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09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包括居住单元、公共单元和辅助单元,所述居住单元内包含有卧室、卫生间和衣帽间,公共单元内包含有起居室和餐厅,辅助单元内包含有厨房、卫生间和次卧室,这三个单元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多种住宅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装配式模块单元的近零能耗技术集成体系,包括无热桥、气密性以及高性能外窗及围护结构等,通过工厂生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减少现场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居住建筑的灵活性及适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并行配合安装在建筑屋顶为建筑提供能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单元、安装在建筑屋顶的太阳能热水模块单元、作为建筑冷热源的能源一体机模块单元和安装在外窗外部的遮阳模块单元。块单元。块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房屋,其主要是通过在工厂预制墙体、屋面等,按照设计要求加工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承重结构,能够迅速组装成成套房屋的一种建房模式。模块化房屋特点是一种专业化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易于拆迁、安装便捷、运输方便、仓储,可多次重复使用、周转的临时或具有永久性质的房屋。目前的模块化房屋已经广泛用于建设工地的临时办公室、宿舍,交通、水利、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业施工用房;城市办公、民用安置、展览等临时用房;抗震救灾以及军事领域等用房。
[0003]然而,目前的模块化集成房屋,存在以下缺点:模块宽度与高度受运输限制尺寸较小,作为居住空间尺度局促;保温层薄,保温效果差;密闭性差,能耗大,室内热舒适性不足;结构强度不稳定,外观单调;不适用于永久性住宅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将模块式房屋建设方式与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相结合,通过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改善目前模块化房屋的室内居住品质,降低模块化房屋的建筑能耗,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工厂化生产及快速建造,并实现其快速的复制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及其快速构建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集成体系,包括:
[0008]1)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性能外门窗系统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传热系数≤1.2W/

·
K,冬季太阳得热系数≥0.45,夏季得热系数≤0.30,外窗气密性能不宜低于8级;无热桥及气密性控制。
[0009]2)主动式节能技术:设置全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0%的新风一体机,作为项目冷热源系统,保证室内热舒适。
[0010]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及太阳能热水设计,实现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10%的指标要求。
[0011]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包括居住单元、公共单元和辅助单元,所述居住单元内包含有卧室、卫生间和衣帽间,公共单元内包含有起居室和餐厅,辅助单元内包含有厨房、卫生间和次卧室,这三个单元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多种住宅模式;
[0012]由居住单元和/或公共单元和/或辅助单元组合而成的住宅还包括:安装在住宅屋顶用于提供能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单元,安装在住宅屋顶用于提供热水的太阳能热水
模块单元,用于提供冷热源的能源一体机模块单元,安装在窗户外部的可调节遮阳模块单元,以及智能监测与监控单元;
[0013]所述居住单元、公共单元和辅助单元均依托基本箱式模块构建而成,所述基本箱式模块包括基础框架,基础框架为长方形框架,以基础框架为支撑,在基础框架上构建墙体结构,墙体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面漆层、防火石膏层、第一欧松板层、密封膜层、模块龙骨层、第二欧松板层、挤塑聚苯板层、防水透气膜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外涂料饰面层;
[0014]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外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外边框、L型连接件、连接螺栓、绝热垫块、防水透气膜及防水隔气膜,外边框通过L型连接件外挂在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上,即L型连接件的立面通过长螺栓与基础框架连接,L型连接件的水平面通过螺钉与外边框固定连接,并在L型连接件立面和基础框架之间设置绝热垫块以及铺贴保温板,保温板与外边框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mm;外边框于室内侧与室内墙体之间铺设防水隔气膜,与装配模块内侧形成密封的气密层;在L型连接件、连接螺栓、外边框的外侧铺设防水透气膜进行防水透气;
[0015]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通风管道安装结构:包括通风管道、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防水透气膜、镀锌钢套管;所述镀锌钢套管与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的侧面的子梁固定连接,通风管道采用非金属隔热材料,通风管道同轴安装在镀锌钢套管内,在镀锌钢套管和通风管道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且通风管道横向贯穿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在通风管道和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之间设置内侧防水隔汽膜和外侧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一欧松板层中,内侧防水隔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内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通风管道外壁上,并在通风管道的室内管段上外包覆保温层将通风管道外壁上的内侧防水隔汽膜包裹住;所述外侧防水透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二欧松板层中,外侧防水透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外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通风管道外壁上;在通风管道与墙体外侧的间隙用预压膨胀密封带绕圈密封,并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
