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23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8
本申请涉及一种口罩,口罩主体,口罩主体包括:左竖边和右竖边,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和第四折痕,形成于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一罩段,形成于第三折痕和第四折痕之间的第二罩段,形成于第二折痕和第三折痕之间的第三罩段,自第一折痕向上延伸的第四罩段,自所述第四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五罩段;第一罩段和第二罩段分别位于第三罩段的相对两侧,在左竖边或/和右竖边处,第一罩段与第三罩段之间形成有自第一折痕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分离区。本申请这种口罩穿戴时密闭性好,可增加防护效果,减少被感染的可能。减少被感染的可能。减少被感染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品,以纱布或无纺布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所以口罩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密合性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0003]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口罩,密合性较好的有N95口罩,但是存在价格高,设计性较差、呼吸困难等问题。而普通的口罩,即便设由鼻夹或海绵条,依然存在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密合不严、空气泄漏的问题。
[0004]传统口罩在穿戴时与人体面部的密合性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口罩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完全适应千差万别的人体面部轮廓,从而在使得口罩主体两侧的竖边存在向外的隆起U,口罩主体两侧竖边与面部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D,如图1所示。进一步分析前述隆起U和空隙D形成的力学原因如下:
[0005]图1至图5示出了一种典型的平面口罩,其口罩主体1具有:横向两侧的两条竖边——左竖边1a和右竖边1b,上下两侧的两条横边——上横边1c和下横边1d。一般情况下,竖边的尺寸短于长边,所以业内通常将口罩主体1的竖边称为短边,横边称为长边。口罩主体1上还设有三个褶皱100,并且这三个褶皱100自上而下依次紧挨布置,每个褶皱100的各条折边在口罩主体的左右侧边(竖边)位置热压固定。为让使用者在穿戴时,口罩能在面部形成一个相对外界独立存在的呼吸腔,口罩主体1上一般都会设计有多个褶皱100。如图3所示,人们在穿戴该口罩的动作过程中,口罩主体1两侧的竖边会受到耳带2的拉力F1和F2,其中拉力F1可分解为在向下的竖向分力F1y和向后对的水平分力F1x,拉力F2可分解为在向上的竖向分力F2y和向后对的水平分力F2x。分力F1y使口罩主体1左右侧竖边的顶部下移,分力F1x使口罩主体1竖边的顶部后移,分力F1y使口罩主体1竖边的底部上移,分力F2x使口罩主体1竖边的底部后移。这样,口罩主体1的竖边就会发生如图4所示的变形,穿戴完成的口罩主体1因受到反向的面部作用力(静摩擦力)而基本保持在图4和图6所示的形态。相比于图3所示的穿戴初期,图4中耳带2两端的距离靠近,耳带2对口罩主体1的拉力方向发生了变化。在图4和图5中,口罩主体左竖边1a的顶部和底部因直接受到耳带2的拉力而与穿戴者面部5紧密贴合,但是左竖边1a的中部,也即褶皱所在部位,却形成了很高的隆起U,并在左竖边1a与穿戴者面部5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D。这是因为:
[0006]该口罩上相邻两褶皱100紧挨布置,每个褶皱100中的多个折边(或称口罩段)在竖边位置热压固定。比如在图3中,在口罩主体1的左竖边1a位置,最上方褶皱100的三个口罩段11,13,14相互叠合并热压固定。褶皱100在竖边部位的厚度较大,质地较硬,穿戴时不能自然弯曲。上已述及,当人们穿戴口罩时,左竖边1a、右竖边1b的顶部和底部在耳带2拉力作用下会相互靠近,而左竖边1a和右竖边1b处硬度较大的褶皱100又难以弯曲,所以相邻两个
褶皱100的衔接处便会产生向外的隆起U,不能与面部5很好的贴合,在左、右竖边与穿戴者面部5之间存在大的空隙D。
[0007]再参照图6和图7所示,因为口罩主体1的特性使呼吸时存在一定的阻力,而口罩主体的竖边与穿戴者面部之间存在大的空隙D,气流流动特性决定了穿戴者在做吸入和呼出动作时,气体会因为竖边与面部之间的空隙D溢进和溢出。这种现象无疑会降低平面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增加使用者之间发生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密闭性较好的口罩,以增加防护效果,减少被感染的可能。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第一种方案是:
[0010]一种口罩,包括覆盖口鼻的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包括:
[0011]分别位于该口罩主体横向两侧的左竖边和右竖边,
[0012]分别位于该口罩主体竖向两侧的上横边和下横边,
[0013]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和第四折痕,
[0014]形成于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一罩段,
[0015]形成于所述第三折痕和所述第四折痕之间的第二罩段,
[0016]形成于所述第二折痕和所述第三折痕之间的第三罩段,
[0017]自所述第一折痕向上延伸的第四罩段,以及
[0018]自所述第四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五罩段;
[0019]在所述左竖边和所述右竖边处,所述第一罩段固接于所述第三罩段和所述第四罩段之间,所述第二罩段固接于所述第三罩段和所述第五罩段之间;
[0020]所述第一罩段和所述第二罩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罩段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左竖边或/和所述右竖边处,所述第一罩段与所述第四罩段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一折痕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第一分离区。
[0021]该第一种方案还可以包含下述优选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2]所述第一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2.5mm。
[0023]所述第一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为2.5~6mm。
[0024]所述口罩主体还包括:
[0025]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所述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四折痕下方的第五折痕,
[0026]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所述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五折痕下方的第六折痕,
[0027]形成于所述第五折痕和所述第六折痕之间的第六罩段,以及
[0028]自所述第六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七罩段;
[0029]所述第五罩段形成于所述第四折痕和所述第五折痕之间,在所述左竖边和所述右竖边处,所述第六罩段固接于所述第五罩段和所述第七罩段之间。
[0030]所述第二罩段和所述第六罩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五罩段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左竖边
或/和所述右竖边处,所述第二罩段与所述第五罩段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三折痕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第二分离区。
[0031]在所述左竖边或/和所述右竖边处,所述第六罩段与所述第五罩段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六折痕连续向下延伸的不连接的第四分离区。
[0032]所述第二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四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之和不小于3.5mm。
[0033]所述第二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四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之和为3.5

