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005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包括车身和车厢,所述车身包括驾驶室和车架,所述车厢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还包括用于连接车架与车厢的复位装置,所述车厢与所述车架经复位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车身部、车厢部和装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可以将物流用小型货车改造成为甩挂运输车,既解决了大型挂车费用高的问题,又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序和证件,又可以适用于小型的物流企业,在不加重企业的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运输效率,加快物流速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是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可以合理安排装货时间,选择最优路线的货车,货车上装载有连接云服务器的装置,可以随时更新了解车辆的调度信息,同时使货物的运输路线具有可追溯性,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在云计算的路线优化下,如果再次对货车进行时间优化,运输企业将具有极大竞争优势。
[0003]目前对货车装货等待时间缩减最多的是甩挂运输,所谓甩挂运输就是带有动力的机动车将随车拖带的承载装置,包括半挂车、全挂车甚至货车底盘上的货箱甩留在目的地后,再拖带其他装满货物的装置返回原地,或者驶向新的地点,这种一辆带有动力的主车,卸下承载装置后再拖带其他承载装置的运输方式被称为甩挂运输;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汽车运输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汽车的载重量、平均运输速度和装卸停歇时间三个主要因素;甩挂运输可以缩减车辆装卸停歇时间,从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0004]但是甩挂运输有它自身的限制性:1.费用高,挂车的价格本身就高于其它货车,货车装卸货箱需要使用天车;2.要求高,挂车对司机的技术要求高,天车为特种设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3.程序复杂,牵引车拖带挂车运营需要办理的证件多且繁琐;这些都成为甩挂运输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制约物流运输的桎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的甩挂运输自身的费用高、要求高和程序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目的提供一种自动装卸车厢,不需要吊车吊装,方便调度的甩挂运输货车,解决挂车运输和装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厢,所述车身包括车架和液压系统,所述车厢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车厢在水平面的投影包围车架在水平面的投影,还包括车身部、车厢部和装货部,所述车厢经车厢部和车身部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车厢经车厢部和装货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车身部包括第一定位框、第一运行轨道、第一止停机构、第一定位柱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框为型钢焊接构成的与车厢等宽、长度大于车厢长度的格栅状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右端中部设置有向左凹陷、开口向右的长方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前后相对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为向右上方拱起的弧形的槽体,两个滑槽前后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框底面固定连接车架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位于缺口的前侧和后侧的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运行轨道,所述每个第一运行轨道均为开口向上的槽钢,第一运行轨道的右端与第
一定位框的右端平齐、左端与第一定位框的左端有间距,所述每个第一运行轨道左侧的第一定位框上表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止停机构,所述每个第一止停机构均由立柱、阻尼器和储油箱组成,所述立柱竖直固定在第一运行轨道的左端的第一定位框上表面上,立柱的左侧面与第一定位框的左侧面对齐,立柱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由油腔、第一弹簧和防撞板组成,所述油腔为两个开口正对的筒体互相套接形成的水平设置的中空柱体,油腔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弹簧,油腔右端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具有弹性的防撞板,所述油腔左端固定在立柱右侧面上,油腔内装有阻尼油,油腔左端周壁下部设置有贯穿油腔的泄油孔,所述油腔经泄油孔连接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连通置于立柱顶端的储油箱底面内壁,所述储油箱为侧壁上端带有透气孔的长方形箱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柱,所述四个第一定位柱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框前侧的第一运行轨道前方,另外两个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框后侧的第一运行轨道后方,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均由液压油缸和固定头组成,所述液压油缸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框底面,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