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结构包括肥液注入头、进水口、注肥泵、主管、支管,肥液注入头上端与注肥泵下单嵌固连接,进水口右端与注肥泵左端焊接连接,主管上端与注肥泵右端螺纹连接,清理时肥液会对套管固定的受力扇进行冲击,弹片能够对受力扇进行抖动,提高对沉积物的冲击力,在受力扇旋转到套管顶部时,固定杆固定的外护板受到重力带动叠层片进行折叠,提高了受力扇转动的速度,防止了沉淀物沉积在支管底部,清理器在套体中部外侧受到肥液的流动力,将沉积在支管底部的沉淀物刮起,随后通过扰流杆将肥液扰动,提高肥液流动的不规则性,对沉淀物进行分散,提高了肥液中沉淀物的流动性,加快了沉淀物排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的育苗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农业大棚是现代生态化养殖衍生出来的生产设备,对农业养殖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提高,降低了天气对农业养殖造成的影响,同时方便了养殖户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目前在农业大棚中对农作物的施肥普遍采用埋管施肥,通过将施肥管道埋放在农作物的土壤内部达到对根部区域直接施肥的作用,但是由于大棚的面积普遍超过五百平方米,在对大面积的土壤进行施肥时输送管远端的压力下降导致了远端的流速降低,并且肥液采用的是有机物发酵,压力降低会导致肥液中的沉淀物沉积在输送管底部,长时间未清理会导致输送管远端难以运送肥液,甚至造成输送管远端堵塞失去施肥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肥液中的沉淀物沉积在输送管底部,长时间未清理会导致输送管远端难以运送肥液,甚至造成输送管远端堵塞失去施肥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结构包括肥液注入头、进水口、注肥泵、主管、支管,所述肥液注入头上端与注肥泵下单嵌固连接,所述进水口右端与注肥泵左端焊接连接,所述主管上端与注肥泵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管与主管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支管包括主管套、施肥管、封端头,所述主管套内侧与主管外侧嵌固连接,所述施肥管与主管套上端内部相贴合,所述封端头与施肥管上端螺纹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肥管包括管壁、滑动套、固定座、清理器、注肥口,所述管壁外侧与主管套外侧相贴合,所述滑动套外侧与管壁内侧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座外侧与滑动套外侧焊接连接,所述清理器中部与固定座外侧轴连接,所述注肥口与管壁上端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滑动套形状为圆环形,并且顶部为七十五度的扇形开口。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理器包括套管、弹片、受力扇,所述套管内侧与固定座外侧轴连接,所述受力扇与套管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弹片与受力扇外侧嵌固连接,所述受力扇数量为四个,并且以套管为中心呈环形分布。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扇包括固定杆、外护板、导向套、叠层片,所述固定杆与套管外侧相贴合,所述外护板下端与固定杆上侧轴连接,所述导向套轴连接在固定杆中部与外护板之间,所述叠层片上端与外护板下侧焊接连接,并且叠层片下端与固定杆上侧焊接连接,所述外护板数量为两个,并且以导向套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叠层片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位置相较于下部分靠外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套包括套体、扰流杆,所述套体外侧与管壁内
侧滑动配合,所述扰流杆外侧与套体内侧表面焊接连接,所述扰流杆数量为八个,并且以套体圆心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杆包括杆体、固定块、倾斜板、复位片,所述杆体外侧与套体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杆体外侧嵌固连接,所述倾斜板右端与固定块上端轴连接,所述复位片焊接连接在倾斜板下侧与杆体上侧之间,所述倾斜板呈倾斜安装,所述复位片形状为弧形,并且材质为碳素弹簧杆材质,具有高弹性,耐腐蚀的特点。
[0010]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清理时肥液会对套管固定的受力扇进行冲击,弹片能够对受力扇进行抖动,提高对沉积物的冲击力,在受力扇旋转到套管顶部时,固定杆固定的外护板受到重力带动叠层片进行折叠,提高了受力扇转动的速度,提高了对沉积物的清理速度,防止了沉淀物沉积在支管底部。
[0013]2、清理器在套体中部外侧受到肥液的流动力,将沉积在支管底部的沉淀物刮起,随后通过扰流杆将肥液扰动,提高肥液流动的不规则性,对沉淀物进行分散,提高了肥液中沉淀物的流动性,加快了沉淀物排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支管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施肥管正视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清理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受力扇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滑动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扰流杆的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肥液注入头
‑
1、进水口
‑
2、注肥泵
‑
3、主管
‑
4、支管
‑
5、主管套
‑
51、施肥管
‑
52、封端头
‑
53、管壁
‑
521、滑动套
‑
522、固定座
‑
523、清理器
‑
524、注肥口
‑
525、套管
‑
24a、弹片
‑
24b、受力扇
‑
24c、固定杆
‑
c1、外护板
‑
c2、导向套
‑
c3、叠层片
‑
c4、套体
‑
22a、扰流杆
‑
22b、杆体
‑
b1、固定座
‑
b2、倾斜板
‑
b3、复位片
‑
b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结构包括肥液注入头1、进水口2、注肥泵3、主管4、支管5,所述肥液注入头1上端与注肥泵3下单嵌固连接,所述进水口2右端与注肥泵3左端焊接连接,所述主管4上端与注肥泵3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管5与主管4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支管5包括主管套51、施肥管52、封端头53,所述主管套51内侧与主管4外侧嵌固连接,所述施肥管52与主管套51上端内部相贴合,所述封端头53与施肥管52上端螺纹连接。
[0026]其中,所述施肥管52包括管壁521、滑动套522、固定座523、清理器524、注肥口525,所述管壁521外侧与主管套51外侧相贴合,所述滑动套522外侧与管壁521内侧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座523外侧与滑动套522外侧焊接连接,所述清理器524中部与固定座523外侧轴连接,所述注肥口525与管壁521上端内部嵌固连接,所述滑动套522形状为圆环形,并且顶部为七十五度的扇形开口,使得滑动套522在管壁521内部能够自由的移动,提高了滑动套522在压力较低部位的移动能力。
[0027]其中,所述清理器524包括套管24a、弹片24b、受力扇24c,所述套管24a内侧与固定座523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结构包括肥液注入头(1)、进水口(2)、注肥泵(3)、主管(4)、支管(5),所述肥液注入头(1)上端与注肥泵(3)下单嵌固连接,所述进水口(2)右端与注肥泵(3)左端焊接连接,所述主管(4)上端与注肥泵(3)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管(5)与主管(4)内部嵌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5)包括主管套(51)、施肥管(52)、封端头(53),所述主管套(51)内侧与主管(4)外侧嵌固连接,所述施肥管(52)与主管套(51)上端内部相贴合,所述封端头(53)与施肥管(52)上端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管(52)包括管壁(521)、滑动套(522)、固定座(523)、清理器(524)、注肥口(525),所述管壁(521)外侧与主管套(51)外侧相贴合,所述滑动套(522)外侧与管壁(521)内侧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座(523)外侧与滑动套(522)外侧焊接连接,所述清理器(524)中部与固定座(523)外侧轴连接,所述注肥口(525)与管壁(521)上端内部嵌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器(524)包括套管(24a)、弹片(24b)、受力扇(24c),所述套管(24a)内侧与固定座(5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伍陆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