11mm。
[0034]所述第二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四分离区在竖向方向的宽度之和为5

9mm。
[0035]所述第二罩段和所述第六罩段位于所述第五罩段的同侧,所述口罩主体还包括:
[0036]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六折痕下方的第七折痕,
[0037]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七折痕下方的第八折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包括覆盖口鼻的口罩主体(1),所述口罩主体(1)包括:分别位于该口罩主体横向两侧的左竖边(1a)和右竖边(1b),分别位于该口罩主体竖向两侧的上横边(1c)和下横边(1d),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第一折痕(101)、第二折痕(102)、第三折痕(103)和第四折痕(104),形成于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一罩段(11),形成于所述第三折痕和所述第四折痕之间的第二罩段(12),形成于所述第二折痕和所述第三折痕之间的第三罩段(13),自所述第一折痕向上延伸的第四罩段(14),以及自所述第四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五罩段(15);在所述左竖边(1a)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一罩段(11)固接于所述第三罩段(13)和所述第四罩段(14)之间,所述第二罩段(12)固接于所述第三罩段(13)和所述第五罩段(1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段(11)和所述第二罩段(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罩段(13)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左竖边(1a)或/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一罩段(11)与所述第三罩段(13)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一折痕(101)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第一分离区(1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区(1001)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1)≥2.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区(1001)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1)为2.5~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1)还包括: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所述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四折痕下方的第五折痕(105),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所述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五折痕下方的第六折痕(106),形成于所述第五折痕和所述第六折痕之间的第六罩段(16),以及自所述第六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七罩段(17);所述第五罩段(15)形成于所述第四折痕(104)和所述第五折痕(105)之间,在所述左竖边(1a)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六罩段(16)固接于所述第五罩段(15)和所述第七罩段(17)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段(12)和所述第六罩段(16)分别位于所述第五罩段(15)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左竖边(1a)或/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二罩段(12)与所述第五罩段(15)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三折痕(103)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第二分离区(100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竖边(1a)或/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六罩段(16)与所述第五罩段(15)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六折痕(106)连续向下延伸的不连接的第四分离区(100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区(1002)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2)与所述第四分离区(1004)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4)之和不小于3.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区(1002)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2)与所述第四分离区(1004)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4)之和为3.5

11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区(1002)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2)与所述第四分离区(1004)在竖向方向的宽度(W14)之和为5

9mm。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段(12)和所述第六罩段(16)位于所述第五罩段(15)的同侧,所述口罩主体(1)还包括: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六折痕下方的第七折痕(107),横向贯穿该口罩主体、且在该口罩主体展开后处于所述第七折痕下方的第八折痕(108),形成于所述第七折痕和所述第八折痕之间的第八罩段(18),以及自所述第八折痕向下延伸的第九罩段(19);在所述左竖边(1a)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八罩段(18)固接于所述第七罩段(17)和所述第九罩段(19)之间;所述第七罩段(17)形成于所述第六折痕(106)和所述第七折痕(107)之间,所述第七罩段(17)和所述第九罩段(19)分别位于所述第八罩段(18)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左竖边(1a)或/和所述右竖边(1b)处,所述第六罩段(16)与所述第七罩段(17)之间形成有自所述第五折痕(105)连续向上延伸的不连接的第五分离区(1005)。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竖边(1a)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民张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