由下向上穿过第一定位框的格栅孔,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顶面连接固定头,所述固定头是上端为圆台状的中空柱体,固定头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固定头周壁和中部连通的圆形通孔,所述每个圆形通孔内均设置有两个定位环,所述两个定位环分别靠近圆形通孔的内端和外端,所述圆形通孔内安装有圆柱状的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内端位于两个定位环之间,伸缩柱内端设置有与圆形通孔内壁滑动连接的凸环,伸缩柱周壁与靠近圆形通孔外端的定位环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头中部内装有液压油,固定头的中部下表面设置有贯穿固定头、连通固定头中部内的油孔,所述固定头经油孔连接液压管道,所述液压管道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油缸处于收缩状态时,固定头的顶面与第一运行轨道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右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链轮、转轴和伸缩油缸,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定位框下表面右端,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置于缺口左端正下方的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经链条连接置于缺口内的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为圆形杆体,转轴位于第一定位框右端的缺口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伸进呈相对状态的两个滑槽内,所述转轴位于滑槽内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伸缩油缸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伸缩油缸的缸体左端铰接在缺口左侧内壁上,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右端铰接在从动链轮侧方的转轴周壁上,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与从动链轮之间的转轴周壁上设置有直径大于从动链轮直径的驱动齿轮;所述车厢部包括承载板、驱动齿条和滚轮组,所述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承载板上表面与车厢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沿承载板长度方向的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在车厢位于车身部上方时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条包括一个固定齿条和两个活动齿牙,所述固定齿条固定在承载板下表面中部沿承载板长度方向上,固定齿条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设置有沉孔,所述固定齿条每一端的沉孔的数量均为前后对应的两个,每个所述沉孔内均同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伸出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每一端的两个导向柱上均共同套装有一个活动齿牙,所述活动齿牙与固定齿条的齿牙模数一致,所述活动齿牙的齿数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固定齿条和活动齿牙之间的导向柱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齿条每一端的两个导向柱的端部共同连接有一块位于活动齿牙外侧的封
板,所述驱动齿条前侧和后侧的承载板底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框上的第一运行轨道相对应的滚轮组,所述滚轮组长度小于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承载板长度的五分之四,所述滚轮组是由多个第二滚轮沿承载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构成,所述滚轮组距离承载板两端均有间距,所述承载板底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多个定位孔,所述在车厢左端面与呈自然状态下的阻尼器右端面接触时多个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框上的第一定位柱一一上下对应,所述定位孔为沉孔,定位孔与固定头高度一致,所述定位孔的下端设置有向外扩大的倒角,定位孔的中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环状槽体;所述装货部位于车身部右侧,所述装货部包括第二定位框、第二运行轨道、第二止停机构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框与第一定位框形状一致,第二定位框的长度小于第一定位框的长度,第二定位框底面安装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第二定位框顶面与第一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流货车复位装置,包括车头(5)、车身和车厢,所述车身包括车架(4)和液压系统,所述车厢与车架(4)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车厢在水平面的投影包围车架(4)在水平面的投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部(1)、车厢部(2)和装货部(3),所述车厢经车厢部(2)和车身部(1)与所述车架(4)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车厢经车厢部(2)和装货部(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车身部(1)包括第一定位框(11)、第一运行轨道(12)、第一止停机构(13)、第一定位柱(14)和驱动机构(15);所述第一定位框(11)为型钢焊接构成的与车厢等宽、长度大于车厢长度的格栅状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框(11)的右端中部设置有向左凹