种新颖的功能,因此,业者对于消费性电子装置内的各个组件的配置空间,必须锱铢必较,才能在外观及功能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种情况,造成了显示接口(DisplayPort)的体积亦需一并缩小,才能挪出更多可利用空间,然而,随着显示接口(DisplayPort)的体积缩小,势必会使其内的两组信号端子更为接近,对于高频传输来说,容易使得两组信号端子形成干扰,反而影响了显示接口(DisplayPort)之高频与高速传输效能。
[0004]此外,在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已迈向高速化及高频化之情势下,经由信号连接器传输之数字信号本身亦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损耗,因此,使前述损耗降至最低,从而令数字信号能获得稳定且精准的传输质量,已成为高频信号连接器产业在开发上之一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信号连接器来说,其中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上与其在高频电磁电性设分析上,是两门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故如何在工程设计上取得最佳的平衡点,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申请人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各式电源或信号连接器设计、加工及制造之丰富实务经验,且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本技术之一种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之中板结构的连接器组,希望能借由本技术之问世,提供用户更佳的使用经验。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之中板结构的连接器组,该连接器组包括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
接器,其中,该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一插头绝缘本体、一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一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与一插头接地中板,该插头绝缘本体其前侧开设有插接口,其内设有一插头容纳空间,所述插接口会与所述插头容纳空间相连通,该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与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能设于该插头绝缘本体内,该第一、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前端外露出所述插头容纳空间,且插头接地中板是位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且处于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与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两者之间,又,该插座连接器至少具有一插座绝缘本体、一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一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与一插座接地中板,该插座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一舌板,该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与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设于该插座绝缘本体上,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前端外露于所述舌板之顶面,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前端外露于所述舌板之底面,且插座接地中板是位于该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与该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两者之间,在该插头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相插接的状态下,所述舌板伸入所述插头容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会与所述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相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则会与所述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相电气连接,该插头接地中板与该插座接地中板两者的距离为0毫米至1.5毫米,如此,借由该等接地中板所形成之结构,能最大程度地屏蔽两组金属端子组彼此间的干扰,以使该连接器组在进行高频与高速传输时能具有更稳定的表现。
[0007]较佳地,该插座接地中板之前侧凸设有一外露片体,该外露片体会外露出该舌板前端外。
[0008]较佳地,该插头容纳空间系分为一前容纳空间与一后容纳空间,该插接口会与该前容纳空间相连通,且该前容纳空间与该后容纳空间两者间形成一间隔壁,该插头接地中板之前侧会穿透该间隔壁。
[0009]较佳地,所述连接器组还包括一插头壳体,该插头壳体内设有一插头组装空间,且该插头绝缘本体能伸入并固定至该插头组装空间。
[0010]较佳地,所述连接器组还包括一插座壳体,该插座壳体内设有一插座组装空间,且该插座绝缘本体能伸入并固定至该插座组装空间。
[0011]较佳地,该插头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之规格为显示接口(DisplayPort),且该插头接地中板之前侧会对应于显示接口(DisplayPort)之第二、五、八、十一与十四的脚位范围,该外露片体亦会对应于显示接口(DisplayPort)之第二、五、八、十一与十四的脚位范围。
[0012]较佳地,该插头接地中板之前侧的厚度会小于该插头接地中板之后侧的厚度,以形成一薄形区域。
[0013]较佳地,该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系位于该后容纳空间中,该等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的后端能被焊接至该电路板的顶面且邻近前侧的位置;该等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的后端则能被焊接至该电路板的底面且邻近前侧的位置。
[0014]为对本技术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之说明,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插座绝缘本体及其上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与其它连接器组的NEXT测试结果。
[0024]图10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与其它连接器组的FEXT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之中板结构的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的接地中板结构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包括:一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一插头绝缘本体,其前侧开设有插接口,其内设有一插头容纳空间,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插头容纳空间相连通;一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包括复数支第一插头金属端子,所述第一插头金属端子设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其前端外露出所述插头容纳空间;一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包括复数支第二插头金属端子,所述第二插头金属端子设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其前端外露出所述插头容纳空间;及一插头接地中板,系位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且处于所述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与所述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两者之间;及一插座连接器,至少具有:一插座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一舌板;一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包括复数支第一插座金属端子,所述第一插座金属端子设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上,其前端外露于所述舌板之顶面;一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包括复数支第二插座金属端子,所述第二插座金属端子设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上,其前端外露于所述舌板之底面,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插接的状态下,所述舌板伸入所述插头容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一插头金属端子组与所述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相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插头金属端子组则与所述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相电气连接;及一插座接地中板,系设于所述舌板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插座金属端子组与所述第二插座金属端子组两者之间;其中,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插接的状态下,所述插头接地中板与所述插座接地中板两者的距离为0毫米至1.5毫米。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伦咏,
申请(专利权)人: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