[0016]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线缆进出管路安装结构:包括线缆护管、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防水透气膜、镀锌钢套管;所述镀锌钢套管与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的侧面的子梁固定连接,线缆护管采用非金属隔热材料,线缆护管同轴安装在镀锌钢套管内,在镀锌钢套管和线缆护管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且线缆护管横向贯穿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在线缆护管和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之间设置内侧防水隔汽膜和外侧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一欧松板层中,内侧防水隔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内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线缆护管外壁上;所述外侧防水透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二欧松板层中,外侧防水透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外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线缆护管外壁上;在线缆护管与墙体外侧的间隙用预压膨胀密封带绕圈密封,并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线缆安装在线缆护管内,并在墙体处的线缆护管内部和线缆之间的间隙填充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弹性密封胶,其中密封胶位于保温隔热材料外端。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础框架由四根主立柱、连接在四根主立柱之间的8根主横梁以及连接在8根主横梁之间的位于6个侧面的子梁构成。综合考虑运输、吊装及建筑重量,所述基础框架的外尺寸为6055mm(长)*3600mm(宽)*3300mm(高)。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框架的立柱、主横梁和子梁之间采用装配式连接。主
横梁和主横梁之间通过一角架进行连接,角架为L型,其两侧设置有插接部,所述主横梁的端部插接在角架的插接部上,并且主横梁的端部和插接部上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口,二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的端部插入在角架中,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9]所述主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内侧面板、顶面板、外侧面板、底面板、下内侧面板和翼缘板,所述上内侧面板、顶面板、外侧面板、底面板和下内侧面板围成内侧缺口的矩形形状,所述翼缘板接在下内侧面板顶部与其垂直;
[0020]所述子梁包括依次连接的内侧翼缘板、内侧面板、顶部面板、外侧面板和外侧翼缘板,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对称布置;
[0021]子梁的端部的顶部面板向外延伸具有一段顶面翼缘,子梁的顶面翼缘与主横梁的顶面板通过螺栓连接,子梁的内侧翼缘板和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包括居住单元、公共单元和辅助单元,所述居住单元内包含有卧室、卫生间和衣帽间,公共单元内包含有起居室和餐厅,辅助单元内包含有厨房、卫生间和次卧室,这三个单元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多种住宅模式;由居住单元和/或公共单元和/或辅助单元组合而成的住宅还包括:安装在住宅屋顶用于提供能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单元,安装在住宅屋顶用于提供热水的太阳能热水模块单元,用于提供冷热源的能源一体机模块单元,安装在窗户外部的可调节遮阳模块单元,以及智能监测与监控单元;所述居住单元、公共单元和辅助单元均依托基本箱式模块构建而成,所述基本箱式模块包括基础框架,基础框架为长方形框架,以基础框架为支撑,在基础框架上构建墙体结构,墙体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面漆层、防火石膏层、第一欧松板层、密封膜层、模块龙骨层、第二欧松板层、挤塑聚苯板层、防水透气膜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外涂料;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外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外边框、L型连接件、连接螺栓、绝热垫块、防水透气膜及防水隔气膜,外边框通过L型连接件外挂在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上,即L型连接件的立面通过长螺栓与基础框架连接,L型连接件的水平面通过螺钉与外边框固定连接,并在L型连接件立面和基础框架之间设置绝热垫块以及铺贴保温板,保温板与外边框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mm;外边框于室内侧与室内墙体之间铺设防水隔气膜,与装配模块内侧形成密封的气密层;在L型连接件、连接螺栓、外边框的外侧铺设防水透气膜进行防水透气;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通风管道安装结构:包括通风管道、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防水透气膜、镀锌钢套管;所述镀锌钢套管与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的侧面的子梁固定连接,通风管道采用非金属隔热材料,通风管道同轴安装在镀锌钢套管内,在镀锌钢套管和通风管道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且通风管道横向贯穿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在通风管道和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之间设置内侧防水隔汽膜和外侧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一欧松板层中,内侧防水隔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内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通风管道外壁上,并在通风管道的室内管段上外包覆保温层将通风管道外壁上的内侧防水隔汽膜包裹住;所述外侧防水透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二欧松板层中,外侧防水透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外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通风管道外壁上;在通风管道与墙体外侧的间隙用预压膨胀密封带绕圈密封,并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基本箱式模块上设置有无热桥密封式线缆进出管路安装结构:包括线缆护管、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防水透气膜、镀锌钢套管;所述镀锌钢套管与基本箱式模块的基础框架的侧面的子梁固定连接,线缆护管采用非金属隔热材料,线缆护管同轴安装在镀锌钢套管内,在镀锌钢套管和线缆护管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且线缆护管横向贯穿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在线缆护管和基本箱式模块侧部墙体之间设置内侧防水隔汽膜和外侧防水透气膜,其中,所述内侧防水隔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一欧松板层中,内侧防水隔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内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线缆护管外壁上;所述外侧防水透汽膜外侧部分被密封夹持在墙体的第二欧松板层中,外侧防水透汽膜内侧部分向室外方向延伸并紧密包裹在线缆护管外壁上;在线缆护管与墙体外侧的间隙用预压膨胀密封带绕圈密封,并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线缆安装在线缆护管内,并在墙体处的线缆护管内部和线缆之间的间隙
填充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弹性密封胶,其中密封胶位于保温隔热材料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基础框架由四根主立柱、连接在四根主立柱之间的8根主横梁以及连接在8根主横梁之间的位于6个侧面的子梁构成。综合考虑运输、吊装及建筑重量,所述基础框架的外尺寸为605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张光明孙熠文郭润博邸扬陆晓涛杜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金博远北京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