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包括安装于结合件内的饰面墙板、保温层、安装于保温层内的发热材料,所述发热材料沿着保温层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接触,位于所述饰面墙板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温控器与所述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连接,所述温控器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连接。号线缆与温控器连接。号线缆与温控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墙板
,特别涉及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采暖技术的进步和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传统暖气片供暖方式由于污染大、安装工程量大、后期维修复杂度高等因素正在逐渐被电采暖所替代。目前,市面上各种加热墙板方兴未艾,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加热墙板均需要T型线缆以及1拖N接头线缆进行接线,现场接线工程量大且需要特定的电气工程师,提高了安装费用,影响工程进度。并且由于墙板空间小,线缆有交叉重叠现象,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研发出一种无线供电可加热集成墙板,通过无线供电轨道与发热墙板触点的接触,完成供电工作,施工现场无需线缆连接,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且避免了线缆老化粘连等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包括安装于结合件内的饰面墙板、保温层、安装于保温层内的发热材料;
[0006]所述发热材料沿着保温层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接触;
[0007]位于所述饰面墙板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温控器与所述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与饰面墙板相同大小的矩形体结构;
[0010]所述饰面墙板与保温层对接通过结合件结合在一起;
[0011]保温材料采用XPS挤塑板或泡沫保温板。
[0012]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墙板相对面上固定开有的凹槽内镶嵌安装着发热材料,所述发热材料通过耐高温绝缘胶密封于凹槽内。
[0013]位于所述饰面墙板、保温层底部固定开有与踢脚线配合的台阶面;
[0014]位于所述保温层与饰面墙板相对面上固定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发热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材料采用碳纤维发热线,且发热材料采用U型状或是环形状固定于保温层上开有的U型状或是环形状的凹槽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材料采用石墨烯发热膜,且石墨烯发热膜采用矩形片状固定于所述保温层上开有的并列的矩形凹槽内;
[0017]且石墨烯发热膜间隔排列,且位于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出无线触点。
[0018]进一步地,所述结合件的上下边界处固定开有若干个对称的T型槽。
[0019]进一步地,所述结合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位于结合件的上下边界处固定通过螺装或是点焊方式固定有呈L状的挂钩。
[002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导电轨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踢脚线的凹槽内,且无线导电轨分为三个轨道,相邻轨道之间及轨道与踢脚线相邻边界处固定有绝缘层。
[0021]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将石墨烯发热膜固定于开有并列的矩形通槽的固定板上,固定板镶嵌于保温层上开有的与固定板匹配的矩形槽内;
[0022]位于每一个并联的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有无线触点,石墨烯发热膜并联连接与所述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连接;
[0023]所述踢脚线为矩形框状,且位于踢脚线中心开有矩形的容纳槽,容纳槽与所述饰面墙板、保温层扣合的台阶面镶嵌配合,台阶面与踢脚线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了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改变了建筑采暖的安装方案,墙板采用无线取电方式,无需现场接线,真正实现快速装配式安装,即安即热,减少现场施工量及人工接线带来的工程隐患。后期维修过程中,也不需要撬开踢脚线断开线缆接线,节省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侧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踢脚线俯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踢脚线侧视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结合件带固定槽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发热材料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发热材料、无线导电轨、温控器三者连接示意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保温层第一状态示意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固定板与石墨烯发热膜整体连接示意图;
[0034]图10本专利技术保温层与第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
‑
10所示,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包括安装于结合件3内的饰面墙板1、保温层2、安装于保温层2内的发热材料4;
[0037]所述发热材料4沿着保温层2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接触;
[0038]位于所述饰面墙板1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7,温控器7与所述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连接。
[0039]所述温控器7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7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1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7连接。
[0040]所述温控器采用BHT
‑
6000(86*86)wifi版或BHT
‑
6000(86*86)普通版中的任意一种。
[0041]所述饰面墙板包括但不限于竹木纤维板、岩板、玻璃纤维板中的一种,发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线、发热膜中的一种,保温层包括但不限于挤塑板、泡沫板中的一种。
[0042]当发热材料为发热线时,保温材料通过开槽方式,将发热线嵌入到保温材料中,然后将饰面墙板与保温材料相互贴合,通过铝合金边框固定,组成一个发热墙板,铝合金边框开孔,可融入挂墙系统,发热墙板底部开槽,使得其刚好可以插入无线导电轨中而不会脱落,并且发热材料下方的无线触点刚好可以与踢脚线中的无线导电轨接触,达到无线取电功能。
[0043]当发热材料为发热膜时,饰面墙板、发热膜、保温材料依次紧贴,通过铝合金边框固定,组成一个发热墙板,铝合金边框开孔,可融入挂墙系统,发热墙板底部开槽,使得其刚好可以插入无线导电轨中而不会脱落,并且发热材料下方的无线触点刚好可以与踢脚线中的无线导电轨接触,达到无线取电功能。
[0044]通过AC 220V/50HZ交流电接入温控器7,温控器7通过电缆与无线导电轨6实现串联,保温层2内的发热材料通过插片与无线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结合件(3)内的饰面墙板(1)、保温层(2)、安装于保温层(2)内的发热材料(4);所述发热材料(4)沿着保温层(2)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接触;位于所述饰面墙板(1)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7),温控器(7)与所述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7)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7)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1)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与饰面墙板(1)相同大小的矩形体结构;所述饰面墙板(1)与保温层(2)对接通过结合件(3)结合在一起;保温材料采用XPS挤塑板或泡沫保温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饰面墙板(1)相对面上固定开有的凹槽内镶嵌安装着发热材料(4),所述发热材料(4)通过耐高温绝缘胶密封于凹槽内。位于所述饰面墙板(1)、保温层(2)底部固定开有与踢脚线(5)配合的台阶面;位于所述保温层(2)与饰面墙板(1)相对面上固定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发热材料(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材料(4)采用碳纤维发热线,且发热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爱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