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59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口腔吸引管包括: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所述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所述硬质吸引管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所述软质吸引管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医生手持硬质吸引管能够轻松准确得将软质吸引管置入咽腔到达需吸引部位,该操作仅需单人单手就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及时有效的完成。及时有效的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路,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全身麻醉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呼吸道梗阻是全麻期间常见的危急并发症,其中血液、脓痰、分泌物以及反流和误吸是造成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0003]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吸引管清除阻塞物。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手术(如耳鼻喉科,口腔科及肺部等手术)和特殊患者(如出现支气管扩张,咯血,饱胃等症状患者),需要吸引管能够及时、彻底地清除黏稠分泌物、突发的大量出血或反流的胃内容等阻塞物,才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呼吸道梗阻。
[0004]然而,常规吸引管不易控制方向,往往需要双手操作或助手辅助完成,准确到达患者需吸引部位的操作难度高,影响了吸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潜在的增加了患者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解决了常规吸引管操作难度高不能及时有效清除阻塞物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所述口腔吸引管包括: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所述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所述硬质吸引管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所述软质吸引管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
[0010]优选的,所述口腔吸引管从吸入端到排出端孔径逐渐增大。
[0011]优选的,所述软质吸引管设置有适应口咽生理弯度的弧度。
[0012]优选的,所述软质吸引管的吸入端开设有多个吸入孔;所述吸入孔包括:第一吸入孔和第二吸入孔;所述第一吸入孔开设在软质吸引管吸入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吸入孔开设在软质吸引管的管壁上。
[0013]优选的,所述软质吸引管吸入端的端部设为弧形包边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口腔吸引管还包括:空腔联结座和导管接头;所述空腔联结座的一端与硬质吸引管的排出端连通,所述空腔联结座的另一端与导管接头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导管接头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负压吸引器相连的塔形接头,所述导管接头通过塔形接头与负压吸引器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空腔联结座上设有控制孔和用于封盖控制孔的孔盖,所述控制孔开设在空腔联结座的侧壁上,所述孔盖与空腔联结座通过连接带连接。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硬质吸引管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软质吸引管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医生手持硬质吸引管能够轻松准确得将软质吸引管置入咽腔到达需吸引部位,该操作仅需单人单手就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克服了传统吸引管操作不便不能及时有效清除阻塞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口腔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解决了常规吸引管操作难度高不能及时有效清除阻塞物的问题。
[002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硬质吸引管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软质吸引管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医生手持硬质吸引管能够轻松准确得将软质吸引管置入咽腔到达需吸引部位,该操作仅需单人单手就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克服了传统吸引管操作不便不能及时有效清除阻塞物的问题。
[002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所述口腔吸引管包括:硬质吸引管10和软质吸引管20;所述硬质吸引管10和软质吸引管20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所述硬质吸引管10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所述软质吸引管20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医生手持硬质吸引管10能够轻松准确得将软质吸引管20置入咽腔到达需吸引部位,该操作仅需单人单手就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克服了传统吸引管操作不便不能及时有效清除阻塞物的问题。
[0029]如图1所示,所述口腔吸引管从吸入端到排出端孔径逐渐增大,大大降低了吸引进
入口腔吸引管的阻塞物堵塞口腔吸引管的机率。
[0030]如图1所示,所述软质吸引管20设置有适应口咽生理弯度的弧度,便于软质吸引管20到达需吸引部位。
[0031]所述软质吸引管20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材质柔软,对患者口咽黏膜组织损伤较小。
[0032]如图1所示,所述软质吸引管20的吸入端开设有多个吸入孔,使得所述口腔吸引管的吸引效率更高、吸引更彻底;所述吸入孔包括:第一吸入孔21和第二吸入孔22;所述第一吸入孔21开设在软质吸引管20吸入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吸入孔22开设在软质吸引管20的管壁上。
[0033]如图1所示,所述软质吸引管20吸入端的端部设为弧形包边结构,有效减小患者组织损伤。
[0034]如图1所示,所述口腔吸引管还包括:空腔联结座30和导管接头40;所述空腔联结座30的一端与硬质吸引管10的排出端连通,所述空腔联结座30的另一端与导管接头40连通。
[0035]如图1所示,所述导管接头40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负压吸引器相连的塔形接头41,所述导管接头40通过塔形接头41与负压吸引器连通。
[0036]如图1所示,所述空腔联结座30上设有控制孔31和用于封盖控制孔31的孔盖32,所述控制孔31开设在空腔联结座30的侧壁上,所述孔盖32与空腔联结座30通过连接带连接;操作者能够通过手指间断堵塞控制孔31,控制所述口腔吸引管吸力的大小,或者用孔盖32封盖堵塞控制孔31为空腔吸引管提供持续吸力。
[0037]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吸引管包括:硬质吸引管(10)和软质吸引管(20);所述硬质吸引管(10)和软质吸引管(20)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所述硬质吸引管(10)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所述软质吸引管(20)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吸引管从吸入端到排出端孔径逐渐增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吸引管(20)设置有适应口咽生理弯度的弧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吸引管(20)的吸入端开设有多个吸入孔;所述吸入孔包括:第一吸入孔(21)和第二吸入孔(22);所述第一吸入孔(21)开设在软质吸引管(20)吸入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吸入孔(22)开设在软质吸引管(20)的管壁上。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连祥姚卫东何艳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