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971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面,路基面上对称设置有基础板,且同侧的基础板等距设置,且基础板顶部设置有轨道底座,基础板上表面为长方形结构且其四角处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机构,轨道底座位于两侧的限位机构之间,同侧的两个限位机构之间且位于基础板上对称设置有垫板安置部,垫板安置部上安装有垫板,垫板位于轨道底座两端下方,基础板上表面位于限位机构一侧均设置有预埋钢板,同侧的预埋钢板对称设置在垫板安置部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本调整结构及调整方法可对轨道变形进行多次调整,调高调低均可实现,调整所用器具体积小,调整实施难度显著降低,同时可利用路基面上基础板间空隙,解决路基面线间横向排水问题。横向排水问题。横向排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砟轨道路基
,尤其是涉及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砟轨道结构因平顺性好、养护维修工作量小成为高速铁路最常用的轨道型式,但无砟轨道铁路线下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变形一般通过扣件来调整,通常情况下扣件的最大调高量为26mm且最大调低量为

4mm,扣除轨道平顺调节占用的调整量,运营期的沉降调整量一般不大于20mm,隆起变形调整量不大于4mm。
[0003]当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本身不具备变形调整能力,出现轨道扣件无法调整的下沉或隆起变形时,往往需要注胶抬升或挖除换填,对运营的影响较大、实施难度极高、维修费用巨大。且对于大面积地面沉降及膨胀性岩土地区等难以通过工程解决或通过工程解决代价特别巨大的地段,无砟轨道结构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因此在设计规范中明确不宜铺设无砟轨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尤其适合使用者对轨面变形进行多次调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面,路基面上对称设置有基础板,且同侧的基础板等距设置,且基础板顶部设置有轨道底座。基础板上表面为长方形结构且其四角处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为限位块,且限位机构与基础板一体浇筑成型。轨道底座位于两侧的限位机构之间,轨道底座顶部安装有轨道板,基础板为混凝土材质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形成半空心结构,在取下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后将半空心结构作为垫板安置部,并在其上安置垫板,垫板安置部上表面设置有基础螺栓孔,垫板上竖直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底部自由端旋入安装在相应的基础螺栓孔内。垫板位于轨道底座两端下方,基础板上表面位于限位机构一侧均设置有预埋钢板,同侧的预埋钢板对称设置在垫板安置部两侧。轨道底座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底座螺栓孔,各个底座螺栓孔内均设置有调整螺栓,且调整螺栓顶部设置有保护螺帽。轨道底座上的底座螺栓孔分别与基础板上的各个预埋钢板相对应。
[0006]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根据预设的调整方向(调高或调低)及调整量确定垫板的厚度。而后,在对轨道底座进行浇筑时,基础板为混凝土材质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形成半空心结构,在取下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后将半空心结构作为垫板安置部,并在其上安置垫板,采用专用的固定螺栓将垫板固定于基础板上,进行轨道底座的现浇成型,基础板与轨道底座不相互粘粘,且保证轨道底座的现浇形状良好。而当线下基础变形达到或接近扣件调整的最大能力时调整方法如下:首先拆除大部分原有轨道构件,用以
释放扣件调整能力;而后在轨道底座预留的底座螺栓孔内通过设置并使用专用调整螺栓将轨道底座顶起;再然后旋下固定螺栓按预定调整量拆换对应位置垫板,再旋上固定螺栓固定新的垫板,旋下调整螺栓,并换上保护螺帽;轨道调整至满足运营平顺性要求,本次调整完成。