陷、开口向右的长方形的缺口(111),所述缺口(111)的前后相对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滑槽(112),所述滑槽(112)为向右上方拱起的弧形的槽体,两个滑槽(112)前后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框(11)底面固定连接车架(4)上表面;所述第一定位框(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位于缺口(111)的前侧和后侧的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运行轨道(12),所述每个第一运行轨道(12)均为开口向上的槽钢,第一运行轨道(12)的右端与第一定位框(11)的右端平齐、左端与第一定位框(11)的左端有间距,所述每个第一运行轨道(12)左侧的第一定位框(11)上表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止停机构(13),所述每个第一止停机构(13)均由立柱(131)、阻尼器(132)和储油箱(133)组成,所述立柱(131)竖直固定在第一运行轨道(12)的左端的第一定位框(11)上表面上,立柱(131)的左侧面与第一定位框(11)的左侧面对齐,立柱(131)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阻尼器(132),所述阻尼器(132)由油腔(1321)、第一弹簧(1322)和防撞板(1323)组成,所述油腔(1321)为两个开口正对的筒体互相套接形成的水平设置的中空柱体,油腔(1321)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弹簧(1322),油腔(1321)右端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具有弹性的防撞板(1323),所述油腔(1321)左端固定在立柱(131)右侧面上,油腔(1321)内装有阻尼油,油腔(1321)左端周壁下部设置有贯穿油腔(1321)的泄油孔,所述油腔(1321)经泄油孔连接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连通置于立柱(131)顶端的储油箱(133)底面内壁,所述储油箱(133)为侧壁上端带有透气孔的长方形箱体;所述第一定位框(1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柱(14),所述四个第一定位柱(14)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柱(14)位于第一定位框(11)前侧的第一运行轨道(12)前方,另外两个第一定位柱(14)位于第一定位框(11)后侧的第一运行轨道(12)后方,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14)均由液压油缸(141)和固定头(142)组成,所述液压油缸(141)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油缸(141)的缸体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框(11)底面,液压油缸(141)的活塞杆由下向上穿过第一定位框(11)的格栅孔,液压油缸(141)的活塞杆的顶面连接固定头(142),所述固定头(142)是上端为圆台状的中空柱体,固定头(142)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固定头(142)周壁和中部连通的圆形通孔(1421),所述每个圆形通孔(1421)内均设置有两个定位环(1422),所述两个定位环(1422)分别靠近圆形通孔(1421)的内端和外端,所述圆形通孔(1421)内安装有圆柱状的伸缩柱(1423),所述伸缩柱(1423)内端位于两个定位环(1422)之间,伸缩柱(1423)内端设置有与圆形通孔(1421)内壁滑动连接的凸环,伸缩柱(1423)周壁与靠近圆形通孔(1421)外端的定位环(1422)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头(142)中部内装有液压油,固定头(142)的中部下表面设置有贯穿固定头(142)、连通固定头(142)中部内的油孔,
所述固定头(142)经油孔连接液压管道,所述液压管道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油缸(141)处于收缩状态时,固定头(142)的顶面与第一运行轨道(12)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定位框(11)的右端设置有驱动机构(15),所述驱动机构(15)包括驱动电机(151)、驱动链轮(152)、转轴(154)和伸缩油缸(155),所述驱动电机(151)安装在第一定位框(11)下表面右端,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置于缺口(111)左端正下方的驱动链轮(152),所述驱动链轮(152)经链条连接置于缺口(111)内的从动链轮(153),所述从动链轮(153)固定连接在转轴(154)上,所述转轴(154)为圆形杆体,转轴(154)位于第一定位框(11)右端的缺口(111)内,转轴(154)的两端分别伸进呈相对状态的两个滑槽(112)内,所述转轴(154)位于滑槽(112)内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伸缩油缸(155)连接车身上的液压系统,伸缩油缸(155)的缸体左端铰接在缺口(111)左侧内壁上,伸缩油缸(155)的活塞杆右端铰接在从动链轮(153)侧方的转轴(154)周壁上,所述伸缩油缸(155)的活塞杆与从动链轮(153)之间的转轴(154)周壁上设置有直径大于从动链轮直径的驱动齿轮(156);所述车厢部(2)包括承载板(21)、驱动齿条(23)和滚轮组(22),所述承载板(21)为长方形板体,承载板(21)上表面与车厢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21)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沿承载板(21)长度方向的驱动齿条(23),所述驱动齿条(23)在车厢位于车身部(1)上方时与驱动齿轮(156)啮合,所述驱动齿条(23)包括一个固定齿条(231)和两个活动齿牙(232),所述固定齿条(231)固定在承载板(21)下表面中部沿承载板(21)长度方向上,固定齿条(231)的左右两端均前后对称设置有沉孔(2311),所述固定齿条(231)每一端的沉孔(2311)的数量均为前后对应的两个,每个所述沉孔(2311)内均同轴设置有导向柱(233),所述导向柱(233)伸出固定齿条(2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付世伟崔春英郭丽萍柴合丹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