[0007]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调整结构及调整方法可对轨道变形进行多次调整,调高调低均可实现,调整所用器具体积小,操作简单,调整实施难度显著降低,同时可利用路基面上基础板间空隙,解决路基面线间横向排水问题;且本专利技术可在技术上突破预期不均匀沉降或隆起较大的地段铺设无砟轨道的瓶颈,拓展无砟轨道结构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垫块设置位置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限位结构设置位置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
[0012]1、轨道板
ꢀꢀꢀꢀꢀꢀꢀꢀꢀꢀꢀꢀꢀ
2、轨道底座
ꢀꢀꢀꢀꢀꢀꢀꢀ
3、路基面
[0013]4、基础板
ꢀꢀꢀꢀꢀꢀꢀꢀꢀꢀꢀꢀꢀ
5、垫板
ꢀꢀꢀꢀꢀꢀꢀꢀꢀꢀꢀꢀ
6、固定螺栓
[0014]7、限位机构
ꢀꢀꢀꢀꢀꢀꢀꢀꢀꢀꢀ
8、底座螺栓孔
ꢀꢀꢀꢀꢀꢀ
9、预埋钢板
[0015]10、基础螺栓孔
ꢀꢀꢀꢀꢀꢀꢀꢀ
11、垫板安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面3,路基面3上对称设置有基础板4,且同侧的基础板4等距设置,且基础板4顶部设置有轨道底座2,基础板4上表面为长方形结构且其四角处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机构7,轨道底座2位于两侧的限位机构7之间,轨道底座2顶部安装有轨道板1,同侧的两个限位机构7之间且位于基础板4上对称设置有垫板安置部11,垫板安置部11上安装有垫板5,垫板5位于轨道底座2两端下方,基础板4上表面位于限位机构7一侧均设置有预埋钢板9,同侧的预埋钢板9对称设置在垫板安置部11两侧。
[0017]进一步的,限位机构7为限位块,且限位机构7与基础板4一体浇筑成型。
[0018]进一步的,垫板安置部11上表面设置有基础螺栓孔10,垫板5上竖直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底部自由端旋入安装在相应的基础螺栓孔10内。
[0019]进一步的,轨道底座2上竖直设置有若干底座螺栓孔8,轨道底座2上的底座螺栓孔8分别与基础板4上的各个预埋钢板9相对应。
[0020]进一步的,各个底座螺栓孔8内均设置有调整螺栓,且调整螺栓顶部设置有保护螺帽。
[0021]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根据预设的调整方向(调高或调低)及调整量确定垫板5的厚度。而后,在对轨道底座2进行浇筑时,基础板4为混凝土材质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设置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形成半空心结构,在取下塑料膜和泡沫填充板后将半空心结构作为垫板安置部11,并在其上安置垫板5,采用专用的固定螺栓6将垫板5固定于基础板4上,进行轨
道底座2的现浇成型,基础板4与轨道底座2不相互粘粘,且保证轨道底座2的现浇形状良好。
[0022]而当线下基础变形达到或接近扣件调整的最大能力时调整方法如下:首先拆除大部分原有轨道构件,用以释放扣件调整能力;而后在轨道底座2预留的底座螺栓孔8内通过设置并使用专用调整螺栓将轨道底座2顶起;再然后旋下固定螺栓6按预定调整量拆换对应位置垫板5,再旋上固定螺栓6固定新的垫板5,旋下调整螺栓,并换上保护螺帽;轨道调整至满足运营平顺性要求,本次调整完成。
[0023]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面(3)上对称设置有基础板(4),且同侧的所述基础板(4)等距设置,且所述基础板(4)顶部设置有轨道底座(2),所述基础板(4)上表面为长方形结构且其四角处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机构(7),所述轨道底座(2)位于两侧的所述限位机构(7)之间,两侧的所述轨道底座(2)顶部均安装有轨道板(1),同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7)之间且位于所述基础板(4)上对称设置有垫板安置部(11),所述垫板安置部(11)上安装有垫板(5),所述垫板(5)位于所述轨道底座(2)两端下方,所述基础板(4)上表面位于所述限位机构(7)一侧均设置有预埋钢板(9),同侧的所述预埋钢板(9)对称设置在所述垫板安置部(11)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变形可调的无砟轨道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崔维孝孟伟超张青波李一峰赵润涛高乐郑荣政卞元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